分享

启功的书法应该怎么看?

 东方竹马 2017-01-03

启功的书法应该怎么看?

图文|程建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创造的艺术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我们看书法评论时,常有时空倒错、造化弄人的感觉,原因大概也在这里吧。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启功书法的评论文章说:“如果我们拿当代一些大家(如于佑任、弘一、齐白石、林散之、胡小石、沙孟海等)一比照,启功之‘轻’即刻会显现出来。”而我也还听到另外一种说法,正好与此完全相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只能说,必然是这样,不可能不是这样,因为人本来就是这样,因为人性本来如此,因为人性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有人喜欢厚重感,有人偏爱轻松感;人在某些时候喜欢轻松愉悦,人在另外一些时候则喜爱凝重深沉。虽然两种喜好常常相互排斥,但哪一种喜好都不可能把另一种取而代之。

  这就是人的天性,是不需要讨论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启功先生的书法呢?

  我的一位好友是这样说的:“他为什么这么受到追捧?是因为他还是比较传统的,现在的人没有几个搞得来的。这要归功于康有为,自从康提倡魏碑之后,书法就开始粗劣起来。”

  这位朋友虽然看到了启功先生有现在人搞不来的过人之处,但也并不认为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如何了得的。所以他才把启功的受人追捧归功于康有为以来书法的日益粗劣,而启功的书法至少是不那么粗劣的。

  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你把不粗劣说成“轻”,好像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而粗劣与拙朴也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甚至就是一体两面之关系。如果你并不觉得粗劣是多大的问题,你看启功的书法自然就“轻”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启功在书法史上也就可有可无了。

  相反,如果你觉得粗劣与厚重、与拙朴是有本质不同的,是不值得提倡的,甚至是应该受到抑制的,应该摒弃的。  


   这时,你或许就能从启功的字里行间、从人们所说的“轻”字的背后看出出些许的意义来。


  丙申八月初八建华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