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笔记|有趣的心理学

 苦咖42m3p6fnej 2017-01-03



梦:你有第六感吗?



01


人类的睡眠是由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共同组成的,而快速眼动睡眠还包括四个周期,所以一个完整的周期是由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的,一夜要经历4-5次循环。在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我们的脑电图和眼电图都显示了与清醒时完全一致的活动状态。最直接的现象是,此时看睡着的人会发现他紧闭的眼皮之下眼镜在不同的颤动,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周期脑电图和眼电图没有这样的活跃状态。实验表明,非快速眼动睡眠周期梦是非常少的。


02


但是我们仍想探寻这其中的秘密,于是就有了很玄妙的东西——释梦。在不同的文化里关于梦的解释千差万别,在西方国家,关于梦的解释最著名的理论来自弗洛伊德,他认为梦分为显性梦和隐性梦两种,梦的解释就是要通过可以接受的显性梦境回溯到不可接受的隐性梦境。


弗洛伊德关注人的性本能,在其著作中有一个案例(如下),听上去也许难以理解,弗洛伊德将梦的符号与人的性本能联系起来,比如说洞穴、房子都代表女性的子宫,而柱子、手枪等物就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


有一个女生梦见自己的姐姐死了,通过沟通得知在她第一次参加葬礼时遇见她的心上人,所以她希望姐姐死掉可以再次参加葬礼,再次遇见那个人。


在中国文化中,民间还有用一本释梦的典籍《周公解梦》。老一辈说,女性在怀孕时的梦境通常是上天对于孩子的启示,有很多孩子的小名都来自母亲的梦境,另一些非西方文化中,释放被视为一种日常的活动,在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的生活中,早晨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交流梦境,达成共识,而玛雅人会专门推举出一些人做释梦活动,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人们认为解释梦的结果可以预测节日的时间。


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发现,老鼠做梦时脑活跃的区域与它们白天学习奔跑时活跃的区域完全相同,这样一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记忆与梦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03


研究显示,梦也许可以预示未来。比如你梦见过的地方过几天就真的去了,或者你梦见了某人要去世,第二天就有了相关的报道,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你梦境中的地方是你曾经去过的地方,它和你第一次去的地方有种相似性,由于梦境是模糊跳跃的,你可能忽略了其他信息,只记住了这个地方,所以就会觉得梦中似乎见过。第二种梦见熟人死亡的问题,其实是个概率题,研究发现,如果每天给定死亡的人数,而我们又假定每人一生当中都有一次梦见熟人死亡的机会,那这样的巧合在英国每两周就会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我们有时说梦是可以预测未来的,最大可能是巧合,这样的巧合具有感知的显著新,所以才会印象深刻并反复不断传播最后就会让人深信不疑。



你不知道的潜意识都知道

我们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行为上的差异,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或是因为人格,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但有时在截然不同的状态下,也会有完全相同的行为模式。比如“假期综合症”的出现,尤其是长期从事应激性强的工作的人,假期综合症出现的概率更高。那为何不同工作环境的人同样会出现假期综合症呢?就是因为人格中共同的“潜意识”所致。意识是能觉察到的,进行反省和思考的。


对于“糊了”这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打麻将,有人认为是做菜,这个就要归于你平时的活动和爱好,潜意识就是你觉察不到的,藏在意识之下,但时时刻刻都会影响你的决定的。“冰山理论”即是如此,决定冰山走向的与海平面底下的冰有关。所以真正决定冰山走向的是潜意识不是意识,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是受潜意识影响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没有规章制度可循,向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人格中相对理性的一面,协调“本我”和外界的东西,有时不得不按照外界的规则行事,满足“本我”,又不破坏规则,起着协调作用,使得最原始的冲动转化为现实可以接受的行为或模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自我原则,即现实原则。“超我”是所有价值观的源泉,是后天是形成的行为规范,即是内化的道德,是按照道德原则行事的。


当“本我”和“超我”出现矛盾时,“自我”就会协调其矛盾和冲突。但是“自我”要强大才能调解矛盾,如果“自我”不够强大,就会出现人格分裂。所有的本我都是潜意识,具有原始冲动和欲望, 极大影响生活,确实存在却感知不到。“自我”和“超我”横跨整个冰山,即有意识的成分,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所以假期之后的反应可能是我们潜意识的表达,“本我”习惯了假期的懒散生活,但“超我”还是本着实现自我的奋进,在两者矛盾的情况下,“自我”出面协调就让身体出现一些症状,“自我”通过部分压抑“本我”的冲动,从而避免和“超我”之间产生冲突,这个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对于爱情,有的人有了恋爱的想法之后能迅速找到另一半秀恩爱,有的人却寻寻觅觅不得,虽然身边有很多性格合适的人却对不上眼。


尽管性格是彼此吸引的关键性格,但是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相配?有很多人直觉相信互补性是亲密关系的基础,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互补性是人际吸引的促进因素,之所有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高估了相互吸引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或者错误的将促进两个人相互吸引的因素归为这种差异,比如共同爱好文学,一个活泼,一个内敛,促进吸引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性格差异,事实上,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具有感知显著性,是很容易被人觉察到的,而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是通过日常的简单接触就能被知道的,所以周围人就很容易错误的把性格差异作为原因。正如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貌取人,也不在乎其品质一样,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容易被感知的性格差异,而忽略了那些不容易被觉察的共同兴趣爱好。


异性相吸,凹凸相扣”是人们理解的互补性,而当这种互补性被过度泛华到人际吸引中,就容易把互补性作为促进吸引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社会研究证明,相似性才是相互吸引的法则,相似是促进两个人相互吸引的最大推手。相似性广泛的反应在人际吸引的多种特质中,年龄、兴趣、价值观等。经研究表明,两个约会伙伴在年龄、智力、未来教育计划、宗教信仰、外貌甚至身高方面都彼此相近,对性行为和态度都很相似,背景最相似的对象在1-15年之后最有可能在一起。接近性,物理的接近,多见面才能产生更多情感的连接或发生某些人格的相同之处。熟悉性,如此,但例外的是,本来不喜欢的两个人越接近越不喜欢。事实上,我们喜欢的人是对我们的好感在不断增加的人,而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喜欢我的人。宅男女,网络举例和存在距离。互补性难以成为经得起验证的人际互动模式,相似性或许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成分。


问:《周公解梦》可信吗?

答:可信的程度很低


问:现实发生的一件事情或一个地方,好像在梦里见过?

答: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我们刚做的梦几秒钟就会忘记一大半,醒来就会全部忘记。很多人不记得自己做梦是因为不在快速眼动睡眠周期中醒来,所以梦是很难把握的。


问:一般我做梦都是很准的,未卜先知

答:很钦佩你有这样的预测能力,但是我更倾向你的梦是真实潜意识的反应,潜意识中的思想、思维和加工都是体验,即便没有梦也早就预知了结果,可能是这个原因。


问:为什么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或者去过的地方,都在梦里梦见过?

答:梦境是模糊的,我们只记住了关键性的线索,把其他东西淡忘掉。在某个情景中,关键性线索被激活了,只是这个东西很想,但是你只记住了关键性线索所以觉得很像,个人认为是记忆的模糊性和线索的关键性,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





《我是先生》微课

“先生书童”是《我是先生》的微信小号ID:wsxsst。节目中的老师以“微课”的形式,在微信为大家答疑解惑。《我是先生》第二季完美收官!“先生书童”微课也圆满结束啦!小伙伴们可以留在群里保持互动学习和交流。谢谢大家的喜爱和关注,第三季《我是先生》我们不见不散!



更多微课,敬请期待


由山东卫视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

《我是先生》第二季

每周五晚21:20登陆山东卫视

震撼播出



脑力强则先生强

本节目是由核桃乳领导者,真材实料的

六个核桃独家冠名播出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感谢景芝酒业对《我是先生》的鼎力支持

       景芝酒,喝出朋友味!


微信ID:tvwsxs我是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