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信仰迷茫的时候我们需要乡愁

 你是不一样 2017-01-03

在信仰迷茫的时候我们需要乡愁

 

李宏剑

 

乡愁只能是诗与远方,因为不论从那种形式上而言,我们再也回不去那块属于精神范畴的领地里去了。尤其在信仰迷茫的时候,城市的喧嚣,农村的迁徙,更加注定了我们心灵的空虚。

仿佛是一种哲学命题,乡愁已成为许多人的情结,我们可以不在其他话题上统一思想,乡愁却绝对是我们形成思想共识的心灵默契。

为什么我们需要乡愁?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乡愁?这是许多人都无法回答的话题,我们彼此感觉到的只是心灵中的空虚,精神上的荒芜,至于什么是乡愁,我们至今尚无一种概念来确定,也无法形成一种学术定义去研讨。为此,乡愁只能边缘化成一种诗情,或是成为一种哲学,人们讨论的最多的是乡愁要素,而无法形容乡愁的实质。

也许,有人会说,乡愁是泛指农村。而能发生乡愁共鸣的人,大都是城里人,或是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到过农村,更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何谈乡愁呢?有人会说,乡愁是对童年往事的一种追忆,这也是一种不能确定或论证的话题。既然是童年,凡是成年人,背后都有童年的故事。为此,乡愁不代表农村,也不代表童年。

那么,乡愁代表什么呢?其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维度呢?可以肯定的事情是,乡愁就是一种诗情,也可以确定的事情是,乡愁就在远方。当你有了诗情时,才能萌发乡愁的情绪,因为一种诗情已经触动了你的灵魂,一种困惑又让你怀念远方的情绪弥散,这时,使你感到最困惑的东西就是乡愁。

为此,我们寻找的乡愁,肯定不在乡村的油菜花中,也不在公园里的梅花树上,它在诗情中,它在远方,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结;它也不在乡村的荒凉与偏僻中,它还不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某一个地盘中,它就在我们的心中,当你呼唤它时,它在远方;当你接触它时,它是诗情。

我们之所以有乡愁,是我们的精神太疲惫,也是我们的心灵太空虚等因素所为。著名心理学家从柱认为,一个人心灵空虚的要素无非就是由物价、就业、创业空间及家庭因素所为。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每个人都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境界,但竞争压力的加剧,使每个人心中有了恐荒感或是产生了某种紧张的情绪,甚至是失衡的心理要素的产生,尤其是贫富悬殊社会现象的形成,更是加剧了此类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彻底导致情绪的失调。

乡愁,绝不是对乡村生活向往的表现形式,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尽管城市有雾霾,交通拥挤,房价高不可攀,大多数人依然不会选择农村,而是把易居点毫不犹豫地选择在大城市。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乡愁的着力点不在乡村,而是弥结在人们心中的一种诗情。

这是一个流行乡愁的时代,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太多的激情来碰撞生活;这是一个因乡愁而困惑的时代,是因为这个发展中的时代依然任重道远,呼唤更多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尤其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思想理论,它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尺度和情感范畴,一个没有理论,理论和实践无法统一的时代,注定是人的心灵因此而空虚的时代。

时代总是青睐我们的。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国梦新思想产生了,其是联结一切人的心灵纽带,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精神维度,还是我们所有人形成思想共识的理论磁场。让我们在坚守中国梦、实践中国梦中,为时代律动而激荡我们美丽的乡愁吧,让乡愁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诗,诗中的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