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叠音词探微

 苍穹兮碧落 2017-01-03
叠音词,是《诗经》中一个激起闪亮的语词现象,林林总总,璀璨晶莹。我们现在研究它,是颇有学术意义的。由于叠音词在《诗经》中大量的存在与衍演,使得这部巨作声色俱佳,鲜活有力,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里,永远激越的流淌。
  笔者对《诗经》之叠音词进行专论,旨在帮助大家更好的品读和鉴赏《诗经》,感受其中的审美情趣,带大家到一个绮丽优雅的境界。本文将从对叠音词的内涵、表现形式、性质、作用诸方面进行探微析疑,希望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叠音词之概念
  叠音词,即同一音节重叠构成的一种双音词。它又被称作叠字、重言。叠音词在汉语词汇中很早就已经出现,甲骨卜辞和西周钟鼎铭文已有用例,但使用频率很小,到了《诗经》时代才蔚为大观。《诗经》中的叠音词与现代意义上的叠音词相比,重在音节上的复叠,而不是词义上的变化,因为他为了强烈表达作品要求的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诗经》本来就是一部可以配曲吟唱的作品。《论语》载:“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即是从声音方面赞美《诗经》作品的音乐美的。《史记·孔子世家》亦言:“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同时,《诗经》还能配以一定的舞蹈。《毛诗序》中有这样的评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此可以既歌且舞,《诗经》的语言特色确实符合这方面的需求,即语言简洁明快,句式整齐;辞藻优美清丽,琅琅上口;声律和谐合韵,缓急自如。其中叠音词的作用,功不可没。在《诗经》时代,汉语词汇还是以单音词为主,但口语中存在很多双音节的单纯词,这些双音单纯词是由语音关联的造词法构成的。其中那些具有同音重叠、双声或叠韵关系的双音单纯词,极为适应《诗经》的声律要求。这样,《诗经》的作者们便自然的大量使用叠音词了。
  需要区别的是,叠音词与联绵词比较相近,他们都是单纯词,但有其不同。在语音方面,叠音词由同一音节重叠构成,联绵词由声韵关联的两个音节构成;在词性方面,叠音词大多是形容词,联绵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构成方面,叠音词是同一词素的重复,联绵词虽为两字,但分不出两个词素来。联绵词同样可以适用诗歌声律的要求,造成音调铿锵,变化繁复的美感。所以,我们在研究叠音词时,留心一下与联绵词的区分。
  二、叠音词之呈现结构
  (一)诗句前二字系叠音词者
  1、名词前置叠音词的情形。这种形式主要有叠音词与偏正式结构名词配置和与联合式结构名词配置两种。
  同偏正式结构名词联接的,如:采采卷耳(《周南·卷耳》),肃肃兔罝、赳赳武夫(《周南·兔罝》),振振公子、振振公姓、振振公族(《周南·麟之趾》),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召南·草虫》),振振君子(《召南·殷其雷》),悠悠我思(《邶风·雄雉》),招招舟子(《邶风·匏有苦叶》),习习谷风(《邶风·谷风》),孑孑干旄、孑孑干旌、孑孑干旟(《鄘风·干旄》),悠悠苍天(《王风·黍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郑风·子衿》),赳赳葛屦、掺掺女孚(《魏风·葛屦》),厌厌良人、秩秩德音(《秦风·小戎》),交交黄鸟(《秦风·黄鸟》),芃芃黍苗(《曹风·下泉》),駪駪征夫(《小雅·皇皇者华》),泛泛杨舟(《小雅·菁菁者莪》),皎皎白驹(《小雅·白驹》),幽幽南山(《小雅·斯干》),赫赫师尹(《小雅·节南山》),郝郝宗周(《小雅·正月》),悠悠我里(《小雅·十月之交》),浩浩昊天(《小雅·雨无正》),交交桑扈、温温恭人(《小雅·小宛》),踧踧周道(《小雅·小弁》),秩秩大猷、跃跃毚兔(《小雅·巧言》),佻佻公子、鞙鞙佩璲(《小雅·大东》),明明上天(《小雅·小明》),营营青蝇(《小雅·青蝇》),骍骍角弓(《小雅·角弓》),肃肃谢功、烈烈征师(《小雅·黍苗》,英英白云(《小雅·白华》),幡幡瓠叶(《小雅·瓠叶》),亹亹文王、济济多土、穆穆文王(《大雅·文王》),勉勉我王(《大雅·棫朴》),显显令德(《大雅·假乐》),荡荡上帝(《大雅·荡》),亹亹申伯(《大雅·崧高》),肃肃王命(《大雅·烝民》),奕奕梁山(《大雅·韩奕》),明明天孑(《大雅·江汉》),藐藐昊天(《大雅·瞻卯》),桓桓武王(《周颂·桓》),駉駉牡马(《鲁颂·駉》),穆穆鲁侯、矫矫虎臣(《鲁颂·泮水》),等。
  同并列式结构名词联接的,如:关关雎鸠(《周南·关雎》),采采芣苢(《周南·芣苢》),绵绵葛藟(《王风·葛藟》),采采衣服(《曹风·蜉蝣》),赫赫南仲(《小雅·出车》),悠悠旆旌(《小雅·车攻》),琐琐姻亚(《小雅·节南山》),奕奕寝庙(《小雅·巧言》),哀哀父子(《小雅·蓼莪》),粲粲衣服(《小雅· 大东》),滔滔江汉(《小雅· 四月》),偕偕士子(《小雅· 北山》),畇畇原隰(《小雅· 信南山》),平平左右(《小雅·采菽》),绵绵瓜瓞(《大雅·绵》),芃芃棫朴、济济辟王(《大雅·棫朴》),莫莫葛藟(《大雅·旱麓》),戚戚兄弟(《大雅·行苇》),抑抑威仪(《大雅·抑》),涤涤山川(《大雅·云汉》),赫赫姜嫄、皇皇后帝(《鲁颂·閟宫》),等。
  2、动词前置叠音词之情形。主要用于修饰、限定、否定某种动作等。
  这样的诗句有:翘翘错薪(《周南·汉广》),肃肃宵征(《召南·小星》),耿耿不寐(《邶风·柏舟》),雍雍鸣雁(《邶风·匏有苦叶》),汎汎其景、汎汎其逝(《 邶风·二子乘舟》),惴惴其栗(《秦风·黄鸟》),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魏风·伐檀》),慆慆不归(《 幽风·东山》),呦呦鹿鸣(《小雅·鹿鸣》),湛湛夜欢(《 小雅·湛露》),萧萧马鸣(《小雅·车攻》),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小雅·伐木》),蹙蹙靡所驰(《小雅·节南山》),佌佌彼有屋、簌簌方有榖(《小雅·正月》),烨烨震电(《 小雅·十月之交》),惴惴小心(《小雅·小宛》),契契寤叹(《 小雅·大东》),睠睠怀顾(《小雅·小明》),悠悠南行(《小雅·黍苗》),桓桓于征(《鲁颂·泮水》),驿驿其达(《周颂·载芟》),蔼蔼王多吉士、蔼蔼王多吉人(《大雅·卷阿》),等。
  3、形容词前置叠音词之情形。这种句式不太多见。
  主要有:曀曀其阴(《 邶风·终风》),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小雅·斯干》),憯憯日瘁(《小雅·雨无正》),温温其恭(《小雅·宾之初筵》),绰绰有裕(《 小雅·角弓》),溃溃回遹(《大雅·召旻》),斤斤其明(《周颂·执竞》)。
  (二)诗句后二字系叠音词者
  1、名词后缀叠音词之情形。叠音词前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了主谓关系,叠音词用作形容词谓语。作为主语的名词或词组,有联合式结构和偏正式结构,而以偏正式结构为多。
  后缀在偏正式结构名词的如:忧心悄悄(《 邶风·柏舟》),忧心忡忡、忧心惙惙(《召南·草虫》),河水瀰瀰、河水浼浼(《邶风·新台》),硕人敖敖、朱幩镳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庶姜孽孽、淇水汤汤(《卫风·硕人》),驷介旁旁、驷介儦儦、驷介陶陶(《郑风·清人》),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齐风 ·南山》),劳心忉忉、劳心怛怛(《齐风·莆田》),四骊济济、垂辔濔濔、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齐风·载驱》),良士瞿瞿、良士蹶蹶、良士休休(《唐风·蟋蟀》),忧心钦钦(《 秦风·晨风》),春日迟迟(《豳风·七月》),忧心烈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小雅·采薇》),骄人好好、劳人草草(《小雅·巷伯》),南风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律律、飘风弗弗(《小雅·蓼莪》),狐裘黄黄(《小雅·都人士》),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大雅·大明》),上帝板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大雅·板》),武夫滔滔、武夫洸洸(《大雅·江汉》),六辔耳耳、牺尊将将、刀舞洋洋、烝徒增增、泰山岩岩、新庙奕奕(《鲁颂·閟宫》),丰年穰穰(《商颂·烈祖》),洪水芒芒(《 商颂·长发》),商邑翼翼(《 商颂·殷武》),自我人居居、自我人究究(《唐风·羔裘》),等。
  后缀在联合式结构名词的,如:威仪棣棣(《 邶风·柏舟》),绿竹猗猗、绿竹青青(《卫风·淇奥》),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郑风·风雨》),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秦风·蒹葭》),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左右秩秩、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小雅·宾之初筵》),榛楛济济、临冲闲闲、临冲茀茀(《大雅·黄矣》),子孙绳绳(《 大雅·抑》),蕴隆虫虫(《大雅·云汉》),江汉浮浮、江汉汤汤(《 大雅·江汉》),松柏丸丸(《商颂·殷武》),大车槛槛、大车啍啍(《王风·大车》),仓庚喈喈(《 小雅·出车》),王旅啴啴(《大雅·常武》),钟鼓喤喤、磬筦将将(《 周颂·执竞》),八鸾鸧鸧(《商颂·烈祖》),等。
  2、动词后缀叠音词之情形。这种句式比较复杂,动词可以是偏正式结构或联合式结构的双音复合词,也可以是动词性词组,还可能是动词本身。
  例句有:泣涕涟涟、言笑晏晏(《 卫风·氓》),行迈靡靡(《 王风·黍离》),独行踽踽、独行茕茕(《唐风·杕杜》),归飞提提(《小雅·小弁》),小心翼翼(《 大雅·大明》),驱马悠悠(《 鄘风·载驰》),信誓旦旦(《卫风·氓》),零露泥泥、零露浓浓(《小雅·蓼莪》),视天梦梦、执我仇仇(《 小雅·正月》),念子懆懆、视我迈迈(《小雅·白华》),作庙翼翼(《大雅·绵》),视尔梦梦、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大雅·抑》),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周颂·执竞》),敷政优优(《商颂·长发》),虫飞薨薨(《 齐风·鸡鸣》),伐木丁丁、伐木许许(《小雅·伐木》),伐鼓渊渊、振旅阗阗(《小雅·采芑》),约之阁阁、椓之橐橐、其泣喤喤(《 小雅·斯干》),鼓钟将将、鼓钟喈喈(《小雅·鼓钟》),鸡鸣喈喈、鸡鸣胶胶(《郑风·风雨》),等。
  3、形容词后缀叠音词之情形。这种例句比较少见。
  主要有:舒而脱脱兮(《 召南·野有死麕》),夭之沃沃(《桧风·隰有苌楚》),烝然罩罩、烝然汕汕(《小雅·南有嘉鱼》),有渰萋萋(《 小雅·大田》)。
  重叠叠音词者
  1、两个叠音词重叠之情形。由两个叠音词组成四字句,其在语法上一般是不完整的,通常和后边的诗句连接成义。
  如: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小雅·采芑》),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小雅·吉日》),矜矜兢兢,不骞不崩(《小雅·无羊》),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小雅·小宛》),缉缉翩翩,谋欲谮人(《小雅·巷伯》),济济跄跄,絜尔牛羊(《小雅·楚茨》),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小雅·信南山》),穆穆皇皇,宜君宜王(《大雅·假乐》),跄跄济济,俾筵俾几(《大雅·公刘》),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鲁颂·泮水》),兢兢业业,孔填不宁(《大雅·召旻》),閟宫有侐,实实枚枚(《鲁颂·閟宫》),等。
  2、一个叠音词间添加虚词之情形。此类句型甚少,也是与后句相连成义。
  仅有此四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简兮简兮,方将万物(《邶风·简兮》),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鄘风·君子偕老》)。
  以上即是叠音词在《诗经》中的呈现结构和各种用法。  
  三、叠音词的性质和作用
  (一)《诗经》中的叠音词几乎全为形容词。作为形容词的叠音词以摹声和绘景为主要功能,从而强烈而充分的起到摹状事物态貌,给人以感官上的音质美、色彩美等。
  叠音词的词性,历来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其中部分为动词,但事实上,这些带有动作词汇的词一旦成叠,便形成了形容词。另外,确实有一部分名词性质的叠音词,但是少数的,如:燕燕于飞(《邶风·燕燕》),子子孙孙,勿替因之(《小雅·楚茨》),等。这些名词性质的叠音词,只是个别的,不能够改变叠音词是形容词的主要存在状态。
  还有,因认识深度的问题,有人把一些叠音词误认为是动词。如:采采卷耳(《周南·卷耳》)、采采芣苢(《周南·芣苢》),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大雅·公刘》)。对于“采采”。有人认为是“采摘、采取”之义,实则不然。这在《毛诗传笺通释》中有诠释:“‘采采’,盖极状卷耳芣苢之盛。《芣苢》始云‘薄言采之’,不得以上言‘采采’为‘采取’。此诗下言‘不盈顷筐’,则‘采取’之义已现,亦不得以‘采采’为‘采取’也。”它与“蒹葭采采”、“采采衣服”中的“采采”的意思基本相同。同样,“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中的“言言”、“语语”在《广雅·释诂》中也有解释:“言言、语语,喜也。”是形容人们高兴的心情和态度,而非“言语”之义。
  可见,《诗经》中的叠音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的。但它跟一般的形容词很不相同。它不象“粗、细、快、慢、热、冷”等词,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而只是以重叠的音节来朦胧地烘托出事物的态貌。所以,我们认识叠音词的这一特点,可以直接服务于对《诗经》语言的深层理解。比如《小雅·巷伯》中的“骄人好好”,“好好”就不能从字面上解释为好坏之好,而是小人得志之意。类似的例子还有,“绿叶青青”之“青青”不是指颜色,而是美盛的意思;“狐裘黄黄”之“黄黄”亦非颜色之意,应该与“皇皇”、“煌煌”相近,是说狐裘漂亮华丽的意思。
  (二)叠音词因与被形容词事物的不同搭配,可以诠释为多种意义,也可以表达多种的思想感情。
  叠音词是汉语中最早出现的双音词之一,它为适应还不十分发达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往往与不同的词语搭配。有一些用叠音词所表达的意义,在后代看来是应该细致区分开来的,而在叠音词产生的当时,社会实际并不需要加以区分,故而在现代人理解其义时感到含混笼统。
  在《诗经》中,一个叠音词可以和多种性质和范围都不相同的事物搭配起来。比如“翼翼”,它可以形容军旅和车马的威武盛壮:“王旅啴啴,绵绵翼翼”;可以形容禾稼的繁茂:“我稷翼翼”;可以形容疆场的整饬:“疆场翼翼”;可以形容宗庙的庄严:“作庙翼翼”:可以形容城邑的威仪;“商邑翼翼”;可以形容行为的敬慎:“小心翼翼”;等。再如“厌厌”,既可以用来形容人:“厌厌良人”;又可以用来形容事:“厌厌夜饮”;还可以用来形容物:“厌厌其苗”。象这样意义笼统、用途广泛的形容词,在后世文章中是很少见到的。叠音词中的摹生词,也有这种情形。如“喈喈”,可以表示黄鸟的鸣声:“仓庚喈喈”;鸡的鸣声:“鸡鸣喈喈”;击钟的声音:“鼓钟喈喈”;鸾铃发出的声音;“八鸾喈喈”;等。如此看来,在作为摹声词的这些叠音词并非直接摹状某种声音,而是表现啼鸣和发声的态貌。
  (三)叠音词在《诗经》中还存在着自行分化的特征,从而意义趋向明显单纯,乃至形成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
  一个叠音词分化为多个叠音词,分化后保持着原有的性质,同源的叠音词在声音和意义上都很相近,以至相同。如“采采衣服”、“粲粲衣服”、“衣裳楚楚”、“青青子衿”、“掺掺女手”、“白石凿凿”、“习习谷风”等,都表示盛美、明丽、柔和的意义。分化后的叠音词被《诗经》作者们巧妙利用,排列非常整齐,进一步赋予了诗歌的多重美感。
  当叠音词用在韵脚上时,更创造出了诗歌的音乐性。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忡忡”、“惙惙”都是舌音;“新台有泚,河水瀰瀰”,“新台有酒、河水浼浼”,“瀰瀰”、“浼浼”都是唇音;“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凄凄”、“潇潇”都是齿音,“喈喈”、“胶胶”都是牙音。这种把叠音词放在韵脚的构词法,保持着声纽的相同或相近,形成了新的一种修辞方式。
  (四)叠音词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化创新,进一步形成了现代汉语中更为丰富的词汇。
  叠音词既具有听觉上的美感,又适用于表达事物的状貌。这种音义兼长的形容词,特别适用于诗歌形式的要求,所以在汉语沿革中,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衍生出了各种演变形式。当然,叠音词在表达意义上也有它的弱点,由于某些叠音词的含混笼统性,容易产生岐解。这些词在抒情性的文章中运用还比较合适,在叙事性尤其是说理性的文章中运用就显得不够准确妥帖。社会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促使词汇意义的进一步确定化。在既保持叠音词的长处同时克服其弱点代前提下,汉语词汇中的叠音形式逐渐发生了重要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准确表现事物性质的一般形容词的重叠、动词和名词的重叠,乃至双音节词的重叠等等。叠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更多场合是以“一般形容词+叠音词”的形式出现,如乐陶陶、喜洋洋、悲切切、热乎乎、冷飕飕之类。可以看出,音节重叠的构词形式在汉语中日臻成熟完善了。
  叠音词无疑是《诗经》中的一丛奇葩,不论其语感美、声色美、朦胧美都在感染着我们,激昂着我们,研究它、学习它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