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史话】 赖洪波:远传欧洲的伊犁古地图

 無情360 2017-01-03

作者赖洪波

160

      明末清初,伊犁地方为西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一位被俘的瑞典军官雷纳特因替蒙古汗王制造大炮弹药有功,获准回国。他给欧洲带去了一幅伊犁珲台吉噶尔丹策凌亲自绘制的伊犁准噶尔地图。140多年后这幅古地图被重新发现,引起学界考古界轰动。


      史学家赖洪波在讲述了这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之后,确认“伊犁准噶尔地图是唯一存世的最古老的伊犁地图,是伊犁地名重要的历史成果。”


      赖老同时指出:“这幅伊犁古地图中,今日伊犁地名中心词已赫然在目。图中反映的地名层和地名谱系均具雏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伊犁准噶尔地图西传瑞典,在东西方和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上带来重大影响,欧洲地理学界立刻掀起中国西域探险热潮。”

——编者王红涛



       明末清初,伊犁地方为西蒙古准噶尔部割据。史称准噶尔汗国。在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五十多年间,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任珲台吉时,伊犁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除传统的牧业外,农业和采矿、冶炼、兵器制造、印刷、制革等手工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人民殷庶,物产饶裕”,“马、驼、牛、羊遍满山谷”,汗国臻于鼎盛。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在地名文化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一些反映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特点的地名,如固尔扎、海努克、特克斯等大地名都已流行定型。这一时期的重要地名成果集中体现在伊犁准噶尔地图上。 


      伊犁准噶尔地图是十八世纪初期由伊犁珲台吉噶尔丹策凌亲自绘制的,现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这幅伊犁古地图远传至欧洲的瑞典,曾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十八世纪初,沙俄彼得大帝发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1709年,俄军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彻底击败瑞典军队,2万余名瑞典官兵被俘,流放至与世隔绝的西伯利亚。其中有一些瑞典人又加入俄军,参加了沙俄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1716年,伊犁准噶尔军队成功袭击亚梅舍夫城堡,俘获数百人,其中包括瑞典军官雷纳特。这些战俘被带回伊犁后,从事造纸、制革、织布、兵器生产技术工作。雷纳特是炮兵军官,受命为准噶尔铸造当时打仗急需的火炮和制造弹药。雷纳特十分卖力地为准噶尔铸造了几十门规格不同的火炮,为此颇受珲台吉的青睐。1733年,雷纳特终于被获准释放回国。临行时,噶尔丹策零厚赏了这位有功的俘虏,送给他绣金衣物、玉石等物品,还特地送给他两幅伊犁、中亚地图,其中伊犁准噶尔地图是珲台吉本人绘制的。该图绘于棉纸上,长宽为105.5公分*83.5公分,图上地名全部为蒙古托忒文。雷纳特回国后,据此图结合资料和自己的亲历见闻,又临摹了一份地图。1743年4月25日雷纳特将这些地图和珲台吉的其他赠物送给了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


      雷纳特带到欧洲的伊犁地图一直被尘封束之高阁。1879年,著名瑞典诗人、小说家奥古斯特·施拉贝林格在林彻平市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伊犁准噶尔地图临摹复制品。宣布后,立即在瑞典和俄国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兴趣。帝俄地理学会派专人对这份复制地图进行分析、撰文和再复制,于1881年出版。又经过12年,藏于乌普萨拉大学的原本伊犁地图才被重新发现。1912年,著名英国记者约·弗·巴德利编撰历史巨著《俄国·蒙古·中国史》时,敏锐地注意到这幅伊犁地图的价值,特地调研了乌普萨拉大学的原图,又搜集沙俄各个历史时期的有关地图,详加考证,有力地阐释了伊犁准噶尔地图的科学价值,并任确认雷纳特带回的地图的确是噶尔丹策零亲自绘制的。巴德利还特邀俄国学者阿纳托里·鲍尔真凯维奇将原图的238个蒙古托忒文地名译成俄文地名,再由他本人转译为英文,编制了一份俄、英、瑞典三种文字的地名对照表,载入自己的著作中,于1918年出版发表。至此,新疆准噶尔地图的真面貌遂为世人所熟知。


      伊犁准噶尔地图是唯一存世的最古老的伊犁地图,是伊犁地名重要的历史成果。在原图的238个地名中,除历史上的伊犁西路和新疆其他地区的众多地名不计,仅伊犁地区的地名就有:特克斯、察罕乌苏(昭苏的阿克苏)、阿圭雅斯、莫力台(莫云台)、特里克(科克铁热克河)、果尔特(却拉克铁克河)、库克乌苏、济尔嘎朗(河,巩留县境)、赛音博果齐(伊什克里克山)、阿塔(阿腾套山)、察布查尔、海努克、霍诺海、伊犁、萨穆勒(萨玛勒河)、霍尔果斯、开(格根山)、察罕乌苏(霍城清水河)、塔勒奇、乌琥尔里克(霍城水定)、烘郭尔(伊宁铁厂沟)、阿里木图(河)、固尔扎、济尔嘎朗(河,伊宁县境)、哈什(河)、阿布喇勒(山)、额林哈毕尔嘎(山)、空格斯(巩乃斯)、珠勒都斯等。这幅伊犁古地图中,今日伊犁地名中心词已赫然在目。图中反映的地名层和地名谱系均具雏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伊犁准噶尔地图西传瑞典,在东西方和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上带来重大影响,欧洲地理学界立刻掀起中国西域探险热潮。特别是瑞典学术界,似乎从此有一种特殊的“新疆情结”,开展了广泛持久的研究新疆的学术活动。著名探险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亲自复制过伊犁古地图,在他半个多世纪辉煌的探险生涯中,始终以新疆为探险研究目标,取得了世界顶尖级的地理科研成果。瑞典德隆大学是欧洲少数最早设立突厥学讲座的地方之一,瑞典突厥学家拉奎特和雅林先后主持了讲座,系统研究了新疆南部维吾尔人的方言,搜集出版了许多维吾尔文学故事和谚语集。在隆德和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等地,收藏有大量维吾尔文手稿集。这是何等执着的东方文化情结啊!


2-瑞典著名探险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考察途中(网摘)


      历史上能称得上奇迹的事件是罕见的。近三百年前,一个欧洲瑞典战俘在伊犁,以忠诚和知识而重获自由;一个中国蒙古汗王向欧洲赠送了一幅伊犁古地图,展示了东方大地神秘之美。这个千年不遇的历史事件,是真正的奇迹。


《斯文·赫定第135号探险营地》“新疆绿洲文明国情调研组”(网摘)


(原载《伊犁日报》2002年7月7日)

(本期封面照片由作者提供,其余网摘)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