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呼吸论

 江山携手 2017-01-03

《艺术百家》 2006年第3期 

 

      歌唱呼吸论

                                     李黎燕

 

摘要:声乐既是一门艺术学科,又是一门科学学科,本文力图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阐述声乐教学中的物质  运 动规律,从而揭示声乐教学中呼吸运用的奥秘。

关键词:歌唱;呼吸;经络学

    声乐是一门艺术学科,然而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学科。声乐艺术属于精神领域,而声乐技巧却属于物质运动领域,因为构成美妙声乐艺术的,是人体内与声音相关的所有脏器系统的有序的运动,而产生这些人体内的脏器都Z是一种物质。声乐的技巧、方法,实质上就是这些物质的运动规律。从科学范畴说亦可称之为声乐的系统论、控制论,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念中两者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歌唱之动力重在一口气,我国古代清《乐府传声》中说:“轻重者气也,响不响声也。凡物有气必有形,惟声无形,然声亦必有气以出之,故声亦有声之形”。又如《顾误录》中说:“凡物之秘根呼气,发乎声”。元《唱论》中说:“气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

    美声唱法中对气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有名俗语“谁不会唱连音(Legato),他就不会唱歌。”连音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衔接,不能有丝毫裂缝或有切断的痕迹,也就是控制呼吸的功夫。声音艺术技巧没有一项是可以离开气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掌握呼吸的准确规律,有机的与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协调配合,使歌唱得到完美的平衡。

    歌唱的呼吸与日常呼吸运动在人体内是一个系统,歌唱控制呼吸机能方面与日常呼吸有较大的区别。日常呼吸浅而平静,是一种简单自然的重复运动,但激烈的运动或扛笨重物体列外。如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跑步,不论长跑,短跑,都要有规律的气存丹田(肚脐眼下两指左右),如果呼吸乱了套,上气不接下气,势必影响跑步的速度,特别是短跑,要求屏足一口气冲刺。呼吸时值是以秒来计算,决不可多换一口气,迟缓一秒钟也可能就丧失了冠军;又如游泳比赛,得冠军者,往往是沉气,屏气能力强,坚持一两秒钟抢先游到终点;举重运动员除了心理素质平衡,更重要是气沉丹田,屏住一口足气举起“千斤杠”,失败者往往与气控制不顺、不当有关。可以说多种体育项目都是这样:跳水、跳高、跳远、投铅球、铁饼、体操、单杠、双杠、划船比赛等等,都与气息控制有关。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除了健壮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有素外,同时要掌握控制运用呼吸功能,这是成败的关键之一。

    歌唱要求深吸气、快吸气。呼气需要根据歌曲节拍、感情,有规律的控制气息缓缓输出,这样必须有较大的呼吸量,这不但是为了声音可以支持一个长时间,同时也是为了供给血液足够的氧。由此可见,歌唱的呼吸是有很高的技巧性,需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的、严格的训练方能掌握其规律。

    歌唱必须把日常讲话时的自然气息控制起来,聚成一丝似银丝的、严密的、有力度的气流,这就需要把呼气和吸气运动对抗起来。对抗产生动力,形成一股能够支持一种长的节制得很好的空气压力。

    管呼吸的肌肉很多,从功能上可分两个组:一组是吸气肌肉群;另一组是呼气肌肉群。它们是一对矛盾,存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排斥,互相统一,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控制呼吸完全靠肌肉收缩或放松来操纵。

    歌唱时一般都主张吸气时,胸腹腔扩大,横隔膜中心下降,呼气时小腹微微收缩,胸廓和上腹部自然撑起,轻轻挺住,借助横隔肌和肋间肌肉控制肺部的收缩与扩张。发声歌唱时要有空气的对抗压力。感觉屏住一口气唱,保持一股足气,这股足气使胸腹腔扩大的同时,还需保持这个扩大作用。吸气肌群在歌唱开始收腹后,始终是积极工作,句与句之间的换气也不能停止工作,去抗拒呼气肌肉群的压力。所以歌唱呼吸重在锻炼吸气肌肉群,反之吸气肌肉群在歌唱开始收缩后不再工作而放松了,气马上会漏掉。不少歌者唱中低声区尚能控制气息的平衡,一旦转入高声区或急促而高昂的音调,气息就失控了,感觉气短,上气不接下气,胸廓憋紧,下陷,喉肌挤压,高音撕喊,甚至出现“卡擦”的破音。这种漏气憋病往往有些演唱者自己是无法觉察的。所以说,不论你有意识或者下意识,控制歌唱呼吸的关键是要用好两种力:一种是压缩空气的力;一种是不断与前者对抗肌肉阻力。两力对抗产生歌唱的原动力,加之打开喉咙声音进入鼻腔顶端两眉之间的面罩部位(Masgue),以上几点做到协调、平衡,就能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这就是歌唱呼吸技术运用的奥秘。

    为了进一步阐述以上论点,我们用放风筝的自然物理原理举例说明。风与筝是一对矛盾,风筝随风飘飘扬扬越升越高,放风筝同样存在空气对抗的压力,没有这种空气对抗压力,风筝是无法升起来的。如何使空气对抗起来,关键是双手控制牵线的力,有弹性的、又收、又放、又收缩、又放松的朝相反方向牵动,风筝朝南升起来。线向北方向牵动。手指牵线使力过紧过松都影响风筝的升高,保持适当的、平衡的空气对抗压力,风筝就自由飞翔了。

    歌唱控制气息的原理与之十分相似,歌唱自始至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感觉气息不是往外吐,而是气朝自己方向平衡的往里吸着唱,胸腹腔扩大,气自然沉在腹部底层,丹田有个空气柱之感,而声音像放风筝似的朝其相反的方向向上向前飘,感觉有一个亮心绕在头顶上,声音的亮点与气息支持点,两头拉开距离,气息聚成一银丝似的牵着声音悠悠在流动,吸中有呼,呼中有吸,又收缩,又放松,保持自然的,平衡的空气对抗力,一种谐和的,美妙的歌声像清泉似的潺潺流出……

    文章在前面阐述要掌握人体内呼吸机能的物质运动规律,本人经过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汲取前辈们的教学经验经以及我国的古典文化精华《黄帝内经》、《中医经络学》等书,采用经络学的原理来掌握人体内部的物质运动,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同针灸关系最为密切。它阐述了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由气血构成。而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经》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则病治愈”《灵枢经脉》有云:“经络者所以能决生死祛百病,不可不通。”“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

    下丹田(脐下二指左右关元气海穴)、中丹田(两乳之间膻中穴)、上丹田(两眉之间印堂穴)这三个部位连成一线,形成歌唱呼吸在人体内的通道。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取气必经之道是喉部“人迎”穴位(平喉结定穴),医生针刺“人迎”穴位,对声带有去肿消炎活血的疗效。我国治喉专家段桂安取该穴位针刺,给演员治疗嗓子,取得良好效果。针刺时出现各种感觉(酸麻胀等现象)即称“得气”。针刺要求气至,掌握“气至”现象是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如在气功锻炼中,在并无外周特定刺激的情况下,意守丹田即可引出循经感传,气功称为“导引行气”。意念集守“人迎”穴位,歌唱时每个字、每个音感觉有两根银针刺入该穴位,不能有丝毫松动。它起的作用是稳定喉头,使体内气血通畅,气沉下丹田。同时控制喉头向下挡气的力。(王福增老师提出的喉头向下挡气吐字发音法也指如此)这是形成歌唱中体内空气对抗压力的关键。

    “吸着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悟出的一个较有内涵的体会。它是掌握经络学在人体内物质运动的方法之一。我们唱歌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不自觉地漏气,感到气不够用,难以平衡控制歌唱中的气息运动,因而不能完美的、完整的唱好一首歌。要注意的是声音与气息不是朝一个方向走动,演唱一首歌,自始至终感觉是用一口气唱,且是微微吸着唱,不能有丝毫往外吐气的感觉,使声音与气息略有对抗。没有对抗就没有歌唱,声音就出现断痕。而它又必须是矛盾完美对立的统一。

    在稳定喉头的原则上吸着唱,实际上还起到一种作用就是不停地往体内补气,微微地加压,使气源始终处在比较饱和的状态,歌声连绵不断(Legato)同时还要提出一点,气息加压的轻重缓急必须服从歌曲的情感而定,如世界经典歌剧《弄臣》(Rigoleetto)中著名的吉尔达咏叹调中间的一段花腔,充分表达了少女吉尔达初恋时,一颗洋溢着浪漫主义幻想的、迷人的、跳动着热烈狂喜的心,旋律华丽表现清晰,纯美灵巧富有弹性,因而在用气上就不能过于加压,略略吸着唱,随意轻松,似悄悄说话的感觉就可以了。

    演唱高声区,气息肯定要增压,否则不可能有到位的高音。但这种增加气息压力的原则是不能生硬,不能丝毫破坏歌唱的线条,在演唱者脸部表情上更不能有流露紧张的迹象。上高音时屏住一口气,增强穴位针刺感,此时即出现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气息一竿到底,沉入丹田,体内气血畅通循环,高音自然富有金属般的穿透力。用此法也是解决声音漏气,摇摆等病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