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书藏了什么秘密?

 歆曉未央 2017-01-03

伏羲之后很多年,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不断更新升级,进入了尧舜禹时代。然而,天灾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洪水泛滥就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舜帝时代,很多官吏因为治水不利被处死,当中就包括了大禹的父亲鲧(gǔn)。《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杀死之意)。后来,舜帝经过反复不断的考察,最终启用了大禹,继他父亲鲧之业,继续担任治理洪水的重任。



大禹临危受命,如何治水确是一大难题。他尝试过很多方法,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把全国主要河流都导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



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大禹治水成功的结局,治水在当时是功比天高,理所当然大禹就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大英雄,后为帝王,功高德劭。为此,后世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禹感人细节与传奇故事。



感人的故事如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出生都没有去看一眼。



下面讲大禹传奇的故事,这个传说与易经的思想紧密相关。大禹的奇遇故事,发生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相传当年大禹为寻求治水的良方而苦苦思索,一天他来到洛水河边,这时上天的启示就降临了。



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大受启发,依照洛书的原理治水成功,后又划定天下为九州,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后流传下来被收入到《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实际上对于这句话,普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同一个人,伏羲。也就是说,河图与洛书都是伏羲发现的。



第二种,伏羲发现了河图,大禹发现了洛书。



这里再提一下第三种说法:宋朝朱熹,为了将河图洛书探出个究竟,于是叫他的一个弟子蔡季通顺长江三峡入蜀寻找河图洛书。蔡季通还真将河图洛书找到并交给了朱熹,朱熹把河图洛书放在了《周易本义》的篇首,也就是下面的两图:




不过事情总有料想不到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蔡季通去四川原来搞到三张图,回来见朱熹的时候,只给了两张图,自己秘藏了一张。这一张图是什么图,当时没人知道,一直到元朝的袁桷在《易三图序》才揭露出蔡季通将此图藏在孙子蔡抗家里。



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个赵撝谦在《六书本义》中揭露了一个图,命名为“天地自然河图”,说此图是蔡元定,也就是蔡季通,从蜀地一个隐者那里等到,之后秘而不传,朱熹都没有见过。此图是从陈伯敷那里得到,图有太极含阴阳、阴阳含八卦之妙。




其实,由河图模型到洛书模型,不难推理出来,也就是说,河图到洛书,中间不需要隔那么多年的时间才被“大禹”发现,所以伏羲应该是洛书的发现者。圣人则之而成卦,伏羲将河图洛书进一步推演就变成了八卦。



而对于第三种说法中的天地自然河图,也就是先天太极图,实际上是由卦象相连推导出来的。看下面:




把八卦的阴爻作黑色,阳爻作白色,相连起来,就可以得出太极图的雏形(左边),然后再把阴阳细分,无穷细分,就可以得出理论上的太极图。太极图最早是出自陈抟老祖。



好,我们继续讲洛书。





在洛书图中,奇数点(白点)代表天,也就是阳,偶数点(黑点)代表地,也就是阴,中间的五个点代表永恒的太阳,阴阳相交重叠表示的是万物在负阴抱阳、负阳抱阴之间的变化。



从小的方面来讲,洛书反映的是一天之中,地球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和阴阳二气的变化: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此时,天有三分阳气,地有七分阴气,等太阳升到东南方位时,阳气迅速增加,阴气退却,所以有四分阴气,六分阳气,中午太阳在正南方时,影子是最短的,也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刻,阳气九分,阴气一分。



此后太阳到西南方位时,阴气复生,阳气渐消,用二分表示出生的阴气,八分表示剩余的阳气,到了日头西转,阳气还剩下七分,阴气则有三分,傍晚时分,阴气上升,此时阴气六分,阳气则剩下四分。而待到晚上子时时分,则阳余一分,阴剩九分。到天亮以前,阴气八分,阳气复升为二分。



阴阳相对、相成、相交、相和,体现了一阴一阳进退之间,相生和相克的大道真理。



从大的方面来说,洛书可以看作是一个四时模型,也可以看是天文模型,也可以看是地理模型,也可以看是万物模型:



一阳生,阳气开始发生,随着阳气的增加,到达三分,这是生的阶段。再从三分到九分,阳气越来越旺,生命不断繁荣,这是长的阶段,生命长到它的顶峰,阳极生阴,一阴复生,阴气开始发生。



阳气从九分到七再到一,阴气从二到六再到八,这是生命衰亡的阶段。阴气的发生引发死亡的分解,阴气从二到六,是阴气生的阶段,从六分到八分,是阴气长的阶段,阴气到达顶峰,阴极生阳,一阳生,阳气又开始发生。随着阳气的复苏,生命再次焕发活力,而此时阴气逐渐消退,从八分衰减到四分。等到生命生长到顶峰,阴气退尽。紧接着,盛阳一过,一阴复生。



如此阴生阳,阳生阴,互相此消彼长,生生死死,循环往复。对此了然于胸的人,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怎么去的,而且还可以根据事物现在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的下一个状态是怎么样的。



这就是洛书的自然奥秘,揭示了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也有统一的自然规律。不仅如此,还有更奇妙的是,如果把洛书化为数字,再把它们连起来,就会发现,它们的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均等于15。




与河图相比较而言,洛书代表着中国上古文化的更高成就,河图用了10个自然数,洛书只用了9个自然数。洛书奇妙的九宫图结构,以及其中无穷的数理变化,不仅开启了幻方世界的先河,还成为组合数字的发端。



正因为洛书中奇妙的数理结构,中国后来的很多朝代都城都是依此经典法则而建造。比如洛阳东周王城,南北7里,加东西8里,为15里;汉魏时期的洛阳城,南北9里,加东西6里,为15里;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南北长均为15里。



在易经的发展史上,由河图推演出先天八卦,由洛书推演出后天八卦,河洛二图,后又推演出太极图。它们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河图洛书,就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



华夏学之《易学启蒙》系列专题,论述易学之奥妙,弘扬华夏正统文化,本文是第三篇,敬请期待后续文章。



洛书者

万物模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