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讲清楚:大侠们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

 汕头能率 2017-01-04

文/六神磊磊


问:武侠小说、电视剧里面,大侠们花不完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后台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今天正好空,我以金庸武侠为例子,作一个比较详细的、完整的解答。以后你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问了……


首先,纠正一个误区:大侠们并不是都很富裕的,他们的钱绝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的。至少金庸笔下,不是这样。


以为大侠们个个都是王思聪,都可以高消费,买东西随手几十两、几百两地乱砸银子,那是你的错觉。


随便举几个例子,以下这些著名的江湖浪子太妹,他们就没有钱:


1、阿珂


这个姑娘喜欢吃零嘴,但是没钱买。金庸写得很清楚,她的师父独臂神尼很少给她零花钱。阿珂很拮据,“偶尔买一包糖豆,也吃得津津有味”。


韦小宝泡阿珂,有一招就是给她买高级零食,什么玫瑰松子糖之类。这就跟现在一个漂亮姑娘没钱,每天买辣条解馋,阔少看准了这一点,请她吃进口曲奇差不多。


2、令狐冲


我有篇旧文说过,华山派的财务很吃紧,连掌门人岳不群带队去福建都没盘缠,令狐冲就更没有零用钱了。想想你自己的公司吧,老板出差都没经费,会给你发很多钱吗?(如果有这样公司,记得告诉我)


令狐冲有一次喝人家的“猴儿酒”,说好了一两银子一口酒,结果偷偷用上气功,一口把人家整葫芦酒都吹完了。这固然是一种行为艺术,但说穿了也是因为没有钱。


还有杨过、狄云……更是穷光蛋,不多说了。


记住,金庸不只是文人,也是一个超级成功的商人。对于“钱”这件事情,他是很敏锐的,小说里是会照顾到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他更懂“钱”。


于是问题就来了:


有一些侠客,有一些门派,好像确实很有钱,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梳理一下金庸的书,大致写了四个途径。(敲黑板。注意力集中了。)


第一:企业供养。


在江湖上,企业是要给武林门派送钱的。这个很好懂。有钱的人,必须主动供养那些有武力的人。香港电影普及了这个概念,叫做保护费。


《笑傲江湖》里讲了一个例子,最为典型:南方首屈一指的大保险公司——福威镖局,年年都要给各大武林门派进贡,“每年春秋两节,总是备了厚礼”,屁颠屁颠送过去。


这个供养体系是等级森严的。按金庸的说法,你的企业如果层级达不到,连给大佬进贡的资格都没有。


福威镖局去给峨眉派进贡,人家还能接见一下,请吃一顿素斋,贡品原封不动地退回来。可是去给更牛的青城派进贡,都是半山腰就被挡了驾,“别说见不到余观主,连松风观的大门是朝南朝北也说不上来。”


试想一下,偌大的江湖,有多少公司需要庇护?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福威镖局,都在削尖了脑袋地进贡巴结?所以,财富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各个门派手里。学者吴思就讲过,这叫做“血酬”。


于是你就很好理解了:一个门派,只要有武力,就等于自带抽水机,不缺钱。


第二:土地庄园


江湖上的门派,往往是有田有地的。一些大的门派,占有的土地还相当可观。


《笑傲江湖》里有一节,写魔教给恒山派送礼,这张豪华礼单上有一项:


“在恒山脚下购置良田三千亩,奉送无色庵,作为庵产。”


一出手就是三千亩地,魔教也真是阔绰。恒山派一共就只有几十个尼姑,三千亩良田来供养,尼姑们往死了吃也吃不完,未来很多年都不愁开支用度了。


还有的侠客自己本身也是大地主。黄药师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我就不举了,举个大家不熟悉的:


《侠客行》里,有一个河北通州的老拳师聂立人。他只是一个江湖二三流的人物。金庸写了他家的一本帐簿,比如这一条:“买周家村田八十三亩二分,价银七十两。”


可见这个聂老拳师是个大地主。而且他只花七十两银子,就买了八十多亩地,书上说了,“忒也便宜”,这个价格要把今天的开发商给羡慕死。聂家这样低价买田,多半是强买强卖、仗势欺人。


请问各位,今天你家里有八十亩地吗?多数人没有吧。可见侠客们比咱们有钱得多了。


第三:阶级斗争


这一条不用细讲了,直接打土豪。


杨过就打过一次土豪,他偷了一个县官的四千两银子,拿了其中的二千两出来做慈善。


郭芙就点评过说:“他付出二千两,收进四千两,还净赚二千两银子呢。这姓杨的岂肯做赔本之事?”郭小姐平时蠢是蠢,但这话倒也没错。


第四:徒弟供养


这一条,换一个现代的说法你就立刻懂了——赞助费。


金庸的小说里,师父收徒弟,在一群苦哈哈的穷徒弟里面,总是要收一两个有钱的富徒弟的,以便解决经费的问题。


举个例子——王重阳校长,他收了不少苦哈哈的徒弟,比如老二谭处端就是个山东铁匠。可他之后也很快收了个山东的土豪——老六郝大通,家里是巨宦富户。没办法,全真学校也要开支啊。


又比如岳不群开的华山气功学校,既有令狐冲这样的穷学生,也不忘了收一个林平之这样的自费生。毕竟林家有钱啊!你看书上,在收了林平之之后,岳校长马上就带队旅游,去林平之在洛阳的外公家打秋风了。


我再讲一个大家不很熟悉的例子作为旁证:


在《天龙八部》里,有一个蓬莱派,收了一个徒弟,是四川大富豪诸家的儿子。自从这个孩子入学之后,“逢年过节,送师父、师兄,以及众同门的礼极重”,“反正家中有的是钱”。你看,收一个这样的富学生,胜过收一百个苦哈哈的穷孩子。


最后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丐帮。按道理说,这所学校本来招不到有钱的学生吧?


可是在《倚天屠龙记》里,丐帮就招了一个河北的大财主,还让他做了六袋弟子,级别相当高了。自从收了这个自费生,丐帮赚大了,把整个总堂都搬到他家里去了。


今天的一些学校,牛逼哄哄,我看也不见得比丐帮强。你有几个学生能把学校的教学楼、校领导的办公楼一把都解决了?


第五:自己经营


说白了,就是自己开买卖、投资赚钱。这一类侠客,普遍是比较有经济头脑的。我是比较佩服这一种人的。


举两个人做例子。巧合的是,这两个人都是浙江人,可能浙江佬天生就会做生意吧。


一个是位个体户,做小生意的,就是《笑傲江湖》里卖馄饨的何三七,浙南雁荡山人,武功不弱,专业卖馄饨二十年,十文一碗,概不赊欠。


他一副馄饨挑子,行走江湖,潇洒快乐。后来左冷禅阴谋要搞门派大兼并的时候,何三七敢于当面质疑他,为什么呢?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收过你左冷禅的昧心钱,所以底气足。


郭德纲说的,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另一个是赚了大钱、富可敌国的黄药师。关于他,这里可以多说一点。


桃花岛似乎是有商业传统的。你看黄药师的徒弟里面,自己做买卖的特别多,有搞餐饮的(曲灵风),有开铁匠铺的(冯默风),还有搞庄园、开农家乐的(陆乘风)。


别人家门派的侠客一归隐,几乎无一例外就只知道搞点畜牧业,“牧马放羊”(乔峰),“养小鸡小鸭”(杨过)。只有黄药师的徒弟,纷纷都选择做买卖。


但经营投资最成功的人,还是黄药师自己。


他起家的时候,也是有原罪的,也曾经“明抢硬索,暗偷潜盗”。但到了后来,随着资本越来越多,他就显示出经营的才能了,资产配置很合理,财富不断增值。


比如买土地,购置桃花岛;还比如配置一些收藏品,古董珍玩,名画法书,“没一件不是价值连城的精品”。


我们对比一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五大宗师的土地和物业,你会发现黄药师的投资是最棒的。相比之下,北丐不做房奴,无房无产,最后除了个酒葫芦,啥也没有。西毒的白驼山气候恶劣。中神通的活死人墓(注意,它本来是王重阳的,不是古墓派的)一场赌博给输出去了。真是败家玩意。


至于南帝隐居的山谷,本来位置、景色都很好,可是他忽略了一点——政治风险。蒙古人一攻打大理,那地方就保不住了,只有举家落荒而逃。


而桃花岛呢?它是个海岛,陆上政局再怎么动荡,也不会太大影响它价值。黄药师这一笔真是绝佳的投资。


所以黄药师富足快乐,自在潇洒。这一点也影响了黄蓉。她是典型的女孩富养。书上有这么一段情节:黄蓉跑到大金国赵王府去偷东西,被人撞见了,却不敢抓,看她的形象气质,以为是王府里的郡主。


黄蓉的一生,充裕、开心,即便是一时没钱花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很窘迫。相比之下,穆念慈长期缺钱,吃苦太多,就总有一股子寒窑王宝钏的味道,后来儿子杨过也是一股寒窑味。


总之,江湖人士靠本事赚钱,是好事。不管是大富豪黄药师,还是小个体户何三七,都从创造财富里得到了快乐。


要岁末啦,祝大家都赚到钱,更赚到有趣人生。


壕不一定快乐,缺钱多半闹心。想想黄蓉出嫁,黄药师只能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啥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