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宁乡,和你一起去寻找…… 秋寻,冬忆 文/罗惠 图/尘埃 那晚,雨毫不留情,直直杀入我们的小镇,凛冽、刺骨,在深秋下出了冬的冷。 翌日,雨似乎累了,居然留出了一天的阴。这是幸运吗?确实是。我们聚集,我们欢喜,开启这次心灵之旅。于我,亦是找寻之旅。 寻墓。寻张轼父子之墓,寻南宋状元易祓之墓。我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学着书上的历史,记着历史书上的事件,于是只有教科那窄窄的思维。未曾想到我的家乡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在这里,留有忠骨与浩气,留下书香和传奇。久立墓碑之前,穿越时空,似乎听到那金戈铁马,感受到未收复国土之遗恨;伴着书声琅琅,从此开启宁乡人“会读书”的篇章。 此图为肖辉跃摄 寻鸟。鸟在哪?在有心人的眼里,在有心人的耳中。跟随着“三湘第一女鸟人”辉跃,知道了这种鸟叫声是画眉鸟的婉转,那只扑棱的翅膀刚从西伯利亚回来。它们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歌唱,唱不尽的欢乐,唱不完的你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却是第一次用心聆听大自然最美的音乐。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身心通透,乐在其中。 寻桥。桥在我这凡夫俗子的眼里是何等平常之物。我感叹过大桥的雄伟,喜欢小桥流水人家,总以为,桥就是桥。到了毛公桥,细细看时,前人所建与后人所补层次分明。斑斑驳驳的桥墩上,竟还有雕刻的蜈蚣。原来此桥,渡过如此之多的古人和今生。我们从这头到另一头,跨过了河岸,是否也跨过了横亘在心头的那座桥? 寻瀑。是这个瀑布吗?在绵延的山路上,拨开荆棘,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瀑布。尘埃老师的否定让我们对即将出现的瀑更是期待。并没有听到白水击石的声音,但转一个弯,再往下走,芦花瀑就眉目清晰地出来了。原来瀑躲在深闺人不识,幸有名师的指引,我们的执着。并非是知名的瀑,却是心头最早有名的景。年幼时,恩师带我们来过一回,未承想,再次相见,已是二十多年后。瀑有再见的时候,而我与老师,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看那藤蔓,当年应该刚刚冒出吧,如今长长地垂下,可是所有的思念都凝结于此? 寻新。这片土地,父母曾带我一起劳作过。我们种过花生、蔬菜,种过其它庄稼,工作后还响应村里的号召,种过果树。我们把它叫做“大园里”。“大园里”地势相对较高,平坦,适合种各种作物。常忆起在“大园里”劳动的时候,带着水和干粮,紧紧跟在父母后面,烈日当空,汗如雨下。因为是一大片平地,附近没有休息的人家,累了只能躲在树荫下歇歇。这样的劳作往往就是一整个上午或下午……不过,这种场面,再也不会有了。因为“大园里”已经被租用,然后被夷为平地,建成了一个全新的航空基地。“大园里”,从此是存在记忆里的一个称呼;巷子口,从此是宁乡首座“航空小镇”。 寻,追寻…… 曾经,我怀着一颗傲然的心,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乡。过了而立的年纪,方知家乡的一切已深深扎根于我的身体,我的血液,我的灵魂。我是如此的幸运,幸运地遇到因文字结缘的人;又是如此的幸福,能在最美的时光找寻到最美的家乡。哪怕是最平常的一棵树,一朵花,小河里的一群鸭子,路边一座废弃的房子,在那天,才发现,都是风景。最美的风景,寻寻觅觅之后,就在最美的心灵。 冬天真的来了。气温骤降,它已不需要雨来作为它的前奏。而我的家乡,在我的记忆里已经鲜活美满。于是,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