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间领主 1皇皇盛唐,诗人辈出,但大多官场失意,漂泊一生。 孟浩然如此、李白如此、杜甫如此,王昌龄、柳宗元、刘长卿等,亦复如此…… 只有王维,诗名越来越响,官也越做越大,一时竟成“屌丝逆袭”的楷模。 这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21岁进士及第,虽因安史之乱遇过挫折,但每次都逢凶化吉,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吏部郎中、给事中等。 宦海纵横40年后,他在61岁逝世前,仍官居尚书右丞。 如此骄人的履历,自然引来众人艳羡。不少好事者特意分析了他的仕途轨迹,发现他飞黄腾达,与命中遇贵人不无关系。 贵人是谁?众说纷纭。 有说是其母亲。王维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师从一代名僧大照普寂禅师,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对王维产生莫大影响。无论是做官(后来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还是作诗(被誉为诗佛),可以说,王维的一生,都刻上了母亲的影子。 有说是其弟弟。安史之乱,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官。后来,唐肃宗平叛后,王维下狱,按理当被问斩。但因其曾作诗《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再加上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甘愿降职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恕,仅做了降官处理。可以说,若不是王缙,王维早成了刀下鬼。 有说是玉真公主。据说王维在720年首次科举落第。他常出入宁王、岐王府,由此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为了求仕,王维像艺妓一样,在席间为玉真公主献艺,受到赏识,凭此于次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但,小编在通读了王维大部分诗作之后,断定:他平生遇到的唯一贵人,另有其人! 2 贵人是谁?先看王维的一首诗《献始兴公》——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这是公元735年的事。当年,张九龄被封为始兴县伯,官拜中书令。且说王维进士及第后,一直做些不咸不淡的小官,先任济州司库参军,后调至淇上任职。大约觉得这个官做得很不爽,王维很快就辞了官,在长安闲居。听说张九龄获封始兴伯,王维马上就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求进之志。 该诗写的很委婉,又很有文艺范儿。前半部分表示,自己宁愿隐居山林,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阿谀奉承,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奴颜婢膝地谋求升官发财。可后半部分话锋一转,说听闻张九龄是君子,为人光明磊落,为天下仓升计,自己还是愿意到张九龄门下,希望任用自己。 整首诗语言通俗明快,格调高亢健举。那张九龄何许人也?《唐诗三百首》首篇即收录此公诗作《感遇》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此处暂录其一) 那也是拥有七窍玲珑心的大诗人,王维诗中意,他岂能不知?张九龄还真是宅心仁厚,又非常赏识后起之秀,遂面见圣上,举荐王维当了右拾遗。 至此,王维才算真正进入了上层社会,仕途一片光明。 3我们知道,盛唐虽然政局稳定,但朝中派别林立,谗臣不少。许多忠良之士,最终都没落个好下场,比如张说、张九龄。 公元736年,唐玄宗听信李林甫谗言,罢了张九龄的相位,不久又受他人牵连,被贬为荆州长 反观王维,张九龄被罢相时,他反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张九龄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这是王维不能忘怀的。在他心目中,一直把张九龄当做自己人生的导师。因此,得知张九龄被贬后,他立即写了一首诗《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张九龄被贬荆州之后,朝政被李林甫一流把持,满朝文武为求自保,不敢为张说一句话。唯有王维,不避权贵,写成此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也正因此,这首诗是如此有分量,让张九龄感慨万千。很快,他就回了信《答王维》—— 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 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这首诗言简意赅,字里行间却充满深情厚谊。 也正是这首诗,让王维的人生观得到升华,对官场的事情就渐渐看淡了。 4历代研究者中,人们大多认为王维思想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表现为积极入仕,后期则表现为消极避世。 这种转折正是由张九龄被罢相引起的。何以见得?请看他写给张九龄的诗《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恩师的罢相让王维清醒地认识到,朝政已被李林甫之流把持,自己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仗义直谏,肯定会得罪权贵,说不定会步恩师后尘;而要迎奉李林甫,自己又是万万做不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身在其位,不谋其政”。 于是,他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与好友在这里赏花吟诗,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李林甫之流也乐见其成,王维既已不是绊脚石了,就没必要针对他,这让他的官位反而越做越高。 正是这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成全他的仕途之余,也让他的诗名愈发响亮、厚重。 作为唐代山水诗的领军人物,王维的大部分山水诗,就写于蓝田山麓的辋川别墅内。 王维在晚年为辋川别墅中的二十个景点,逐一写诗,共20首合为一集,名为“辋川集”。后人评价,“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可以说,辋川集是王维获得“诗佛”称号的最重要作品。 暂录三首,供大家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