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揭秘犯罪心理:有一类人在犯罪中最可怕 极其危险

 隐士的书屋 2017-01-04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犯罪心理研究,是国内第一批进入这个领域的学者。罪恶究竟来自哪里,究竟什么样的人会犯罪,他们又为何会犯罪?李玫瑾教授为我们揭秘真实的犯罪心理。

凤凰卫视12月31日《世纪大讲堂》,以下为文字实录:

田桐:学术殿堂,思想盛宴,欢迎各位来到《世纪大讲堂》,我是主持人田桐。或许是对于解谜的冲动,也或许是对好奇心的驱使,我们通常对那些破案的故事特别地着迷,我们特别崇拜那些调查员、验尸官,甚至是犯罪心理分析师,他们是怎么样通过一点点的细节丝丝入扣,蛛丝马迹还原整个事情的经过和现场,而真实的他们又是怎么样去工作的。我们今天请到了权威的专家来和大家一一分享和解答,首先来认识她。

解说: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犯罪心理研究,是国内第一批进入这个领域的学者。先后出版了《犯罪心理研究》,译著《犯罪心理画像》等。李玫瑾参与过众多大案、要案的侦破和分析,罪恶究竟来自哪里,究竟什么样的人会犯罪,他们又为何会犯罪。今天,李玫瑾教授做客《世纪大讲堂》,为我们揭秘真实的犯罪心理。

田桐:让我们掌声欢迎李玫瑾教授。李教授您好,欢迎你。我相信像李教授这样的一个工作性质,大家在电视或者是小说桥段里面认识的比较多一点。我们先来通过一个短片来看一看,电视里面的他们是怎么样工作的。

李玫瑾:破案不同于电视剧 我们的案件没有结局

英剧《Sherlock》片段:她的婚戒起码已经有十年了,她别的首饰都做过定期保养,而婚戒却没有,婚姻不幸的证据就在此。戒指的里圈比外圈光亮许多,说明经常拿下来,戒指只有在她取下来时,才会被磨亮。摘下来不是工作所需,看她的指甲就知道,她不是做手工活的。那她是为了什么或是谁取下戒指的?显然不止一个情人,不然这么长时间她肯定掩饰不了已婚的身份,因此肯定不止一个。简单。厉害。精神评估显示,他曾是个偏执在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所致,父母或是家庭成员的死亡。现在他觉得受到了迫害和监视,谋杀给予他一种力量感。当描述强奸案时,希拉·雷克做了两次抿嘴动作,那是经典的模棱两可动作,表示她对自己的话全无信心。她在说谎。

田桐:李教授,您看到我们刚才这个片子的播放了,这些您都看过吗?

李玫瑾:我为了来这儿,这两天之前吧,我曾经看了一下那《夏洛克》,我很少看这种东西。然后,基本上觉得那都是一个神话吧。

田桐:您觉得电视里的和真实您的工作是不一样的。

李玫瑾:我认为大部分是不一样的,我记得刘震云曾经说过一句,说小说最大的那个,就是作者最大的一个长处就是说,他的每一个人物,他都有一个结局已经设想好了。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结局,但是我们面临的案件都是没有结局的。

田桐:那您平时在工作过程当中是什么样子的?

李玫瑾:好像没这么神吧,我经常也很无助,也很沮丧,也有那种就是说不知道这个事情该从和下手的这样一个感受,也有。

田桐:我们刚才看到有一个片子叫《lie to  me》,它里面有一个这个微表情的分析,那微表情实际上它是有这个专业的评定的。您在这个分析过程当中也会利用到微表情吗?

李玫瑾:是这样的,微表情是大家现在可能听的很熟的一个网上的热词。但事实上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学科,叫做精神分析,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弗洛伊德。如果大家看过《精神分析引论》,就是他的一个最主要的著作的话,大家都知道特的这本书当中一共有三编。第一编就叫过失心理学,他在过失心理学就告诉我们了,就是人的所有的事情如果要想分析的话都是有用的。包括你说话、你的动作,这个在精神分析来看,我不打算分析你是不分析你,如果我打算你的话,你的每一个表现都可以用来分析。但是,这里头我个人认为这个分析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它是需要一个大量的实践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所谓的这个微表情分析,我觉得更多的是在讯问当中。也就是说,讯问有的时候你当时看到的都不够,得把他这个讯问过程录下来,录完以后,回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才发展会发现他哪个问题上出现过一些微妙的表情变化。但当时因为我们一般在提问,在等待他的回答的时候,虽然也可以观察他,但是这个过程相对的不是那么简单。

田桐:那您在得到了一些信息之后,在想象或者分析他的同时,会脑补那些画面吗?包括犯罪现场,包括你的犯罪嫌疑人他心里在想什么,会设身处地地站在那?

李玫瑾:不会,是这样的,就是很早就有一个我们专门做这个案件采访的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李老师,今天我跟着他们去现场了,然后我到现场以后,他们刑侦人员就开始各种各样的勘察活动,他说我站在那我就在想,如果我是犯罪人,我到这个环境下我会怎么作案。

田桐:是,如果我去那也会这么想。

李玫瑾:对,他说李老师,你是不是这样分析案子?然后我说那好吧,我现在给你一个情景,你帮我分析一下。我说你是个男性,你能告诉我一个女性在生孩子的时候,她有宫缩,她有阵痛,你告诉我那疼的感觉是什么样?他说那我想不出来,我说为什么?他说,我不是女的,然后我告诉他,因为你不是犯罪人,所以你想象怎么作案和犯罪人想象怎么作案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复杂案子的时候是不能根据这种,就是以自己的心理去分析别人的心理,这是我们在分析特别忌讳的一个。

田桐:那您在分析的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

李玫瑾:依据就是我们对于人的研究吧,因为人他这种应该算高级动物了,只要是动物的话,他毕竟有一些自然的逻辑。个逻辑他有可能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可能在一个刺激的反应当前,所以这种逻辑只要我们去研究找到它的话,我们可以凭借这种逻辑去来分析一个人。所以,犯罪心理如果真正做分析,从我这个专业角度来看,它是有三种分析,一个是对人的分析;第二个是对行为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他内在心理活动的分析。这三个实际上它不同的案件是有不同的用处的,也就是说有的案件可能你就没有什么太多现场的好分析的。换句话讲,行为没有太多的分析,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做这种事儿的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种情况就是现场的行为非常地丰富,我们就可以从他的现场的这个留下的痕迹物证去分析他的行为,他做了些什么,然后通过他做的行为来判断这个人,比如他具有哪些技能,具有哪些教育背景或者具有哪些熟悉的这样的,就是他对现场某些东西的兴趣。此外,还有第三种就是内在心理活动分析,这个内在心理活动有的时候是根据他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或者他一个对象。比如像我们提到的性犯罪,性犯罪他有不同的对象,所以你在它的不同对象当中,你可以看到这个人日常生活当中他应该有的兴趣表现。所以,这种就叫内在的心理的因素的分析了,所以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是像我们这个电视、电影演的,好像都是一样的,不完全。

田桐:好,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掌声欢迎李教授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

李玫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这是我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来谈犯罪心理现象。我常常有这么一个比喻,也就是说我所研究的犯罪心理现象它的这种现象和医学特别相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当中都会有生病到医院去,我们知道我们面对的都是门诊的大夫,他会上来先给你做一个判断,然后他会给你一些治疗的方法,这个治疗的方法是用药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些医生给你在门诊诊断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在他们的背后,他们可能不出现在门诊,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研究所,他们在研究什么,要研究每一种病发病的原因。如果一种病它在这个原因的问题上没有搞清楚的话,如果它再次出现的话,对于我们来讲就是非常紧张或者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那犯罪心理也同样,它实际上我认为它也是人的一种疾病的表现,只不过它表现在心理上。这种表现我们的侦查人员去侦破案件,抓获嫌疑人,它就类似于一个诊断的过程。但是我们大多数的犯罪人抓获之后,我们都会进入到一个司法程序,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个起诉、判决,然后有些严重的犯罪人我们知道我们都会把他和社会隔离开来,要么就是监禁,甚至就终生隔离,就是死刑了。这个问题大家就觉得犯罪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为什么?因为一个犯罪人杀掉了,还会有第二个,还会有第三个。所以,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之后,有一部分人他所关注的已经不是如何找到犯罪人把他去绳之以法,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这个人他是怎么样发展到这一步的。所以,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

所以,刚才我们聊天也有些咱们的朋友在问,说你是怎么分析的,我告诉大家,其实我分析的原理都在这里。也就是说,我现在呈现的这张图就是我对犯罪人和他们心理这种一个关系的把握。首先简单地说,犯罪人他是非常复杂的,他有各式各样的人,包括同一类的案件他的方式不一样,然后他的心理活动可能也不一样,甚至导致它发生的那个原因都是不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也就是我们在研究问题当中,刚才我讲了,人既然是一种自然的产物,他毕竟也是一种动物,所以他一定有自然的法则,这个自然的法则实际上就是人自身当中所具有的一些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心理学所研究的。这个问题也非常像我们生病,刚才我讲的这个医学,这个医学研究的病人大家会知道,我们有一些病,像感冒、拉肚子、胃疼,这都属于普通的日常的小的疾病。但是我们一旦生下来,就是什么心脏有问题或者肾有缺失或者哪儿有病,这个病基本就是终身的了。所以,终身的和日常的它在心理现象当中这样两类的话,我讲犯罪也是两类。

解说:李玫瑾教授把犯罪人群主要分成“危险人格”型和“危险心结”型,“危险人格”型罪犯多是先天或者幼年心理发展出现问题所致,“危险心结”型罪犯也是源于某一个时间点上的心理刺激,埋下犯罪心理隐患。有些人天生就是罪犯吗?心理发生的扭曲可以解释吗?下节回来,李玫瑾教授继续为您分析犯罪心理。

40%的犯罪分子会重复性作案

李玫瑾最早把犯罪心理研究引入中国,面对犯罪人,她究竟是如何做分析的。上一节,李教授和我们展示了她的分析框架,犯罪人在她的研究中被分成了“危险人格”和“危险心结”两种类型。其中“危险人格”属于先天或者幼年即形成了这种人格,伴随终生,多为惯犯、系列犯,这是不是说有人是天生的罪犯?

李玫瑾:在犯罪人群当中,大约有40%的人他们会属于重复性地作案,这种重复性作案它就有一个什么特点,所以有些案件,你们可能会问我怎么分析。那我一看这个案件作案方式我就知道这人他不是第一次作案,他不是第一次作案,那这个就很简单的。

我记得我当时第一次做一个案件分析的时候,是一个春节期间,在一个大城市,然后往一个县里的那个国道上路边上的一个旅社,就是家庭旅社,就是家里又有住家,又有客房。这家人老的少的全有,结果他在初四全家遇害,全家遇害,他们侦察员当时到北京来做一个物证的鉴定。结果,他们就有一个现象不能理解,来找我们,什么现象,他说这家从老的到小的,就是老太太80岁了,然后妈妈,然后她的几个女儿全被一个人强奸。然后他就说,对于这个行为我们不能理解,就是你强奸一般有一个就满足了,你干吗把老的还给强奸了,所有当时他们来找的时候,我当时这个案件我一看,我就讲我说这个人他应该是一个,就是跟社会生活隔离已久的,然后他没有体会过这个行为,然后他现在一体会了这个性行为,他可能就是有点兴奋。但是他毕竟春节期间不好作案,所以他进了这家路边的旅社,可能这也没什么客人,然后他夜里把全家人干掉,他就来体会这个事情。所以,那什么人,我跟他们讲,应该是春节之前刚释放不久的一个人,结果后来他们很快就按照这个线索就去查之前释放的人。很快,因为他那是有物证的,很快就找到这个嫌疑人了。所以我讲有些人,他是因为这种人你决定他必然要犯罪,这些我们都把它称作叫危险人格。所以,我刚谈到人格问题是我们研究犯罪人的很重要一条思路,这个思路要具体的话,人格问题它又分不同的类型了,我在这简单给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

一招保命:把犯罪分子看作普通人

也一类它是属于我们叫他就是反社会人格,这类人我有时候开个玩笑,就是说我们预防犯罪的时候,当你比如说走在街上,突然遇到一个犯罪人冲出来拿刀一下顶着你说把钱拿出来。女孩一搂脖子说,跟我到那屋里待一会儿,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很多被害人就要想办法拖延时间,然后跟他去拉近距离。我曾经跟大家讲,如果我们真遇到一些犯罪人,你最开始是的方法就是调整心态,不要喊叫,因为喊叫带来对你的危险是非常大的。然后你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他,你就把他当作一个好久没见的小学同学,然后当他一下按住你,一下顶住你的时候,你说,你怎么了?你是不是有什么难处了?哎呀,我觉得每个人生活都挺满的,你要有什么难处,你说话,我一定能帮你的都帮你,我也是打工仔,但是我现在身上有多少钱,我现在全部都给你。有些犯罪人没准就会说,行了,那你把钱拿出来吧,你走吧,对吧?也就是说,他还有以一份人性的话,他不会伤害你,因为他要的就是钱。包括绑架也是这样,我们看到有些人跟歹徒就是聊天。

我记得浙江有一个小女孩被绑架,特别聪明,她在车上跟这三个就叫叔叔,三个人绑架了她。她说叔叔,你们家是不是也有孩子,您家有没有女儿?您家女儿是不是很可爱,然后聊到最后,这仨叔叔说算了吧,咱把她放了吧,这小女孩最后回来了。也就是说,这些过程都是一个很聪明的被害人她在遇害的时候的一个自我保护的方法,其实你要把犯罪人首先要看作人,但是我说了,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犯罪人,那你真的没戏了。所以,当时我们的吴若甫大家知道,也是曾经试图跟王立华沟通,但是根本沟通不成,为什么?因为你遇到的是一个反社会人格,所以反社会人格是我们最危险、最可怕的一类犯罪人。当然,它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可是它也是常有的。

有一类人在犯罪中最可怕 极其危险

第二类在人格当中应该算最少的,这类人很简单了,他们早年正常,所谓正常就是老实巴交,也能够去很有礼貌或者是去上学,但是第二个特征,就是家庭有残缺。家庭残缺我们知道不幸的家庭有各种各样的不幸,有的是父亲吸毒,有的是酒鬼,有的根本就不负责任,有的妈妈是精神病人,或者妈妈也生活很艰难,没有文化等等。有些家庭的这种残缺,一个孩子被生下来的时候,这个孩子他的生活就是非常可怜的,自生自灭的。他们往往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离家,就是十岁上下,稍微长大一点点,他就一定离家出走,去外面去生存。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最开始一般是拾荒,捡破烂,然后紧跟着就会遇到跟他们抢地盘的就互相欺负,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会学会打架、互相伤害,然后被警察接触一般都是不到18岁,因为他要偷窃,这个一接触以后,我们一般都是少年管教两年、三年,他们出来基本都过了十八岁,十八岁之后,他前边要家没家,要能力没有学习。所以,他们基本生存方式还只能是不择手段,但是随着他身高长大了,他的胆量也就大了,所以他们会出现另外一类犯罪,就是抢和盗窃。抢和盗窃这两类的行为只要再被警察抓住,一般大家知道,这就是五到十年的刑。大家再出来,基本就25岁上下了,我们想,这些人他从小生活上因为没有人照顾,往往身材都特别瘦小。这种身材瘦小的人他的发育也相对比较晚,可是一个人要到了25岁的话,他基本男人的要求就开始有了,这个有了以后,他再出来,他拿什么去谈对象,拿什么去养人。所以,他一般的方式就是得偷且偷,得抢且抢。最重要的,当他有了性的需要的时候,他有钱,他会去嫖娼,他没钱,他只要走在什么田间,走在什么隧洞旁边,走在一个什么偏僻的地方,只要看到一个女的是孤单的一个人,他可能就会扑上去,实施犯罪。那我们知道,他所有前边的轻裁犯罪、盗抢都是回避别人的,也就是说我偷窃是等你发现我已经走掉了,而抢我可以快速离开。可是唯独性强奸他是不可能短暂完成的,因此他一定要和被害人面对面,这样他的犯罪风险就提高了。于是,这种人因为又不认识,假设又是陌生地方,所以当女生一旦喊叫,一旦反抗,他很快就把女性置于死地,因此,我讲他成年后犯罪会升级。他们犯罪的特点就是动机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手段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说我们说的你不值得,你为了这十几块钱,你把一条人命没了。你为了几分钟的快乐,你把人一家子杀掉了,我们认为不值,但是他不管,他就会这样做。所以,他们的特点是非常冷酷。然后,动机特别简单,但是手段非常残忍,而他的犯罪基本是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他活一天,他所有的吃,所有的需要,就是食色性也这些东西,他都会以犯罪的方式来解决。这种人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他的这个,我们在侦查当中最难的就是这一类,为什么,因为这类人作案都是陌生关系,陌生关系大家都知道,就是你找不着范围,你不知道作案人是哪儿来的。这个杨新海他当时就是流窜四个省,从安徽到河南,从山东到河北。你想,他作一个案子就跨一个省,因此在本省,在外省你都不知道他在哪个地方,你无从下手。所以,我们有些案件为什么难以侦破,就是因为连他的范围我们都找不到,因为范围找不到,你不能全国排查,对吧。所以,这个问题就非常难,所以这类案件是我们侦查最难的一类。

缺陷型人格者: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第三类是缺陷人格。这一类在生活当中特别常见,也就是刚才我讲的,因为人格问题犯罪,至少有一半都是这样的人。这种人他的特点就是早年心理正常,他为什么早年正常,因为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有爱他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还有更多的人。所以,他从小是有宠溺抚养背景的,大家知道,宠溺抚养它就是什么特点,就是很多他身边的人对他都特别好。所以,这种人他有一个特点,他对熟悉的人也都特别好,我们有时候生活当中会见到有一类人,这种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什么叫当面是人,当面跟你特友好,点头哈腰,你想听什么他说什么,你怎么舒服他怎么给你对付。但是背过去,他什么事敢干,这种人就是这类人了,就是他有人格,但他人格缺一块。这个缺什么,就是说他因为宠溺背景,所以他表面给人呈现的是很好的东西,你比如说北京刚才我提到的一个案件,大兴杀一家六口的案件,叫李磊。这个人周边的朋友都说,这人平时可好了,跟他一块开饭店的,一块做朋友的就讲,说他挺仗义的,为人也挺谦和的,也就是说他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很好,而且他们往往身边也有一些跟他不错的关系的朋友。但是,这些人的问题在哪儿,就是性格上有缺陷,这个性格我在这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后天形成的往往都是养出来的,你怎么养,他就会怎么样的一个人,比如最简单的我刚才讲宠溺,大家知道宠溺是什么,宠溺就是你想要什么,我给什么,你不想要什么,我就不给什么。我说你,你不爱听,我就不说,然后你怎么高兴怎么来。所以,这种抚养方式很容易养成什么地我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什么,比较任性。

第二个就是横。我所以讲他的这些都是他性格特点,横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不得,你要说我就心里真的恨你,他甚至会报复你。所以,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会导致什么,他特别自我、自私,因此我讲他这种人是没有观念的,他做事是没有底线的。这挡我的道或者谁让我恨,我就来报复谁。所以,危险人格在我们在讲重复类犯罪当中,他们是比例最高的,而且这些人大多数家庭正常,平时看上去是个好人,可是坏起来非常坏,这是我讲的个前边的就是作案件占多数的这一类的。

滥杀案件中大部分犯罪人在40岁左右

还有一大类,我刚才讲了两大类,还有一大类是心结问题。心结实际上就是这个人,这是我在2013年曾经做过一个分析。就是我把网上我们近十年来报道的重大案件,尤其是一次杀了三个人以上的,我把这类的杀三人以上叫滥杀案件,我做了一个统计。这个统计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是没有犯罪前科的,最最重要的是,部分人犯罪当中,他们的年龄基本都在40岁上下。所以,这个案件让我看到,说一个人都活了二三十年,本来是正常的,没有不良行为的,为什么突然出现严重的暴力犯罪。后来发现,就是他们往往跟一种心结有关。

 《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首播:星期六 1720—1800
重播:星期日 11:45 – 12:30 
       星期一 02:45–03:30 05:00–05:50
      星期二 01:55-02:3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所以我就问了一句,我说这人是不是夏天出生的,结果等我们到了监管所知道,他就是夏至22号出生的,所以他们就很意外。说你怎么分析那么准,因为这案子本来就是心理分析为主的。他们告诉我说是双子座,然后我就问,那这个星座什么特点,他们说这人心境变化极快,反复无常,把我吓了一跳。为什么?

解说:上一节,李玫瑾教授分析到有一类罪犯他们并不是“天生的罪犯”,而是因为某一时间点上受到了刺激,形成了心结,最终引发了犯罪。真的会有一些“危险心结”如定时炸弹一般埋藏在人心底,伺机引爆吗?这一过程究竟如何解释,且听李玫瑾教授继续分析。

李玫瑾:心结是什么,我在这儿简单地定义,这个现象比较复杂,它首先和人格问题不同,人格问题是长的,它们是短的。那它一个点,这个点是什么特点,也就是说他在某年某月一定遇到过某种刺激或者是在某个年龄段,在某一个时期遇到一个刺激,这个刺激他反应失败,而个失败让他很痛苦。心理现象就会有一种叫创伤,创伤有一个什么特点,因为痛苦,所以他放不下,然后他会想办法找时间,然后随着用后边的等我长大了,等我变强了,等于有能力了,或者等我找到机会了,我来做这个事儿,做什么,扳回这个失败的这种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叫一种纠结现象,因此把它称为心结。心结的问题它最容易让人们认为他是精神病人,事实上很多人不是,比如我刚才美国的那起案件,他的心智社会性是正常的,然后成长背景稳定的,情感是有的,然后在观念和性格方面他有缺失,同时他有外部的刺激表现。这里头也三类,一类我把它叫意结,马加爵的案件就非常典型,意结是什么,就是上下不通,也就是下边的要冒上来,上边不让它冒上来,然后遮掩,他犯罪实际上就是在遮掩。因此这是一类,这类特点是什么,我能可认罪,但是我不告诉你为什么,所以说我们有时候看的一些案件就是这种,就是他承认我有罪,但是我不说原因或者我说的原因让你听了不可思议。一般我们做专业的一听就知道,他一定话后边还有话,只不过他没说出来而已。

还有一类是知结,知结类的是什么特点,就是他认为对方是不对的,他认为对方不对,然后他要想办法去讲一个道理,在讲理的过程当中,就是他要找出自己做这个行为的合理性。于是,特犯罪往往带有,而且争辩、纠缠,我们把这类人多水都归结于偏执的问题,这是第二大类的心结。

第三是情结,情结类非常危险,这种情结都一定是由生活日常感受的痛苦,比如说家不成家,没有人爱他,没有人交流。这些人大多数比较内向,比较孤独,然后他们作案基本都有变态的特点,就是变态,你找不着理由。而且最重要的,他们伤害的往往是无辜的人,他和前两类不一样,前两类基本都是有针对性的,而这类人往往是面对的陌生人和社会去报复的。所以,我们刚才介绍了这样的犯罪的大致的两大类,当然犯罪人比这类型还要多,我在这主要挑了主要的。我们就知道了,其实我们真正去认识犯罪,最重要是要认识人的问题,而要预防犯罪,很重要一点,第一,减少人数是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来发现一些人的心理异常,然后及早地干预、宽慰他,带他走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减少案件数量,刚才讲的危险人格,这类人我们需要来辨别哪些人具有人格危险性,而且最最重要我们发现了,人格问题都在早年。所以,我们在早年把人教育好,大家也都知道,我在网上有大量的课都是讲心理抚养,讲家庭中的心理教育。这个问题实际上都是来减少人格上的异常,所以今天从这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犯罪人是怎么回事,犯罪心理是怎么回事。好,我的课就讲到这,谢谢!

田桐:非常感谢李教授刚才给我们来分析,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长时间研究这些人的犯罪心理。我们想知道,对您会带创伤吗?犯罪心理分析师的心理创伤阴影面积是多少?

李玫瑾: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跟我的这个研究的背景有关,因为我最早是学哲学的,哲学它有一个什么特点,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哲学它这个视角是比较宽大的。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包括科学史,包括社会发展史,包括中国历史,我这些都是通读的。所以,我认为这种宏观的视角你会知道在社会整体当中,会有一少部分的一些异常,然后人也是会生病的。所以,有的时候面对一些这个黑暗的东西,面对人心灵丑恶的东西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什么问题,在我来看,就不光是他心理黑暗的问题,就他黑暗的背后是什么。你当看到这些犯罪人,你会发现可恨之人,他往往先有可怜之处,当你发现可怜之处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就不是一个恨字能解决的了。比如说有些人在弱小的时候,他最弱小的时候,他却没有得到的帮助,也就是说没有人去善待一个弱小的生命。他长强大的时候,他怎么会去善待周围的人。所以,你看到这个的时候,你就觉得不是一个简单的黑暗的问题和阴影的问题,而是我们需要能做的事情是什么了,极少数像反社会人格是我认为相对我们努力的能力小一点,其他的大量的犯罪都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这时候你的心理阴影就没这么大了。

田桐:明白了,我们来听一听现场观众朋友有哪些问题想向李教授提问的。

提问:李老师,您好。

李玫瑾:你好。

李玫瑾曾预测犯罪人星座 结果准得吓人

提问:就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星座,还有那个血型什么的。如果不同的星座、不同血型的人,他们的犯罪倾向有差别吗?谢谢。

李玫瑾:好,谢谢你的问题。你这个话题其实很多年轻人他都特别关心,我研究心理学那么多年吧,我很少去关注星座。结果也是一个案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研究这类人的,就是一个变态,他是夜间作案。这个人他扎完刀以后,一不杀,二不抢,三不强奸,就是扎刀,把人扎死为止。所以,这个案件当时我在事后,就是破获它以后到那个地方去看现场的时候,在想一个问题,阳光之下,我看现场是在阳光之下,但是我在想多少年之前的夜晚,就在这个位置上,一个人冲到这把一个无辜的女性杀害。所以,那时候突然有一个想法,因为我刚才讲我学哲学,我觉得这个人他行为是很暴力,所以我把他叫做很阳刚。但是,他的时间却又总在半夜,就是这个人一直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他的真面目。所以,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这个人是不是阳刚之中有阴这个阴我就在想,他人应该伴有这个特性,就是他肯定是个男的,然后这男的他些东西能显现阴。所以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他是不是出生的时间算这个阴,大家都知道,我们春天开始是阳起之时,到夏天是阳旺。阳最旺的时候,恰恰是阴起之时,到阴最旺是冬天,所以我当时就一个想法,这个人是不是在最阴盛的时候出生的。所以,我就问了一句,我说这人是不是夏天出生的,结果等我们到了监管所知道,他就是夏至22号出生的。所以,他们就很意外,说你怎么分析那么准,因为这案子本身就是心理分析为主的,后来我说我也不是分析很准,主要是当时想到这个问题。然后这个事儿就过去了,过去之后,回到北京,然后跟一个朋友聊起来,我就问他,我说这6月22号什么星座,他们告诉我说是双子座。后来我查了一下,它好像介于两个星座之间,然后我就问,我说那这个星座什么特点,他们说这人心境变化极快,反复无常。把我吓了一跳,为什么,因为这是我跟犯罪人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第一次作案之前,他说我这人心境变化极快,反复无常,我那天晚上出去并没有想杀人,我只是上个厕所,外面太黑了,我拿了一把刀揣在身上,上完厕所,他说我还不想回家。我就想再走走,没想到走到什么什么地方,就看到来了几个小女孩,他说她们几个都到家门口了,这个走到我跟前,她在我对面的时候,我都没想杀她。她过来的时候,我就想跟她开个玩笑,他说我当时就把这刀朝她给了一刀。他说我没想到这一刀我就从家猪变成了野猪,家猪变野猪容易,野猪变回家猪难,意思就是说我从这里头变成了犯罪人了。

后来我就回到家里上网查这个星座,查完了以后,它分血型,后来这句话在哪个里头,在AB型里头。于是我就不知道这人什么血型,我就给那边的公安打了一个短信,我说你给我查一下这个人的血型。结果回来就俩字,AB,所以这是我当时特别意外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知道在犯罪学创始人,就是意大利的学者叫龙布罗梭,他写了一本书就叫《犯罪人论》。他在书里头告诉我们,他说犯罪人在生理上具有哪些和常人不同,后来我也做了一些相关的这样一些调查,我发现确实是人的生理当中和他的行为方式是有关,但是这个关系是什么关系,它不是因果关系,不是说你是双子座的这个星座的人就一定会干什么阴险的坏事,不是。它是指,如果你犯罪,你会是做什么类型的罪,比如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体型和犯罪,大家有没有发现,做贼的都是瘦的,越瘦小越好作贼,为什么?因为瘦小的人他贴近你的时候,你的余光不容易看到他,对吧。相反,你想一个大胖子,个头一米八,你的余光一扫就能扫到这人,这人靠得你特别近,他一抬手你就能看见他。相反,一个很瘦的人,他一抬手你根本就看不到,对吧。所以,瘦型的人他就很容易适合盗窃,长的四四方方很有劲的,像个军人一样,你让他去干盗窃,他也觉得丢份,对吧,他要干深了,他一干就是抢劫,就是暴力,对吧。那要如果特胖的人,他就好吃好睡的,这种人他做什么,他做最简单的,什么诈骗,什么网上行骗,他做这种案件比较省事,对吧。所以,体型它不决定你犯罪,但是如果你打算犯罪,它会决定你犯什么类型的。所以,星座什么的这些东西应该也是这类东西。

田桐:非常感谢,非常感谢大家。每当我们在新闻当中看到这些极端的恶性事件,我们都无法去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而李教授的研究就去设法理解它们,就像去理解病是怎么得的,预防和治疗才会有一丝希望。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世纪大讲堂》,希望您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来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互动,我们下一周再见。

李玫瑾:谢谢,谢谢大家。

田桐:非常感谢大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