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佛寺村民俗旅游走出新路子

 Darkkiller23 2017-01-04

  采育镇铜佛寺村在这个国庆假期热闹非凡,这个古老的京南小村引入云南26个民族风情文化,仅一天就吸引了200多名游客到来。尝到了文旅结合的甜头后,该村将尝试一条旅游发展新路子,以民族餐饮、民族演出及舞蹈、特色民族农产品展售为主,打造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体验村。

  千里之外的云南民俗如何跨越山水之遥入驻京南小村,还得从年初说起。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铜佛寺村开始发展民俗餐饮接待,20余户村民干起了农家院,村民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然而,现在郊区开农家院、搞采摘游的一抓一大把,几家民俗户大半年下来,户均收入仅2、3万元,比起山区民俗户相差甚远。因此,怎么搞出特色来,让游客量持续增长,拉动农民增收和就业,成为村“两委”班子研究的课题。

  因缘凑巧,村支书唐德强偶然间结识了云南一家专营民族文化特色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这家企业在云南有影响力,经常在北京的大酒店、展馆,表演民族节目、推广西南深山里的民族农产品。”他说,这几年,村里经过环境整治、建设大棚,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乡村游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民族演出、农产品定期来巡演、展售,游客量一定激增。

  京郊游近年来越来越热,京郊也不缺有特色的农产品和农家院,如何持续的将特色文化推广开来成为难事。云南企业负责人说,这26个民族的歌舞、特色饮食、农产品,在酒店、剧院里品尝、演出,没有那种氛围,在京郊找个美丽村庄才能增强游客的黏连性。“不用去远方,让游客在京郊也能体验千里之外的那种独特文化。”

  村书记把想法说出来后,与企业负责人一拍即合。佤族特色佤王宴、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西双版纳的孔雀宴……这些独有的特色文化都在铜佛寺村落户,不仅如此,该村还落成了一栋民族文化艺术特产馆,让游客充分体验到云南民俗的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 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刚刚从云南大批运来的哈尼梯田红米、丘北辣椒、昭通青花椒等农产品。“云南特色农产品主要分为9大类,包括云花、云果、云菜、云药等,我们经营的旅游单品达400多种,正在陆续从云南转运而来,在展厅里销售。”

  铜佛寺村引入云南特色文化后焕发新生,这个只有70余户的偏僻平原小村,距离大兴和廊坊市交界处仅几公里,村里建有600亩蔬菜大棚,以前农民靠着蔬菜等农产品销售,人均年收入仅1万余元。“现在村里已经腾出几亩大棚,准备种植云南热带水果、植物,接待游客参观;北京工美集团把主街改造设计出云南民族元素来,游客可以在街上和演员一起跳舞、看演出,吃哈尼族的长街宴。”唐德强说,未来,村里和企业会每月举行一个大活动、每周举行一个小活动,游客增加了,不仅能拉动本村旅游收入、农民就业,还带动云南深山里农产品销售,把村庄建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美食、特产体验村,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式的发展。(记者 龚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