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藓属

 秦岭之尖 2017-01-04




黑藓属 Andreaea Hedw.
        植物体多年生,常丛生,与高山紫萼藓或苔类混生呈垫状群落。植株先端逐年新生茎枝,下部逐渐死亡,老茎腐解后分枝各自成为独立个体,干时密集坚挺,易折断,湿时松软有弹性。茎的横切面均为同形细胞,厚壁、无分化。叶片直立或湿时倾立,背仰,在茎枝基部叶小或与上部叶异形,常易破碎,通常橙色或紫黑色,仅极幼嫩枝叶呈黄绿色,干时紧贴,通常基部略狭,椭圆形,上部渐狭,或急尖,呈卵圆形,稀狭长披针形,边缘平滑,多内卷,前端有时内卷呈兜状,单细胞层,少数叶尖有2层细胞;无中肋。叶细胞厚壁,上部细胞圆形,或圆方形,渐下成椭圆形,基部细胞长方形,通常具乳头状疣,稀平滑。雌雄同株或异株。雌雄生殖苞顶生,雄苞叶与叶同形略大或异形。精子器具长柄,成熟时不规则瓣裂。精子呈螺旋形,具二长鞭毛。配丝长,棕黄色,上部平阔。雌器苞呈芽形,雌苞叶常较枝叶长大,高鞘状或筒状,稀与叶同形。孢蒴在苞叶内成熟,具假蒴柄,由颈卵器基部发育而成,在孢蒴成熟时急速延伸,使孢蒴突出于雌苞叶之外。孢蒴卵形或长椭圆形,稀短柱形,棕红色,无蒴盖,成熟时多4瓣纵裂,顶端和基部常相连,稀仅孢蒴上部4—6(8)瓣纵裂,具蒴轴,有蒴帽,成熟时脱落。胞原组织自蒴内层分化形成。孢子呈四分孢子形,外壁黄棕色,具细疣,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及油点。
        本属共约123种,多见于高山寒地,生于向阳少土的花岗岩石上,仅在北极和喜马拉雅山地区有时土生。据陈邦杰(1958及1963)报道中国有6种。
        黑藓属植物种的分类特征,主要在叶的形态构造,如卵圆形、披针形或提琴形;叶先端急尖、渐尖、锐尖或圆钝等;叶细胞平滑或具疣;苞叶的形态,如大形高出成鞘状或与叶同形等;孢蒴瓣裂的长短,如顶裂或全裂,裂瓣部分占全蒴的长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