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芦荟

 黄帝书苑 2017-01-04
所属类别 :
植物

洋芦荟,翠叶芦荟的别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习性喜阳,耐旱不耐寒,怕涝。茎较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每片重可达0.5~1.5kg,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小花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管状小花6裂;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三角形蒴果,室背开裂。花期2~3月。 翠叶芦荟也可作家庭盆栽品种。后来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在翠叶芦荟中,又选出不少变种。如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洋芦荟

  • 分布区域

    非洲佛得角群岛、加纳利群岛、地中海地区

  • 被子植物门

  • 植物界

  • 天门冬目

  • 百合科

  • 别称

    库拉索芦荟、翠叶芦荟

  • 单子叶植物钢

  • 百合科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介绍

洋芦荟洋芦荟库拉索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形似龙舌兰。

折叠 茎叶

茎较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每片重可达0.5~1.5kg,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

折叠

洋芦荟洋芦荟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小花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管状小花6裂;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三角形蒴果,室背开裂。花期2~3月。叶在幼苗期时对生,呈2列状排列,有白色斑点;植株长大后叶互生,呈莲座状,叶面斑点逐渐消失。叶肥厚而多汁,披针形,长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成年株叶长60-120cm,基部宽8-20cm,厚约2-4cm,单株重可达10-60kg。夏、秋开花,花红黄色,花葶高60-150cm。

库拉索芦荟也可作家庭盆栽品种。后来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在库拉索芦荟中,又选出不少变种,如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生长习惯

习性喜阳,耐旱不耐寒,怕涝。

折叠 编辑本段 地区分布

原产于非洲佛得角群岛,加纳利群岛,地中海地区,在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的库拉索岛和巴巴多斯岛等地有广泛分布,当今美洲特别是美国有广泛栽培。

折叠 编辑本段 药用价值

有证据表明当局部外用或口服芦荟时具有抗发炎的作用(Davis et al., 1989)。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动物试验以验证芦荟胶提取物的抗发炎活性,从实验结果推断这种活性可能是由于通过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发挥作用(Vasquez et al., 1996)。另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芦荟可抑制37%的老鼠水肿,这种抑制活性主要来自于芦荟胶成分中的固醇类物质尤其是羽扇豆醇(Davis et al., 1994b)。

在一项离体试验中研究了库拉索芦荟纯化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在感染12-36小时之后表现出抗病毒活性(Saoo et al., 1996)。用乙酸锌和库拉索芦荟冻干粉(7.5% 和10%)进行的离体研究证实了抗病毒性和杀精效果,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芦荟可能具有避孕作用,尤其可以预防HIV传染。芦荟的杀精作用被认为主要与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关(硼,钡,钙,铬,铜,铁,钠,镁,锰,磷,锌),微量元素使精子尾巴失去运动能力但不会造成阴道刺激(Fahim and Wang, 1996)。

芦荟胶对胃的保护作用在几例动物试验中得到证实,对实验小鼠进行诱导胃溃疡试验之前先服用芦荟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胃溃疡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80% 。发病后,服用芦荟胶的小鼠康复比对照组小鼠快三倍(Galal et al., 1975; Danhof, 1991)。另外一项动物试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Kandil and Gobran, 1979)。试验发现芦荟成分中的三萜类物质可预防胃溃疡的发生(Gupta et al., 1981)。

对老鼠的免疫刺激试验表明,芦荟中的一种多糖成分-甘露聚糖具有剂量依赖型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Zhang and Tizard, 1996; Ramamoorthy et al., 1996)。对试验动物口服芦荟甘露聚糖也表明具有抑制胆固醇吸收和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Tizard et al., 1989)。

芦荟胶与芦荟汁的药理学差异在于芦荟胶不含任何蒽醌类化合物成分,因此芦荟胶不具备通便的功效(Newall et al., 1996)。蒽醌类可刺激水和电解质分泌到大肠中,防止被结肠吸收,这种作用反过来促进了肠道蠕动(Blumenthal et al., 1998; Bradley, 1992)。苷类在结肠内的降解产物芦荟大盆景洋芦荟盆景洋芦荟黄素(又称芦荟泻素)是泻药代谢物(Blumenthal et al., 1998)。动物实验发现芦荟大黄素及一种酒精提取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癌的活性。有离体研究报道aloctin A可诱导对肿瘤细胞有毒性的细胞的产生(Leung and Foster, 1996; Newall et al., 1996; Wren, 1988)。但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不再把芦荟汁作为抗癌药物来研究。

洋芦荟形象特征:芦荟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历史悠久,早在古埃及时代,其药效便被人们接受、认可,称其为"神秘的植物"。 芦荟是百合科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折叠 编辑本段 总结

药用芦荟已广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将芦荟汁作为泻药使用 。药理学试验以及临床试验都已证实芦荟胶可用作外用药治疗微伤、烧伤和冻疮。青春期的痘痘也可以用之治愈。仍可内服芦荟胶可用于治疗哮喘口腔溃疡,胃溃疡,许多其他潜在用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自公元第一世纪开始,芦荟就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药品。人类临床试验还在继续研究芦荟的治疗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