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

 浪丝丝 2017-01-04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

前几日,去一西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朋友,遇到了一件“趣事”。朋友在内科住院,邻床病友是一个50多岁的阿姨,正巧那天早晨不知什么原因打嗝不停,主管大夫貌似知道针刺攒竹穴对止呃有特效,遂下了医嘱令护士执行。然而2个小护士应该没学习过针灸,拿着套管针对准穴位,使劲拍针尾,拍了3、4次都没有拍进去,却把阿姨疼得一直叫唤,最终也没有扎成功。我们都知道,攒竹位于眉尖,皮肉浅薄,进针手法欠佳都易造成疼痛,何况拍好几次却拍不进去呢。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

这个情况让我想起来几年前本科时在西医院针灸科实习的经历。大夫们给患者扎针用的全部是一寸毫针,透皮浅刺,然后连接电针仪。这是一种典型的西医式针灸,目的只是通过电针来刺激神经。虽然《内经》中记载有“毛刺”、“半刺”、“扬刺”等浅刺法,但它们都是对于适应症的特殊针法,与此大相径庭。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记得最初学习针灸的时候,讲到“得气”是针灸治病的核心。“得气”即我们所说的“针感”,通过针刺激发患者体内的经气,并调整和控制经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过程要靠熟练的针刺手法来完成。然而,现在很多人抛弃了针灸的核心,却将其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刺激神经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沿着神经分布,或者在疼痛点扎针进行局部刺激,这种方法固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治疗作用,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灸。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

说得通俗一点: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一些人认为针灸是刺激神经,或许与现代医学对神经研究更为深入有关,与此同时,经络穴位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被赋予上了神秘色彩。打个比方说,神经和血管,如同汽车和火车的轨道一样固定,那么经络就如同飞机的航道,无形而又存在。当你采用刺激神经的方式来扎针,那么你就不是一个中医大夫,而是一个西医大夫了。

针灸不是插葱,你以为拿个铁丝捅一捅,就完事了?

同理而言,很多大夫在开中药时越来越注重中药的药理成份,而忽视君臣佐使的配伍意义。知道黄连具有抗炎的作用,见到有炎症就加;知道细辛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见到咳喘就用。殊不知,在这种思维指导下,这些中药都被用成了“西药”,丧失了辨证的核心,中医大夫也变成了西医。

在此笔者并非想批判什么,而是想说,中医应做好中医的,西医做好西医的,两者可互补,但不能胡乱的结合。文化思维的差异,决定二者的不同,胡乱地将它们合并,往往适得其反。

(作者张盛,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