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鼎白茶简介

 xiao翁白茶 2017-01-04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其中,白茶的发酵程度约为5~10%。

了解六大茶类中各种茶类的发酵程度后,再来看市面上常见的安吉白茶、靖安白茶,就能了解到它们是属于绿茶类的。而福鼎白茶,才是真正属于白茶类的。


福鼎白茶,自然萎凋不炒不揉,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是最原始、最自然的茶类珍品。


福鼎白茶的工艺,若简单归结,则为萎凋、干燥这两个步骤。

1.萎凋

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茶青(鲜叶),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引用百度百科)。

萎凋有多种方式,如室内自然萎凋,室内加温萎凋,日晒萎凋等,这一块以后会单独整理并讲解。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最关键的工艺。


2.干燥

干燥方式,例如碳焙、电焙、烘干机烘焙等,方式多样化。不同方式、不同温度、不同速度干燥的白茶,也会形成不一样的品质。



在大致了解福鼎白茶的类别及加工工艺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相关白茶的相关文献,就能更加的了解福鼎白茶。我国茶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这便是最早的白茶,也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经》的记载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到:“《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先生在《茶业通史》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1.宋代的白茶

宋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 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2.明代的白茶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这说明当时的制茶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干燥用日晒,其鲜叶标准与制茶工艺可认为是“现代白茶”制法的雏形。


3.现代白茶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白茶起源于清代的福鼎。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一书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证实:在清嘉庆初年(公元 1796 年),福鼎人用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约在 1857 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在福鼎县点头选育成功,柏柳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型、品质远远优于“菜茶”,于是福鼎茶人于 1885 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造“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后来称土针)10 多倍。约在 1860 年“土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4.现代白茶销售

现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记载: “银针在光绪 16 年(1891 年)已有外销,自 1910 年起继工夫红茶畅销欧美,1912—1916 年为全盛时期。当时福鼎与政和两县每年各出产 1000 余担,每担值 200—260 两(352—416 元)。1917—1921 年因欧战影响,一落千丈,乃改制白毛猴、莲心、白牡丹,到 1934 年起白茶销路才开始逐渐好转。20 多年来市场虽有消长,但无太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白茶才慢慢恢复生产和销售,主销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西德、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以上内容为个人所学及网络平台白茶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予以指正,将不胜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