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donglin58 2017-01-05

作者:迈克尔·巴莱特

翻译:跳房子

校对:殇宙岚

《小城之春》是早期中国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手势与沉默的魅力。在遭受战火破坏的房子里,患病的戴礼言(石羽饰)郁郁寡欢,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妻子周玉纹(韦伟饰)与他已渐行渐远,每天只是机械地行使着作为妻子的职责,只有在完成日常家务之后,沿着坍塌的城墙头散步,才是她仅有的片刻独享时光。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小城之春》(1948)

家里还有忠诚的仆人(崔超明饰),他象征着旧秩序下的主仆关系,也反映出这个家庭所属的阶层。还有戴礼言16岁的妹妹戴秀(张鸿眉饰),她开朗活泼,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这个家带来了仅有的一抹生机。

这样一个乍一看死气沉沉的中产阶级家庭中,闯入了一位故友章志忱(李纬),他当年去上海,当了一名医生。即便现在他代表着新中国光明的未来,但也同时背负着沉重的过去。、

原来他不仅是戴礼言的昔日好友,也是玉纹16岁时的恋人,因为玉纹母亲的反对,他并没有继续坚持这段感情。现在他的归来唤起了过去的回忆,也许两人能重拾旧情,也许会是一个悲剧。

在这种情节设定下,导演费穆并没有选择情节剧的表现方式,虽然他不是没考虑过。如有一幕玉纹看着生病的丈夫,脱口而出「如果他死了就好了」,但随即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

但这不是一部中式黑色电影,也不是一部肥皂剧。片中四个角色的互动(仆人处于次要地位)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最浓烈的一部分:人们如何在爱的名义下伤害彼此。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这部电影拍摄时,中国才刚从漫长的抗日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喘过气来,内战随即爆发。

日本的入侵和占领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电影事业的主题,同时也是左翼影人的政治抱负所在,但在这种思潮下,费穆的电影看上去与时代是如此的脱节和个人化,这种强烈地关注个体,甚至表现了阶级制度残留的做法,引来了不少争议(他后来离开大陆去了香港)。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费穆

虽然片名叫《小城之春》,但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小城」或者一个人类社会,这些人物仿佛完全与世隔绝,在废墟中自给自足地生存着。影片再没有展现任何其他「活物」,甚至远景中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走来走去的群众演员。

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星球上,所有人为的事物都倒塌了,只留下了自然的美。

然而他们作为个体的经历,却深植于国家的精神创伤之中。他们那业已崩坏的生活和抉择在周遭的废墟中被具象化,电影想要传达的是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暗含了自我审视意味的转变期,而当时整个中国也身处其中。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虽然主要以对白构成情节的推进,本片没有丝毫的静态感。摄影机从未停止运动,只是这种运动微妙而审慎但却坚定不移。其中医生和妻子之间的一幕,无论摄影还是表演,都极具表现力,从调情、欣喜,到闪躲、克制、痛苦,层次丰富,且拿捏得恰如其分。

《小城之春》的许多场景沿用了类似于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中的跳接技法,在场景之间用「叠化」(dissolves)效果进行过渡。在不打断对话的情况下,那些看上去不必要的手势强调了这对过往恋人如今的不自在,同时传达出了对话之间的郁积和枯燥。

当他们在门外私下交谈时,叠化效果又一次出现了,他们处于不面对对方的位置,摄影机从天空中俯拍下来,并在此空间中游离。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在他们第一段对话的一个关键时点,费穆甚至打破了「180度原则」,让摄影机突然跳转到房间的另外一边。人物在构图中的位置实际上颠倒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看不见的第四面墙。

考虑到演员必须出现在布景上,这种效果不会是无心之作,而是经过了仔细的布局。或许这体现了这一对昔日恋人之间的关系无法调,又或者许,这种关系中的二者本就包含着一定的互换性。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最独具匠心的镜头是在室外散步的场景,伴随着秀的歌声散步、划船,这不就是(被用滥了的词)「诗意的」最好的注脚吗。这些片段表达了无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多么讽刺的紧张关系,仍可能拥有真正的和谐。

他们散步时,镜头从他们前面跟着;他们划船时,可以明显从船的前面或者侧面看出,摄影机提供了更多角度的拍摄。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韦伟不仅贡献了表现力丰富、细致入微的表演,而且她在电影中是全知全能的。她的声音以现在时富有诗意地讲述着这个故事,她虽不在场但知道其他人物的一举一动。她就像是一个鬼魂,从她自己的身体中脱离了出来,无休止在这个世界游荡,直到她做出最终的决定。

旁白往往并不被视为属于电影艺术,并且当旁白被笨拙、累赘德使用时就会落入诸多如「视而不知」的俗套。但电影大师们深知,没有什么比不断地打乱和统一我们的视听意义更具有内在的电影感了。这一点是小说做不到的。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这部电影于2002年由田壮壮重新翻拍。此前,田壮壮已经由于他上一部影片的政治原因被禁影了10年。考虑到1948年的原版影响了导演的职业生涯,田壮壮选择了这一部电影,显得意味深长。

两部电影名字都叫《小城之春》,但翻拍版在西方被翻译了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从影片受到的追捧来看,大部分影评人要么是压根不知道原版的存在,要么就是没有看过原版。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小城之春》(2002)

另一方面,田壮壮在拍摄室外的走路和划船镜头时,选择了从很远的距离来拍,实际上是将观众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最大的改动是去掉了旁白,而这反而使得电影更加生硬、不自然。导演还加了带有喜剧性的一幕——教室里坐满小孩子,这一中断反而破坏了原作中的疏离感。

近几年来,《小城之春》已经从中国引进,但没有字幕。不过有人贴心地将对话的英语翻译发布在了网络上。该DVD是Cinema Epoch推出的「中国经典电影集」中的一部,在原有版本基础上配上字幕。同样,这一电影集系列中收录的其它电影也是那些珍贵的未修复、已褪色的版本。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其中包括了中国第一部恐怖片《夜半歌声》(1937),导演马徐维邦试图拍出一部环球影业风格的恐怖片,将《歌剧魅影》重新包装成一个中国式的故事。影子、蜘蛛网、浓雾、倾斜拍摄,拿着火把、愤怒的村民的叠印镜头,等等都颇具表现主义色彩。(本片被于仁泰于1995年翻拍成了同名电影)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夜半歌声》(1937)

开场几分钟一片漆黑,阴森的气氛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随着故事展开我们知道讲的是一个毁容的话剧演员,指导一各年轻人(这里和原版不同,是一个男人而不是女人)随后在闪回中,他的过去逐渐浮现。他曾经是英俊潇洒的明星,同时也是一名革命激进分子(这两个身份奇妙地共存),但却遭硫酸毁容,留下了如同一块压扁的蛋奶酥般的伤痕。

他的爱人因此发疯,每天不是歇斯底里地大笑,就是裹着一身白色长衣走来走去,眼神放空的看着远方。配乐使用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荒山之夜》,甚至用了当时最新的作品——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夜半歌声》(1937)

该系列收录的另一部影片是1927年的珍品《西厢记》,这个糟糕的版本可能连播放速度都有问题,但是经过了时间的摧残,依然留下了她当年的风采,包括那些将叠印技术运用自如的战争场面。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西厢记》(1927)

同样在今夏发行的还有分为上下两部的家庭史诗《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由于片长和轰动的票房,本片常被比作中国的《乱世佳人》。该片将焦点对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家庭。

爱国英雄张忠良(陶金 饰)开始贪恋于资产阶级舒适的物质生活,坠入了与不同女人发生婚外情的深渊,完全忘记了自己一直在受苦的妻子、儿子和母亲。最后一幕尽管是一连串过火的家庭伦理情节剧,但仍然能够征服观众。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以受苦的妻子或者母亲来象征中国,这种叙事传统甚至延续到了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年轻的妻子在传统的丈夫和年轻的情人之间纠结。《一江春水向东流》编码的寓言在思想路线上和当时中国的政治风向保持一致,而《小城之春》却可以视为刻画了一个因为死胡同(属于中产阶级的丈夫)而感到沮丧,但同时又责怪新的方向(年轻的医生)未能解救她的「中国」,最终这个「中国」向她的命运屈服了。

因此,《小城之春》显得太过模糊、过分同情而很难不被贴上「右倾」的标签。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中国电影,公认的

和《小城之春》相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拷贝状况比那些30年代的电影好些,但依然,底片中并未包含「特纳经典电影」的库印,也没有CC标准的收藏修复版。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目前唯一能看到这些电影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