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减负!降成本! 2016年,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实惠多多。 启动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出台降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 2016年,山西实体经济企业信心满满。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继续为振兴实体经济企业增添活力、保驾护航。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交出了我省为企业降成本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令人振奋:“减轻企业负担496亿元;工业企业百元收入成本下降,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降至目前与全国持平。”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容回避。2017年,山西如何以问题为导向,继续为企业降低成本,关系着企业能否轻装上阵、搏击市场、转型升级。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政府从外部降低企业成本,企业从内部挖潜增效。 政府主动作为—— 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优化环境,建立降低企业成本的长效机制 我省作为资源能源型省份,经济长期依赖的生产要素低成本竞争优势,正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电价成本等生产成本高使得山西依靠“投资拉动”难以为继。 近年来,针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我省围绕体制机制、用能、税费、人工、物流、工业稳增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6年9月,我省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服务等4行业营改增共计减税9.41亿元。 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曹力民坦言:尽管政府的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措施切切实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企业经营中仍有一些领域的成本压力较为突出,既包括上述直接成本,也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间接成本。如山西焦煤集团,尽管自2014年起开始免缴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转产发展基金,2015年起开始免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但各类税费和财务费用仍超过30%。 美特好超市的案例更令人深思。该公司约1万名员工,根据相关规定,需要安排150余名残疾人就业。由于该企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很难找到足够符合要求的残疾人,不得不因此支付高额的保障金。而且,企业为了给聘用到的残疾人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费时费力,给企业平添了不必要的负担。 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肖莉认为,企业在行政审批许可等方面的负担仍然较重,部分审批许可事项通过中介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形式向企业收取,企业前期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甚至影响市场机遇。 经过10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说容易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都改革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旭强的观点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关键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将那些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高、突破价值大的权力取消或下放,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优化环境,真正建立起降低企业成本的长效机制。 企业有需求,专家学者有建议,政府更有措施。近期发布的《山西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实体经济降成本措施44条,含金量很高,可以说是省委、省政府在2017年来临之际发给我省企业的福利和红包。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省将在落实好方案的同时,出台一批降成本政策措施,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我省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充满期待,令人鼓舞。 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成本导向,挖潜增效,开展精细化生产和对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费用率确实不低。 以私营工业企业为例,2015年我省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居全国第二位,达到90.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则居全国之首,是湖北的2.9倍。2015年,我省私营工业企业管理费用率为3.5%,居全国第16位、中部第三位,而河北、江西、河南的管理费用率最低,均不到2%。 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它不仅反映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更体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陈广慧说,国家也好,省里也罢,出台再优惠的政策、建设再优越的环境,都是惠及所有实体经济的。当共沐政策东风时,同行业间就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就看企业自身的“功夫”了,谁能做好自身降成本这篇文章,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反之单靠别人背着抱着,只能落伍出局。 在眼睛向内、挖潜增效方面,太钢、晋煤、潞安等企业收益不小。2016年,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太钢炼钢二厂在原料结构优化、贵重金属回收、质量指标提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创造了历史新水平,全厂降成本达到5亿余元。 该厂厂长赵恕昆把市场当赛场。他的话朴实、实在:“没有谁是天生的领先者。创新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干部,要勇于担当,担当就是要勇敢面对可能的挫折甚至失败。这要有足够的勇气。” 正是这种担当与责任,成为太钢直面市场、挑战极限的强大支撑。据了解,2016年,太钢集团实现降本增效22.32亿元。 创新就是竞争,创新就是降成本。太钢能做到的,其他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到。 据阳煤集团董事长翟红透露,该集团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出台以降成本为核心内容的反危机措施,通过指标管理、对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控制成本。人均效率由2013年的900吨提高到1189吨,吨煤成本由380元降低到220元。 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武华太表示,焦煤在2017年将以减亏增效、闲置资产盘活、转岗分流安置、融资结构优化四大工程为抓手,千方百计降本提质增效。 企业降成本的重中之重是科技创新,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具体而言,就是变资源消耗增长,为科技创新增长;变投入拉动增长,为内生裂变增长;变牺牲环境增长,为优化环境增长;变以数量拉动增长,为以质量拉动增长。 金融创新助力—— 充分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债转股等多种金融工具,产融结合降成本 我省是资金外流的金融“高地”省份,金融资源本就不丰富。而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太原市贷款总额中用于民营企业贷款的占比不足16%,小微企业不足11%。这说明我省金融资源配置在国有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间严重不均衡,大量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 在新常态下,山西省银行业处境艰难,这使得很多银行施行更加严格的贷款政策,惜贷现象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进一步突出。 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是促进国有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 2016年7月13日,副省长王一新带领省属七大煤炭集团的董事长以及两家大型民营煤炭企业负责人进京路演推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周后,晋煤集团成功发行20亿元270天超短期融资券,挂牌10分钟便被抢购一空,4.5%的成交价也创4月以来煤炭行业债券利率新低。数据显示,2016年9月末,我省七大煤炭集团新增贷款329亿元,发行债券275亿元。 去年8月5日,我省召开银行业支持省属煤炭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会,9月底,七大省属煤企的银行贷款全部重组为转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涉及资金4000多亿元,有力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文化产业,2016年5月,我省文化旅游产业首家上市企业——山西唐是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为山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转型做出样板。文化产业的功能不仅是利用文化资源创造商业利润,还要通过赋予普通商品以文化内容而提高附加值,通过强调创意环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通过巨大影响带动周边相关产业。随着改革进入更深层次,只有融入资本市场大格局,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步入更加给力提速的“快车道”。 事实证明,去产能、降成本、创新经济体系,必须拥抱资本市场。这既有外部推动的结果,也是内生动力的要求。 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李渊对2017年我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满期待。他说,省政府出台的实体经济降成本措施44条中,有关企业融资成本就占了5条,而且每一条都有针对性,每一条都有极强的操作性。 我们相信,随着治晋理政总方略的进一步实施,权责清单加快落地,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企业的外部环境会越来越好; 我们相信,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激发内生动力,企业会迎来自己发展的春天; 我们相信,用好资本市场,像一百多年前的晋商先辈那样,再度站上金融业创新的潮头,山西经济必然再创辉煌! 山西日报记者 辛义生 山西日报系列述评回顾: 《2017 如何看待我们的形势——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2017 企业如何去杠杆——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编辑:崔玲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