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学习

 客家书院 2017-01-05

闲说学习

 

学习是人们与生俱来且不为意志转移伴随终生的一种生存手段,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就这样在你身上存在着,你也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因此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总结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以减少付出提高收益。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概是为学习寻找方法的最好表述

 

 学习真的有方法吗?出于贪懒畏苦,我也试图寻找学习的捷径。在参考了许多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心得与经验之后,自己反而无所适从,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自己的学习方法似乎只对自己有效。由此自己明白,前述所谓的方法其实只是学习的技巧,如果学习只关注技巧,实际上学习就是没有技巧。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层面,学习还真是一门技术。

 

 技巧与技术不同。技巧属于手艺,可以被模仿和学习,经过反复训练后就可以熟练掌握和使用。而技术包括技巧和技艺,技艺中包含艺术,而艺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通过语言表述的,往往需要具有某些特质的个体通过其领悟能力才能掌握和使用。

 

强记是学习的入门技术之一,尤其在启蒙识字阶段。小学老师上课第一讲就说:“学习要五到,口到、手到、耳到、眼到、心到”,这虽然偏重技巧层面,但如何才能做到五到,显然也属于技术范畴。

 

强记的基本功就是背诵。小时候最怕背诵,因为背诵实在太累了,如果课堂上背不出来,老师轻则罚站堂罚擦黑板,重则罚抄十遍百遍或打手心。自己小时候最怕的,为人父母之后,却拿着竹鞭变本加厉地要求子女。为什么?因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自己切身体会到了强记的好处。

 

有些人在强记上的突出才能,比如史学大师钱穆能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庄子》、《老子》、《史记》;茅盾能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背诵出来;张恨水14岁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从诸多名人名家身上可以看到他们有强记才有博闻,才会有巨大的成就。

 

当然强记能力因而异,但不可否认,有逻辑的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比如人不会像狗一样要靠在每个转角的电线杆上撒点尿来辨别回家的路,通过文字和符号等媒介就可以到达每一个陌生的地方,或发现或发明某项事物。这就是因为人类用强记方法存留在大脑里许多知识,越是强记,储存越多,自己就受益越多。

 

   认知学习是产生不同社会人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因素。没有一个社会人是相同的,就算是孪生兄弟姐妹,一样可以用眼睛分辨出来。人的这种辨别能力,似乎只局限于对社会人才适用,而对于其他同类的动物或物品,除非具有专业能力或极其熟悉,否则难于分辨。比如让你去分辨同胎生养的小狗,就算费尽力气把它分别辩认出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没见到它们,再次见到时,又可能分辨不出来了。而对人则不会,对孪生兄弟姐妹也好,只要通过分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语言等外在表现,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开来。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辨别能力?就是通过认知学习而来的。一方面孪生兄弟姐妹本身通过认知学习,他们形成了不同特质的个体,另一方面人们通过认知能力,可以在大脑里作出对比判别他们的特质,从而得出甲是甲,乙是乙。

 

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人对事物有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什么意思?比如人闻到香味,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香”,然后脑海里会出现“香”这个字词,虽然所闻之“香”不等于脑海里的“香”字词,但人们就能给感性“香”作出理性的定义,让它不至于和其他味道混同,这就是上升到了理性认知。而人们虽然没有闻到“香”味,但看到“香”的字词、画面或影像,脑海里立即联想到自己所经历过的、类似的香味和香源,这又从理性回到了感性。

 

正因为人类有这种认知能力,就可以通过阅读书本上别人记载的言行、观点、经验和教训等图文资料,结合自己的处境进行认知判断,进行行为模仿或场景模拟,从而避免风险,少走弯路。就如看到红灯,人们就知道这是禁止通过,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危险的发生。而小狗它不知道,闯红灯过去,被车撞死了,它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撞死。

 

因此,认知学习就是不需要实践操作,也不需要亲身经历,只是通过观察事物、模仿场景、阅读记载等方式,就可以使自己增强能力、吸取教训和提升经验,使得自己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的一种学习技术。认知学习也是人们增强能力、吸取教训和提升经验的必备技术,而且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把沟通也当作一门学习技术,定义似乎不够准确,应当是一种学习的境界。沟通的最高境界莫若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而实际上,沟通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和智慧碰撞,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沟通。

 

沟通在学习中可以称之为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就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如果没有实践,就会缺少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循还过程。但沟通又不仅仅指实践,而是远越于实践之外。比如爱因斯坦还在伯尔尼做税务员的时候,他每周组织几个人进行论坛式的讨论,互相进行思想的碰撞,他把这种讨论形式称之为“奥林比亚科学院”。他在《相对论》结语时写道:“没有奥林比亚科学院,就没有相对论。”这就是学习的境界,超乎实践之外,收益远比实践要好,或说各有其长。

 

再如,人与物之间的沟通。人与物怎么沟通?物不会作出反应啊。但是,人是会作出反应的。比如一样工具制造出来之后,好不好用,使用中便利与否,是否经济实用,虽然工具本身不会说话,但人使用工具的过程就是与工具沟通的过程。工具不会说话,人会说话,人使用之后就能分辨出工具的好坏优劣。

 

由此可见,文化从沟通开始,文明自沟通产生。除了人类之外,万物不会有自我思想的沟通,而人类自身就可以,加以媒介也可以。比如一颗树,它不会自己变成一张桌子,但人们不但可以让它变成一张桌子,而且还可以添加上金银铜铁、图案、色彩等元素,把它变成各种各样的桌子。

 

强记是学习的基础,认知是学习的提升,它们属于技巧和技艺范畴;而沟通则是学习的境界,有更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于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