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2017

 pxiang818 2017-01-05

2016年《当代语言学》扩版、采用新版封面、长英文摘要和中英双语文献,组织了“跨境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以及“语言、社会及意识形态”研究专栏论文,召开了“语言、社会及意识形态”研讨会、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2016当代语言学前沿论坛——大数据及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期间,分别组织了纪念赵世开先生和廖秋忠先生的两场学术活动,设立了手语语言学专场论坛,实现了大会主旨发言手语实时同步翻译,评选出了首届《当代语言学》“青年语言学家”奖。


11月《当代语言学》入选2016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12月15日《当代语言学》微信公众号正式创立,架起了期刊与读者之间的新媒体桥梁。编辑部同仁在过去的一年里无私奉献、积极工作,全面推进了《当代语言学》的各项工作。


走进2017年,《当代语言学》将继续秉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之原则,以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全力打造一个中文语言学学术论文发表阵地。


抗战期间,迁址重庆的商务印书馆于1944年出版了陈康先生翻译和注释的《巴曼尼得斯篇》。陈康先生的注释比柏拉图的原作扩展了九倍之多。陈康先生在该书的序中说:“现在或将来如若这个编译会里的产品也能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这绝非原则上不可能的事,成否只在人为!),甚至因此欲学习中文,那时中国人在学术方面的能力始真正地昭著于全世界;否则不外乎是往雅典去表现武艺,往斯巴达去表现悲剧,无人可与之竞争,因此也表现不出自己超过他人的特长来。”(注:“编译会”指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编译会”。)


提升中文发表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对国际学术前沿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科学见解,振兴中华学术,“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甚至因此欲学习中文”,这无疑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中文学术期刊的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就要在实际研究中切实贯彻“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之精神。陈康先生生前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当今亚里士多德学的世界第一权威”。他在德国柏林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注释》曾被牛津大学的著名学者道茨(Eric Robertson Dodds)教授亲自翻译发表在《古典学季刊》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在为《中国哲学年鉴》(1998)撰写的“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专文中指出,“许多年来,在古代希腊哲学领域里,我们只有陈康先生的水平能跟德国的学者平等讨论专业问题,能够为学者所重视,这当然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但我们的专业队伍中,一来有陈康先生功力的毕竟太少,二来就连陈康对希腊哲学的理解,也有中国的学问在内。”


在新的一年,我们希望有更多代表中国语言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当代语言学》上发表。我们当然也更希望有更多语言学研究者能像陈康先生那样,使中国的学问融入到世界学术潮流中去,在国际前沿学术研究上跟国外的学者“平等讨论专业问题”,能够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从而让以中文发表的成果能够“真正地昭著于全世界”,让欧美的专门学者“甚至因此欲学习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