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又称“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796年),清同治年间被毁,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贵德文庙是青海省保护最为完整的一座。文庙的主要建筑有:牌坊、泮池、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殿、七十二贤祠。
文庙的第一道建筑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牌坊,它起着标识的作用。上面镌刻有贵德县著名书法家乜峻德题写的“腾蛟起凤”四个镏金大字。“腾蛟起凤”语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的《腾王阁序》中“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一处。“腾蛟起凤”比喻词藻华丽,文章写的很有文采。这里却说的是贵德县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泮池是学宫前的一种建筑布局,也是以前学宫师生研墨取水备用的水池,现在用雕花护栏围起来。走过泮池中央的秀才桥即戟门处。戟门又称大成门,古时候在戟门两侧摆放着兵器,彰显文庙的庄严。戟门把文庙分成前后两个院落。戟门是文庙的正门,面阔3间,进深2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左右厢房各3间,卷棚式屋顶。西厢房现为贵德县文物管理所办公室。
文庙后院正中的大成殿是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四角飞翘,雄伟壮观。殿内梁上架梁;明柱粗壮,笔直。大成殿也是玉皇阁古建筑群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建筑。大成殿的正脊中间耸立着三尊青狮白象驮宝瓶的雕刻,寓意“太平万象”,充分体现了北方古建筑的风格。檐柱上的楹联:“开万世太平之基半部论语治天下;创千秋文明之象礼运一篇进大同”给予孔子很高的评价。门楣上悬挂着“万世圣功”的匾额,其意充满了后世之人对孔子的无限赞誉。
大成殿里供奉着文圣人—孔子的神像。现在把他公认为是世界文化巨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贵德的文人学士,
东、西两厢房是七十二贤祠,古时候供奉着孔子的七十二贤徒的牌位。现在东厢房作了奇石馆,摆放着许多千姿百态的黄河石。西厢房最南端有一块碑刻,是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所立的《学宫碑记》,上面主要内容说的是贵德县当时修建学宫,振兴文化的一些概况,相当于现在的一份倡议书。
学宫碑刻是文庙里重要的史料。大成殿东面是文庙的花园—文苑,立夏时节牡丹花盛开,姹紫嫣红,花香四溢。这里是贵德县最大的一处牡丹园,牡丹品种有的是单瓣的,有的是千层的;花色有雪白、粉红、深红、。苑内几棵碧桃开花,一片红艳艳。游览文苑,让人滋生一份闲适的心情,“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文苑里面走廊和叠檐亭浑然一体,布局巧妙、精致。整个文苑的建筑是青海古建筑专家张君奇先生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和整个古建筑群巧妙的融为一体。
万寿观初建于明代,属于道教宫观。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三官殿、雷祖殿、玉皇阁组成。供奉着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祗、三官大帝、文昌帝君诸神像。“山门无锁白云封,道院不扫清风吹”这幅挂在万寿观门柱上的楹联,表明了道家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 山门两侧竖立着两块很有文物价值的碑刻。西侧的“题归德创建玉皇阁万寿观碑记”,成碑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详述了创建玉皇阁的经过,也是玉皇阁的历史见证;东面这块“复修玉皇阁碑记”,详述了1837年复修玉皇阁的一些概况:捐钱捐物、用工用料以及塑像的情况。
玉皇阁的过厅是灵官殿,里面供奉了王灵官-王善的站立像,他面目凶恶,左手掐诀,是道教里面镇妖压魔,镇守道观的守门官。两边供奉着四大元帅:温琼、岳飞、马胜、赵公明。四大元帅的职责是协助王灵官守护道观。
![]() 玉皇阁三层阁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四角飞翘,挂有风铃。它在贵德“古八景”中有“仙阁插云”的美誉。有诗人这样写到:“滔滔黄河经阁北,巍巍仙阁插云间”。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道光十一年(1831年)增修,同治六年毁于兵乱,民国二年重修。玉皇阁是建在三层砖包土筑的高台上的三层歇山顶式阁楼,通高25.5米,相当于八层普通楼房高。砖包土筑的台基高9.9米,32道阶梯。三层阁楼用回廊木梯相连接,从上往下依次代表天、地、人,寓意天人合一,阴阳合化。玉皇阁底层挂着题有“山河一览”的木制匾额一块。
![]() 第一层阁子里供奉着
![]() 第三层供奉着天上的皇帝—玉皇大帝的镀金精致木雕,神像显得金光灿灿,威武庄严。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阕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道教认为玉皇大帝为众神之王,神权极大,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地位很高。究其信仰,源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天帝”的说法。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
![]() 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皇后梦太上老君抱一婴儿赐与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道教里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对玉帝的敬畏和供奉,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和仙境的神往。相传每年的腊月二十五,玉皇要亲自下凡,巡视察看各方情况。当地人传说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来此相聚度假休闲。
![]() 东厢房是雷祖殿,供奉着真武大帝、九天雷祖天尊、文昌帝君是彩绘泥塑的坐姿神像。真武大帝是道教里掌管北方的最高神,阴阳五行中北方又属水,真武大帝又有防止火灾的威力,道观里多有供奉。九天雷祖天尊手持竹节鞭,代天执行惩罚之职。文昌帝君是掌管仙界功名利禄的神仙,贵德县河西镇的文昌宫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道观。西厢房是三官殿,供奉着三官大帝,分别是上元天官赐福大帝;中元地官赦罪大帝;下元水官解厄大帝。三官实际上是远古时期的尧、舜、禹三位人物。三官大帝信仰源于古代人们对天、地、水的崇拜,因与人生福祸荣辱密切相关,故三官信仰在民间普遍盛行。
![]() 关岳庙是关羽和岳飞的合祠,俗称武庙,又称马祖庙。是军旅、戍边将士拜谒的场所。关岳庙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现在供奉着关羽、岳飞、马祖、赵公明等神像。关岳庙建筑包括砖雕照壁、门楼、钟楼、鼓楼、过厅、正殿、东西陪殿组成。整个关岳庙的建筑高底错落,结构紧凑,布局精巧。
![]() 正殿中间供奉着左手捋长髯,右手捧读春秋的关羽坐像。关羽(公元160-219年)字云长,山西运城人,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首,武艺超群,威震华夏,后来演化为集忠、孝、节、义为一身的楷模。儒、佛、道三教里面都有他很高的位置。儒教里面,关羽和孔子并立,尊称他为“武圣人”;道教里面尊称“关圣帝君”,我国的南方尊称他为万能的“财神爷”;佛教里面他又做了伽蓝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