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大虫文踪 2017-01-05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昆仑浮云·陶金龙灵璧石藏品展”在三分堂艺廊展出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

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

“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浮云游子意,灵璧故人情。

年已七旬的江苏人陶金龙,从来未曾想过自己人生的第一场藏石展会在浙江东阳举行。

上月24日上午10时许,在位于东阳中国古建城的三分堂艺廊门口,陶金龙打开了鸟笼,数十只鸽子扑腾而出,此起彼伏的鸽哨中,“昆仑浮云·陶金龙灵璧石藏品展”正式揭幕。

展事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东阳木雕奇石底座工艺研习社、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金华、衢州以及江苏、北京的众多奇石藏家专程前来“赏宝”——为了这场展事,陶金龙特意回了趟老家,对数百吨藏石精挑细选,遴选出三四十方精品灵璧石,供同好一饱眼福。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展会现场,陶金龙介绍自己的灵璧石藏品

人与石,两相依

在业界,陶金龙堪称奇人。他专一,这辈子只玩灵璧石;他痴情,对灵璧石不离不弃。他执著,生意可以不做,灵璧石不可不玩;他温柔,为了美化灵璧石,干脆安家东阳做奇石底座。

石不能言最可人。在玩了近40年灵璧石的陶金龙眼中,被称为“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是不折不扣的“石界西施”。

这种审美观的形成,得益于地域文化的熏染——出生于江苏徐州,毗邻灵璧石产地安徽灵璧。奇石收藏与交易,在徐州蔚然成风,催生了一批灵璧石拥趸,赏石文化炙手可热。

这种审美观的形成,还得益于家庭文化的陶冶——陶氏在徐州城是书香门第,陶金龙的祖父曾从事民国京汉铁路机车修理,其父亲曾供职于民国政府兵工署(即上海造船厂前身),“我们陶家在徐州的宅院是座精美的四合院,庭院中就摆放着祖先收藏的灵璧石。据我自己所知,我家收藏灵璧石至少已经3代。”因为家境优渥,陶金龙的父亲将大笔余钱用于收藏灵璧石。在这种环境里长大,宋人对灵璧石的评价“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陶金龙可谓感同身受,喜爱它的风雅气质,更爱它的铮铮铁骨。

在文风鼎盛的宋朝,人皆以收藏灵璧石为风尚。然而,到陶金龙懂事时,这种曾被苏轼、米芾大加推崇的奇石,身价跌到谷底。“曾经,我用两个馒头换回一堆灵璧石;更多的时候,我用四五元钱就可以买到一堆品相不俗的灵璧石。这些石头,如今都是极好的案头清供。”忆及前事,陶金龙不胜唏嘘——随着赏石文化回归,特别是在投资之道盛行后,灵璧石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伴随着身价飙升的,是灵璧石资源急剧衰减。“现在一年到头都难得淘到灵璧石了。如果探测到哪里有灵璧石,我们必须把方圆约20亩的土地租下来,雇人挖采。”陶金龙感叹,人工加机械轮番作业数日,掘地三尺的收获完全看运气,“运气好时,可能有几方大石;运气不行,只能挖到小石甚至颗粒无收。收获一方形美、质佳的大型灵璧石,在今天的概率比中头彩还低!”这种深藏于大地深处的奇石,在令历代文人膜拜的同时,更令如今的投资客疯狂。

生于工匠世家的陶金龙从小修习书画,尤其擅长工笔,对灵璧石的鉴赏眼光相当精准。几百吨精品奇石在业内人士看来,堪称“价值连城”。可他认为,它们最大的价值就是无法复制的美——石之美,在于形状、质地、纹路、色泽,还在于历史烟云中其与各色人等的纠缠。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陶金龙的灵璧石藏品

木与石,形相融

早在10年前,已有十多年奇石底座设计经验的陶金龙就曾到过东阳,深深喜欢上了东阳木雕。他走访古村落,欣赏古木雕,拜访东阳木雕艺术名家,请他们协助制作灵璧石底座。

没想到,这个过程是如此的磨人。他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先民的首次合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费时近半年才制成一个底座。

此后,陶金龙成了东阳的常客,每次都带着奇石“按石索座”。2009年,陶金龙在东阳开设了工作室,专门从事奇石底座设计与制作,同时推广灵璧石文化。

“上世纪80年代我经营企业,用企业赢利养灵璧石。后来,为了专心伺候灵璧石,我干脆关掉了企业,用积蓄养灵璧石。”在此过程中,陶金龙发现了全新的生财之道——制作奇石底座。“底座之于奇石,犹如衣服之于美女。佛要金装,石要底座。没有底座的奇石,难登大雅之堂,更难彰显魅力。”奇石一方,千人千解。在千万种理解中,想要张扬自己的理解,就要找准角度,制作底座,“固定”奇石的形象,让它的美丽一目了然。但是,赏石者不懂木艺,攻木者不懂赏石,底座制作难以独出机杼。尤其是中国传统四大古典奇石,石形繁复多变,底座也随之多变,并在制作风格上形成了南北两派,北派以安徽灵璧和江苏徐州为主,南派以上海和苏州为代表。陶金龙长期浸淫北派奇石底座设计制作,竟成徐州石界执牛耳者。

陶金龙看来,传统的北派奇石底座固然造型古朴、用料厚重、风格粗犷,但是工艺略嫌粗放,没有南派的精致典雅。“传统北派底座多为板式座、古鼎座、连体座,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紧致,不随形,口沿不紧包石根;而且极少运用木雕工艺。”陶金龙说,口沿与石根疏离虽然让底座制作颇为方便,但是稳固性降低,而且无法呼应石形变化,显得形象单调。

在东阳经过3年多时间的学习,陶金龙终于创制出了随形紧束口沿的底座,让底座的口沿随着石根的形状自然凸凹,紧紧抱住石根,线条曲折有致,木石高度融合。同时,他拜访了多位红木家具工匠,把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融入奇石底座,整个底座运用榫卯结构、木雕工艺以及红木家具的造型艺术,开拓了北派奇石底座新境界。

当天的展览上,来自永康的石友林刚锋结缘了3方灵璧石。“我于2004年邂逅灵璧石,但一直不懂它的内涵与价值,不敢收藏。今天陶老师割爱,助我偿了夙愿。”他说,陶金龙的灵璧石,石美,器雅,底座与奇石几乎浑然一体。“像最大的这方奇石,形似游龙。陶老师用了大连体底座,上面是座,下面是腿,整体借鉴了红木案桌造型。尤其是口沿依附石形,做成皱褶,很费工。”林刚锋对腿部的条枨赞不随口,“完全是随形的,就像一根藤条串连着。”

今年4月份,陶金龙和东阳籍徒弟赵晓峰成立了“东阳木雕奇石底座工艺研习社”,致力推广这种打上东阳木雕和红木家具烙印的奇石底座设计艺术。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石痴”书写木石奇缘·东阳日报·吴旭华

http://dyrb.zjol.com.cn/html/2017-01/04/node_5.htm

艺无界,心无疆

从懵懂交付初心的少年,到享誉赏石业界的名家,陶金龙善辨、多思。他常说,收藏灵璧石要看缘分,眼缘、人缘、业缘,缺一不可。眼缘,让人与奇石一见钟情;人缘,决定了藏家能否割爱;业缘,更多是考验购买能力。他最得意的一方灵璧石,十多年前以8000元的价格从他人手中软磨硬泡而得,如今已被鉴定为至少价值80万元。

业界习惯于为奇石分级,甚至提出“劣石”之说。“可是在我眼里,灵璧并无劣石、丑石。虽然灵璧石传统的审美标准是皱、瘦、透、漏,但不能因为不具备这些要素就不美。”他于数年前捡的一块小石,形似臼,虽有孔但并不皱、瘦,磨去石皮后表面依然呈泥土色。在许多藏家眼中,这方石头品相并不佳,难以脱手。“来到东阳后,某日灵感突至,我为它配制了荷叶状底座,拟名《品清莲》,并配上了诗。”陶金龙随口吟咏,“亭亭兮,卓尔不群;澹澹兮,青翠粉白。荷出东塘,结实木下。清流乌土,洁白人间。”这朵“莲花”最后入选中国灵璧石代表性佳作,并被人重金收藏。

用文化提升品位,用底座激活价值,陶金龙用文化、底座、奇石,建构了灵璧石收藏的“闭环”,让在许多寻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灵璧石“起死回生”。他用文化为石头注入故事,还用底座为石头创设情境。在三分堂的展览里,对弈烂柯山、月下会西厢等经典故事让人会心,一方酷肖人像的石头,陶金龙配上底座和大刀,活脱脱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堂中壁炉上的铜雕关公相映成趣。这尊灵璧石的“关羽像”,居然是布展时让他心有灵犀而临时创作。

如今,陶金龙驻足东阳满7年。他与东阳的感情,也到了“七年之庠”的临界点。“我的所爱在东阳,我的所爱在灵璧石。现在,我越来越割舍不下东阳,每年呆在东阳的日子比在徐州还要多,每次回徐州,刚出发就想折返。”让他欣慰的是,他的身边已经形成了一群灵璧石友,小小的工作室经常高朋满座。在东阳打造一处灵璧石文化会所,依托东阳木雕奇石底座工艺研习社课徒授业,已经排上了他今年的日程表……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他玩了几十年石头,暮年却跑到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石痴”书写木石奇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