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革命者说,年龄不是丈量岁月长短的尺度;逝世不是理想和信仰的终曲。 我们不是说我们在此做了多少工作,而且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一部好书,如一轮朝日,引导我们向往未来;如大海里的灯塔,指出了我们航船前进的胜利方向。 ——博主记 檐展书读 ——《肖流诗文选》出版前后 刘剑 我们总认为,江南的金秋十月,与其它地方不同,这里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肖流诗文选》(以下简称:《诗文选》)问世,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太需要这样的精神了。 当我们手捧着新出版的《诗文选》时,我们的心情真是悲喜交集。一年前,肖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书稿交给我们,要我们协助他的次子夏熙敬做《诗文选》的编辑工作。自此,我们开始阅读、研究和修改《诗文选》的书稿。除了他的家人之外,我们成了这部《诗文选》的第一批读者和出版前后的亲历者。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和学校领导对《诗文选》出版非常重视,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原书记祝山、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校长王自力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该书原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中出版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肖老因健康原因住进了医院。肖老许多日子不省人事,他的亲人也为此忙得心神难定。因此,出书的期限往后一推再推,我们将他的书稿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总感到自己身上担负着一种责任。肖老健在的时候,不止一次地用客气而又有分量的话语交待我们,要把《诗文选》编好。我们深知,肖老的《诗文选》不是一般的书,而是一位革命老同志精神的再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播,是他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沉甸甸的奉献。 因为肖老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我们深为肖老健康担心,但我们坚信他能早日站起来,再来指导我们对《诗文选》的编辑。但是,肖老的健康日渐恶化,8月16日,我们的愿望落空了。在这一天的上午10时30分,肖老这位革命老战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噩耗传来,尽管我们思想有些准备,但还是十分惊愕。下午,我们冒雨驱车到他灵堂去吊唁。遵照肖老的后事从简的遗言,我们只能投肖老的生前所好,即席拟就几句,并将此书在吊唁的留言簿上:《痛悼导师肖流先生》 烽火戎马堪英武,咏诗著文亦潇洒。 导师乘鹤已西去,留得风范在人间。 如今,肖老的《诗文选》终于问世了,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同时,我们心中也抱有不可补救的遗憾,这就是肖老最终没有来得及看一眼他的《诗文选》,就离开了我们。尽管如此,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肖老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变革的时代,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经历了最近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有着许多后人所没有的对民族、对国家的危亡、苦难、兴衰、成功和胜利的切身感受。他有着与许许多多老同志、年青同志对党的事业一样的忠诚。 肖老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年和少年读书无多。而从青年时期开始加入革命队伍后,勤奋苦学,逆境成才。尤其是全国解放以后,他从军旅转向党的教育事业,成为发展船舶工业教育事业的行家,为培养我国船舶工业人才作出了卓著贡献。 肖老严以律己,清白一生,宽以待人,不徇私情。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教育、勉励他的子孙和后辈人的诗句与话语。而且说得那样贴切、真诚和有情有理。 肖老的《诗文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读他的诗,颇有面聆謦欬,春温秋肃之感,使人深受启迪。对我们这样的后辈人来说,肖老是导师,是典范。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我们作为后辈人对导师没有必要有那么多评论,诗如其人,文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但是古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就是导师风范的最好诠释。 宋代陆游在生前留下了给他儿子的《示儿》绝笔诗,其中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然而肖老这样的老共产党员是懂得在人的生命终极前,应当留下的是革命精神。他的这种精神集中地表现在他的《诗文选》和他平时的言行中。当我们后辈阅读《诗文选》时,用宋代文天祥《正气歌》的最后两句来形容:“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们以为这是很恰当的! (2011年10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