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

 阿子建 2017-01-05

从传世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来看,其共同点是:

1、瓷质缺乏坚硬感。

2、釉面逐渐亮白,常见“浪荡釉”。

3、小件日常生活用瓷多,大件陈设瓷、创新器物少。

4、纹饰除了继续采用传统的龙、凤、缠枝莲外,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大量出现,多取于动、植物的谐音,艺术格调不高,对于一些植物花卉的描画,看不到深浅浓淡、层次变化,显得过于简单草率。 在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中,嘉庆、道光、光绪,这三朝烧制最多,其次是同治朝,最少的是咸丰朝。咸丰青花包括其他彩瓷等品种也不到千件,这与当时御窑厂因战火被烧,一度停烧有很大关系。 嘉庆时期(1796—1820年)共25年,清代社会经济历经、康、雍、乾盛世开始走向衰落,受财力影响,景德镇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不再烧造。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嘉庆四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到嘉庆后期,画工精致,出神入化的作品不是很多,青花瓷器质量开始显露出下降的迹象。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晚清瓷业的发展史!

综合归纳嘉庆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但欠坚密。釉面白中泛青,细腻润滑,釉层薄的偶见“波浪釉”,器物足根呈尖状。

二、青料 使用国产浙料绘制花纹。嘉庆早期青花色泽稳定,浓重鲜艳,少有晕散,另有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所占数量不多,嘉庆后期青花开始出现黑暗、浅蓝和飘浮的现象。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等,与乾隆朝相比品种要少得多。

三、造型 嘉庆青花的造型继承乾隆风格多,变化创新式样少,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陈设瓷少,是这一时期主要特征。 常见品种有:盘(圆口、撇口、温盘、高足格盘)、碗(盖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杯、盖盒 (圆形、腰圆形)、水盛、洗、渣斗、盉壶、釉头罐、烛台、执壶、茶壶、茶托(海棠式、菊瓣式)、蟋蟀罐、猫式香熏、温器、长方四足炉、缸、绳耳尊、双耳瓜棱尊、兽耳灯笼尊等。 瓶类:蒜头瓶、撇口瓶、玉壶春瓶、直颈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洗口瓶、螭耳瓶、贯耳瓶、赏瓶、胆式瓶、葫芦瓶等。 整体看,嘉庆青花的造型线条不太柔和,略显笨拙,轻巧程度不如雍正青花,工艺上不如乾隆青花,尽管有些精美器物风格上与乾隆青花相差无几,但精细程度还是不够,缺乏精雕细琢。而嘉庆民窑青花就更显粗糙了。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晚清瓷业的发展史!

四、纹饰 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主要有:缠枝莲、勾莲、把莲、折枝花、八宝、八宝勾莲、三果纹、团花、缠枝牡丹、缠枝葡萄、海石榴、梅花、鱼藻纹、八封云鹤、荷花、松竹梅、花蝶纹、蝠寿纹、云龙、云凤、飞凤、双凤、龙凤穿花、夔龙八宝、梵文、回纹、开光诗句、异兽、璎珞纹、葫芦纹等。其中以龙、凤纹和缠枝莲纹最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最多。这时期许多带有“大清嘉庆年制”款的青花茶壶,一面绘花卉,另一面直接书题乾隆御制诗句。不仅是青花,粉彩瓷器也有出现? 人物纹不多,主要有婴戏图、八仙过海、松石人物纹等。婴戏图常绘十六子,人物及环境布局与康、雍、乾青花基本相同,画面多是儿童做玩耍姿态,生动有趣,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

道光时期的陶瓷

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此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日益衰退。道光时期的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也不如从前。

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外型比较笨拙,缺乏灵性;二是线型不够圆润,板滞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四是装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构图零乱、线条纤弱。但唯一例外的是“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三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

一、青花

道光朝的青花瓷比嘉庆青花瓷又差了一截,前期尚存一丝乾隆与嘉庆朝的余韵,有一部分稍精细一点;而后期的制品粗俗,胎土淘炼欠精细,胎质疏松,薄厚不均,釉有青白、白中含青与粉白三类,尤其是粉白为多,胎釉结合差,釉表见水波痕。民窑器的釉层厚润,含极多的气泡。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中含灰,呈色较稳定,缺少亮丽感,像浮在釉面上。白描青花仍是民窑器的主要装饰方法,这时流行的内青花外粉彩或酱釉的器物,纹饰一般采用白描花卉的方法,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线条纤细浅淡,常见纹饰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馏、佛手、三果等。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

装饰逐渐放弃乾隆官窑繁华缛丽的宫廷风格,花卉纹更加图案化。有些器物的式样与北方农村的窗花相似,质朴且有匠气。带日本风格的皮球花颇被应用。生活场景如放牧、飞蝶、山水、龙纹、婴戏等采用新的表现形式而重新出现,写实而生动。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晚清瓷业的发展史!

二、粉彩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瓷媲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

色地粉彩仍属道光官窑粉彩主流,传统的轧道开光粉彩、色地粉彩等仍见生产,唯有釉彩略粗松。一些黄地或红地的粉彩花卉碗是仿康熙珐琅彩,造型艳丽华贵,是非常成功的作品。

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在追求乾、嘉时官窑特色的同时,有的开光内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白地粉彩在风格和技法上脱胎于乾隆、嘉庆粉彩,画面追求纹饰的繁华和釉彩的瑰丽。白色地釉较润泽,松石绿底釉比嘉庆器物稍深;白釉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股称为“波浪釉”,俗称“波荡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波荡釉”的出现,说明道光时的施釉技术水平不佳,但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时已出现了。

丰、同治时期的瓷器

这一时期,社会局面每况愈下,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处于衰落的境地,工艺低下,产品十分有限。“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但仍不及康乾旧貌。民窑器虽仍大量烧造,但多数比较粗糙。官、民窑中只有少量的精品。

一、青花

咸丰五年,景德镇官窑毁于兵火,因此官窑青花均为咸丰前五年作品,流传很少。

咸丰官窑青花胎骨较道光细薄,制作规整、釉色净白、釉面平滑。民窑青花胎骨厚重粗松、釉色青灰居多、表面施釉厚薄不一,常出现桔皮状坑凹。官窑造型精粗均有。民窑器则粗壮居多,瓶类均口大颈粗,壶类则口小腹鼓,具特殊风格。造型笨拙最典型者数玉壶春瓶,腰腹粗大,颈部粗短。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字体工整,字外无圈栏。

到了同治五年时,官窑重建,瓷器数量超过了咸丰。官窑器胎体仍属精细,民窑器则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官窑釉色粉白居多,少数含青;民窑器则淡青或淡灰,釉层均较稀薄,有混浊之感。同治后期民窑呈色青紫飘浮。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晚清瓷业的发展史!

二、粉彩

咸丰后期至同治前期,官窑一度停烧,两朝粉彩风格也有很大的变化。咸丰粉彩在道光的基础上,喜绘蝴蝶、博古,多加饰金彩,其画法细腻,故宫旧藏的咸丰器物十分稀少,故咸丰粉彩器可谓弥足珍贵,已经成为稀世之宝。咸丰官窑的粉彩花鸟方瓶属典型器物。造型线条稍硬,颈部的四圆形开光,腹部四长方形开光,内皆有白地彩绘花鸟,代表咸丰初期官窑的制作水平。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主,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同治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器型规整而略显呆板,但在仿古上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铜质提梁茶壶等都为新创。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风云鹤等,格调不高。

光绪、宣统时期的瓷器

光绪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甚为红火。官窑瓷器的数量之多、制作工艺之精湛,远非道光、咸丰、同治各朝所能比拟。但这一段时期犹如回光返照,衰落的趋势不可扭转。紧接着的宣统是清代最后的一个王朝,风雨之中摇曳的统治已不能致力于陶瓷业的复兴。

一、青花

光绪青花官窑以仿古为主线,民窑则走商品化道路,在制瓷技术和艺术的追求上具有现代瓷的特色。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民窑器粗精均有。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釉层薄,致使青花如浮釉面,缺少含蓄与韵味。官窑青花有两种发色:一种是画晚清风格的牡丹双燕等纹饰的作品,呈色纯净细洁、不见瑕疵,略有蓝灰色调,成为光绪官窑青花特有呈色。另一种是呈色青紫、明艳亮丽,有的含小而均匀的黑点。民窑青花发色多样,有纯正的靛青,也有浑浊的灰青,有些用工业钴料的则紫中有晕散飘浮感。

这一时期,青花纹饰的主要特点是:清代的各种传统纹饰都能见到,但均有改造,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完全受图案化、程式化的支配。在青花绘制中,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相比之下一些制作较精的民窑青花更具有艺术价值,纹饰虽以传统为主,但布白和画法上都已创新。造型大多以康熙、雍正、乾隆制品为样本,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咸丰和同治。仿前清的玉壶春瓶、天球瓶、灯笼尊、牛头尊等虽难言乱真,但确实轩轾难分。

清代嘉庆,道光瓷器特征---晚清瓷业的发展史!

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其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之类。官窑青花中题“体和殿制”款的为慈禧专用瓷,质精而量多,纹饰有云龙、梅竹等。另有一种“体和殿制”款的花卉纹盒,纹饰精美、制作工致,属晚清官窑的代表作。

宣统青花完全是光绪青花的延伸和完美,总体制作工艺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骨坚致、细腻而洁白,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之声音清脆,釉层中极少气泡,光亮透明,但白釉中仍含一丝青味,和民国十年后的粉白有别。青花呈色有两种:一种蓝中含灰,多用于民窑粗器;另一种青中含紫,明丽而艳扬,多用于官窑中的传统作品。有部分民窑用工业钴料,青紫色,晕散飘浮。官窑青花纹饰如八卦云鹤纹、海水瑞兽纹、团龙纹、蚕纹、“寿”字纹等仿清前期作品,技术精于同治和光绪,艺术上却缺少创造力。

二、粉彩

光绪为慈禧万寿烧制了数以万计的色地粉彩瓷器。这些宫廷用瓷装饰风格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浓重的暖色作地,上绘寓意万寿喜庆的花鸟、花卉等纹饰,纹样题材丰富,如光绪粉彩藕荷地花鸟圆盒等。其中光绪粉彩餐具特别喜欢用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鸳鸯莲花等纹样。这些御烧的瓷器都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及一定的工艺水准,但缺乏艺术创造性,反映出当时宫廷对御窑厂的严格束缚阻碍了工匠制瓷技艺的创造性发挥。粉彩陈设品中有一些是大型器,如赏瓶、各式花盆、大地瓶以及大缸等,反映晚清烧制大型瓷器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如光绪粉彩描金五伦图象耳大地瓶可谓光绪粉彩中的精品,光绪粉彩黄地凸雕古龙耳大地瓶更是难得一见的佳品。光绪时陈设品的底部用红彩楷书“永庆长春”。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告失败。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材。此外,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建阳、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河北彭城等地窑厂也都有产品面市,至民国时期继续烧造。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仍为稀品。

更多瓷器相关资料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探讨。以上数据皆是小编一些心得体会,及参数资料收集,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欢迎添加微信13823221174(电话)进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