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若有情天亦老”最早出自哪首诗?】古诗词介绍七十九

 江山携手 2017-01-05

          先来说个故事,当然是与下面介绍的诗有关系。

          汉武帝功业彪炳千古。但他老了以后,梦想长生不老,沉湎于炼丹求仙。金铜仙人就是汉武帝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十分雄伟。金铜仙人又称捧露盘仙人。他捧着金盘,承接露水,作制造“仙丹”用。但是自然规律是没有人能违背的,武帝终于在七十岁时离世,葬于茂陵。

          时间跳跃到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魏明帝下诏把这金铜仙人搬到他所在的洛阳宫殿前。于是手下的“宫官”们奉旨拆除“仙人”。先是拆除金盘,据说当拆到金铜仙人时,仙人竟“潸然泪下”。但最终还是被拆运走。不过《三国志》注中引《魏略》记载,“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并没有运到洛阳。

            故事就到这里。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对李贺作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现在先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这首诗吧: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还得从他个人遭遇与当时的社会情况说起。我在上篇博文中说过,李贺是中唐时人。那时藩镇割据变本加厉,中央政权衰微,表现出一派亡国之态。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这里 “作非非想”是想什么呢?从金铜仙人被拆时“潸然泪下”可以看出,他在想亡国之痛。虽然他写这首诗时,离唐王朝覆灭尚有九十多年。但李贺见微而知著,以宗室自居的他,忧心忡忡。虽然他胸怀大志,但屡试不售,报国无门,因此这次他愤然离去。这就是他写这首诗时的寄托。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解析一下诗的内容。

           全诗可分三层,每四句一层。第一个四句是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第一句就直呼一代天骄的汉武帝为刘郎。他生前求仙炼丹,梦想长生不老。但最后还是被秋风扫落叶一样,做了“秋风客”,葬身于荒凉的茂陵之中。“夜闻马嘶晓无迹”是慨叹流光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是说虽然汉宫中画栏还在,高大的桂树依旧飘香,可是三十六宫早已是空空如也,只有惨绿色的苔藓长满遍地!这四句既表达了引起诗人兴亡之感的原因,也为下面的诗作定下了悲伤凄凉的基调。

          第二层是金铜仙人拆离汉宫时的惨景。“魏官车指千里”是指从西安到洛阳的路途遥远。“东关酸风射眸子”,这是诗人把自己当作想像中的金铜仙人,或者说把金铜仙人拟人化了。运出“东关”后,是惨风凄雨,直“”得金铜仙人眼睛也酸楚了。这是写路途的凄苦险恶。金铜仙人是刘汉由兴到衰的见证人,“他”面对此情此景——“空将汉月出宫门”,想起了武帝时的文治武功,又瞧瞧目前的凄楚遭遇,怎不“清泪如铅水”呢?这里这个“”字用得极好,这既与金铜仙人的“身份”相吻合;又有奇思妙想,表现这泪水的“沉重”。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金铜仙人在运离咸阳道上的悲凉情况。“衰兰送客咸阳道”,秋风萧瑟,“送客”的只有路边的“衰兰”。这里插一句,李贺喜欢在诗中用兰作比喻。他在另一首名叫《开愁歌》中也写到兰,他是这样写的:“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所以诗人用衰兰来送客,既适合肃杀的深秋时令,又说明了这兰花是被摧残过的,从而暗示亡国的悲惨际遇。

          诗人认为,兰花衰了、枯了,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败。别看日月星辰永远不变,假若它们有情的话,它们也照样会老去,会消亡。所以诗人发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慨。这句诗是诗人突发奇想,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其实是指自己)的处境艰难与前途的渺茫。宋王安石称赞这句诗“奇绝无对”。(又要插一句,宋石曼卿对曰:“月如无恨月常圆”,是个绝对!)

          最后两句进一步写了金铜仙人离别后的悲伤与无奈。“携盘独出月荒凉”,是再次强调金铜仙人无奈而凄楚地被运往远方。渭城已远波声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故都(渭城)越来越远,渭河的水声也越来越小。诗人写金铜仙人的无奈与悲伤,其实就是诗人在写自已的无奈与悲伤。诗人在长安仕途受阻,被迫离开京城,越离越远,越离越远……诗到这里嘎然而止。可惜的是,这次离京后,他再次挣扎过,奋斗过。但到第五个年头,李贺以二十七岁的英年而含恨早逝。

           李贺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震撼中华诗坛一千多年。他以后,有很多诗人用他这句,整句入诗,足见他的这句诗影响之大。如有机会,我会另文,把这些整句入诗的诗人及诗作介绍一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