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陆区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概述

 青山绿水zgs 2017-01-05

一、地理位置

下陆区地处黄石市中西部,东接黄石港、西塞山区,西连铁山区,南邻大冶市罗桥街道,北毗鄂州市汀祖镇。全区东西长约13.5公里,南北宽约5.09公里,总面积约68.75平方公里(含山地)。跨北纬30°09′一30°13′,东经114°56′一115°03′。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最高气温为403℃,最低气温为零下11℃,全年无霜期计264(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年平均降雨量为1142毫米。

下陆区是黄石市的交通咽喉。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大冶铁矿运矿铁道(铁山至石灰窑)建成通车并在下陆设站后,下陆地区的交通地位便日趋显著。民国九年(1920),湖北省官矿公署修建又一条运矿铁道(象鼻山至沈家营)途经东方山南麓,沿皇姑岭贯穿其全境。稍后,金()(石港)公路建成通车,即从大冶县城之金湖镇,途经七里界进入区境之牛角山颈,越下陆湾,跨萧家铺,过皇姑岭,横贯其全境。建国后106国道纵跨新下陆。1958年建成通车的武()()铁路及随后新建的铁()(大冶)支线,均在新下陆设站,武黄铁路在老下陆亦设站。近年扩建之大(大冶)(锁泉)公路,经老下陆,穿萧家铺,进入锁泉,与沪渝高速公路交接。近年新建的武九铁路,在紧靠下陆的罗桥设黄石客运站。新建的武黄城际高速铁路,在区内伍家洪设黄石北站。新开通的大广高速公路,穿东方山、长乐山,沿区境西部经过,并设出口,名为“黄石西”。

二、自然环境

    下陆区地形东西长,南北窄,系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缓坡丘陵地带。地面海拔一般为20米左右。丘陵、干畈、湖汊、港湾兼而有之。土地肥沃,矿藏丰富,山水相映,风景四季宜人。

境内有两条自然冲沟通过:其一源于东方山北麓,经萧家铺,越磁湖,注入长江;其二源于东方山西麓,经长乐山东麓,越大冶罗桥,注入金湖(大冶湖)。境北东方山,号称“三楚第一山”,其主峰海拔为472米,是鄂东南佛教胜地。西有长乐山,海拔293米,山间有马泉寺,是苏维埃革命遗址(今废),其东南有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南有黄荆山及其白塔岩、牛角山颈等,历为兵家用武之地。山地主要由石灰岩、页岩及火成岩构成。土质耐压力为每平方米25公斤以上。地下水源丰富。矿藏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膏、磁铁、煤炭及黄金等。

三、地貌地质

下陆区“四面环山,丘陵相间”。境内的两条自然冲沟俗有“两条玉带东南飘”之美称。辖境除“东方揽胜”、“长乐怀古”、“黄荆远眺”等名胜外,尚有浒塘山、大财山、花梅山、墨斗山、泡桐山、牛角山、铁子垴、系牛岭及管山等等。其地质构造属淮阳古陆边缘褶皱带。而构造展布,则以北向西褶皱断裂最为发育。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及新生界。具体层位为三迭系上统,朱罗系下统及第四系等。出露面积最广的是三迭系和第四系,次为朱罗系。山体主要由石灰岩、花岗岩、页岩及火成岩构成,而平地则为第四系。后者逐渐被开垦为耕地和建筑用地。自北以下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布于区境中心区域和磁湖之滨的部分土地,厚度一般在34米,个别地方达6米左右,后经人工充填而成为耕地,继而大部分又沦为工厂基地;二是分布在区境西部及南部的耕地和建筑基地,如汪家巷、詹本六、万家垴、杨家畈、杨亦主及华家井等处,凡水塘、沼泽、沟渠底部均有淤积或淤质粘土,厚度为13米之间,淤层含有大量腐植物及螺蛳、贝壳等有机成份。

四、人文历史

早在五、六千年前,下陆就有人类生息,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有古文化遗址多处。

在位于詹本六社区汪家巷湾,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有陶鼎脚、陶片和陶纺轮,证明远在五、六千年前下陆地区就有纺织技术的萌芽。在老鹳庙社区,挖掘出石器时代的石锤、石斧、石耖、陶炉等物。这时黄石境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二级阶梯山岗已有农村聚落,湖泊逐渐退缩,陆地增多。
    发现古文化遗址的还有严家湾冶炼遗址,詹爱宇商周遗址,官塘、老鹳庙程村、新下陆等古墓群,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陶鼎脚、陶片、陶炉、陶纺轮,还有陶盘、陶壶、陶缸、陶盂、铜钱、铜灯、铜镜、瓷鼎、瓷缸、瓷碗以及石锤、石斧、石耖、铁刀、铁戟和银簪……

    境北之东方山古迹尤为集中,有“灵泉卓锡”、“白莲频开”、“道洞云停”、“仙履日暄”、“石船高撑”、“铁牛懒卧”、“禅关月涌”、“青松倒插”等,是黄石市乃至鄂东南旅游胜地。
    下陆,古为荆州之域。秦汉属南郡,北魏乃西陵县郊,唐属鄂州武昌,宋乾德(967)后始有大冶县之称。历元、明、清诸代,地属大冶县之东乡、北乡,后称永丰乡、四会乡。迄民国,先后隶属于大冶县第二区、第三区及第十区,区撤销后,是为大冶县15个乡镇中的申五乡、长乐乡。建国初,始为大冶工矿特区之属乡,继而改建石矿区及黄石市第二区,以后称黄石市郊区及下陆区等等。

下陆,具有光荣的武装斗争史。东方山、系牛岭、牛角山颈,曾经是农民起义军及工农红军激战之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及其部将倪文俊、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清太平天国军首领之一的石达开及其部将曹水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大冶工农武装总指挥李兆龙等,均曾率部在此同敌人鏖战。下陆不少仁人志士,在历次革命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下陆人民在中共组织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民国十一年(1922)3月,中共下陆机修厂小组成立。同年10月,下陆机修厂工人俱乐部诞生。翌年1月,由下陆工人俱乐部发起的“下陆大罢工”声振全省乃至全国。大革命时期下陆湾、马前()寺、老鹳庙是当时工农运动的活动中心,建国后有的被列为革命遗址或文物保护单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少革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捐躯!

下陆,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唐代东方山大和尚智印、元代安山、明代行果等,均曾为中国佛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并获得历代皇帝的赏赐与褒扬。明代英宗时期,张伯环因南京赈灾有功,获“圣旨”被正统皇帝褒奖,敕封张家湖张氏宗族“义门”民为“义夫”。元代解元张荣四,明代贡生张尚吉初任理刑官、擢云南永昌府知府,授中宪大夫致仕归理、按制重修牌坊,清代进士詹辉甲、举人詹翰藻、贡生谢凌庚等乃文乃武,或医或教,均造福于桑梓。民国时期,乡人程发轫著《东北事变与日本》、《春秋历说》、《春秋左氏传地名图考》等著作,1969年获台湾“教育部“中华学术奖”,一代表专著《中俄国界图考》获“中山文化学术奖”;詹学时留学德意志,学成归国,从事军政,名播省城;詹学海著《几何学》,李牖民著《代数》及《初中算术》等书,均被当时的湖北省教育厅列为通用教材。

转载、引用本文,请注明:来自《青山绿水zg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