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是怎么死的?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7-01-05

童话与现实总是惊人地相似,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在了圣诞节的前夜,而在现实中一位清华大学退休的老教授冻死在了2017年新年的寒冬夜里。这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身着单薄的衣服,当警察几天后在昌平地区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冻得奄奄一息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清华大学所在地到昌平区有3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无法想象这位老教授是怎么在寒夜里走完这条死亡之路。我们为这位老教授惋惜的同时也感到愤怒,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行为举止会异于常人,再加上在北京的寒冬中身穿单衣,路人通过这些行为会很轻易的辨认出这位老教授处于病态和弱势,老人这一路会遇到成千上万的路人,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最后的悲剧?哪怕有一个路人关心他、帮助他,或者打电话向警察求助,那么这位老人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然而这个新闻没有像娱乐头条一样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人们的讨论,虽然人们对待这件事是默然的态度,但这件事折射的“老人走失的社会现象”的严重性是非常需要全社会关注的。

老人走失的数据有多么惊心动魄?据全国患者医疗点评平台“e患者说”发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每年全国约有50万走失老人,平均每天就有1370人,被找回的老人中有25%的人会再次走失,有高达68.2%的老人是因为老年痴呆症而走丢。

对类似于“老年痴呆症”患者这样的弱势群体,社会中并不是缺少救助的力量,而是人们本身或已经被社会同化的太冷漠、太没有爱心了,在社会中遇到这样的老人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无视、逃避、冷漠、旁观。“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和“老人摔倒不敢扶”的情况不同,如果说老人摔倒可能会涉及到讹人等道德败坏的情况,那“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不存在讹人情况,如果这类老人在有效时间内得不到救助,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出现受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这位清华走失老教授悲剧的发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老教授不是被严寒的天气冻死的,而是被社会的冷漠冻死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老人,每个人都有老年亲属,如果人们心中的冷漠、自私永远持续下去,如果再没有人愿意迈出救人的那一步,那么未来受伤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据“e患者说”的数据显示,有69.3%的老人在72小时之内被找到,72小时对于走失老人来说是黄金时间。因此当我们在街上遇到独自行走,行为异常的老人时,要上前询问他们是否迷路了,询问他们的姓名及家庭住址、亲人联系电话等,如果老人不能正常表达,那么直接报警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式。虽然爱心有时候会受到质疑和考验,但是众多爱心汇集起来的巨大力量,一定能使这个社会更加温暖!希望本文能带动你的转发,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