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古人6种奇葩御寒法,不靠秋裤靠花椒

 花小鼠 2017-01-05




在经历了好几次“入冬失败”后

今天冷空气又突然袭来

让物道君码字的手都冻僵了

抱着电暖宝,我忽然想

在古代除了生火

人们还会如何度过冬天呢?

下面介绍这六种“奇葩”御寒法

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在没有统一供暖的古代,普通老百姓用火炕、火墙取暖,可帝王的做法却很特别:用花椒涂墙。



汉代的皇宫设有温室殿,用花椒捣成的泥涂在四周墙壁保温,再挂上锦绣壁毯、羽毛幔帐,铺上豪华西域毛毯,这就是“椒房殿”。后来,“椒房”还演变为皇后的代称,成为后宫女权的象征。




唐宋时期,人们会用楮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简直是贫民士子出门首选之物。


除了纸衣,还有“纸被”、“纸帐”。陆游的好友朱熹曾在过冬时以纸被相赠,为此他作诗感谢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而纸帐,则是文人雅士喜欢的床具,印着梅花,所以又叫“梅帐”,既御寒,又风雅。





在电视剧上,常常看见古人用“手炉”暖手。手炉是铜锡制的,里面放入木炭,小的还能放进袖子里。



除了手炉外,还有暖脚的“汤婆子”。汤婆子比手炉略大,灌满热水后放进被窝取暖。黄庭坚曾夸它: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意思是,汤婆子带来的温暖,比娇俏的小妾更让人窝心呢。





清代的李渔,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善于工技的人物。他在《闲情偶记》里专门介绍了自己设计“暖桌”的经历:在桌椅下面设计一个抽屉,抽屉里放入炭炉,相当于一个移动火炕。坐在上面看书、写字,再也不用担心双手冻僵了。程序员和码字工们,确定不要来一打?





这可谓是最任性的做法了。古书记载,唐玄宗的弟弟在冬天会让体胖的宫妓在身边围坐一圈,以此取暖:“选高胖婢妾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看完这段典故,我不由得看向了身旁的同事……





按古代历法计算,从冬至算起,过完八十一天后,冬天就过去了。


于是,明朝出现了“九九消寒图”。人们在冬至日画一枝素梅,枝上画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共八十一瓣,每过一天染一瓣。等全部涂完,便是冬去春来之日。



古人的一些御寒方法看似奇葩,但很多实在是苦中作乐,科技不发达,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来过冬了。相比之下,我们又是暖气又是空调的,才是“真任性”呢!总而言之,天气再冷也要把日子过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