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专访】电视连续剧《遥远的距离》强势收官 编剧九年分享吸睛秘籍

 jiazhou617 2017-01-05


中国制片人:电视连续剧《遥远的距离》强势收官,我们专访了中国制片人联盟理事著名编剧九年。


              编剧:九年







由编剧九年领衔创作的电视剧《遥远的距离》以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的成绩强势落幕。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是意料之外,对于九年来说,则是意料之中。


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这是一部没有明星阵容、没有强势宣传、没有强势平台的“三无”作品,悄悄就播出了,没有任何动静,然而在各大强势平台谍战剧围剿之下,却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杀出重围,跃居榜首。


而对于九年老师来说,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收视冠军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黑马,不管是当年的《宝莲灯》、《魔幻手机》、《仙女湖》还是后来的《箭在弦上》,几乎每一部作品都鲜有大咖加盟,无一例外都创造了傲人的收视成绩。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使九年老师在影视运作的各个环节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编剧,也是一位成功的制作人,对于如何创作出一部高收视率作品,九年老师有他自己的独门心法。今天我们请九年老师来分享一下他的成功经验。

 
                         编剧:九年


中国制片人:《遥远的距离》以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的成绩完美落幕,请您从编剧和制作人的角度上解读一下,这部没有大咖明星、没有宣传的剧何以从众多强势平台中脱颖而出,冲上第一的?


九年: 还是故事。明星大咖只能暂时吸引住观众眼球,不管你是什么类型、什么阵容、故事不好看,观众很快会弃剧。我在创作每一部剧本的时候都会把自己从创作者的身份中抽离出来,作为观众再审视一下我的剧本,剧中的人物、情节能不能吸引我往下看,吸引不住,就无情删除,另辟蹊径。这个不能心疼,删掉了冗赘的东西,剩下的就是精华了。我自己写剧本的时候是这样,团队创作中也是这样。《遥远的距离》是我和徐锦川、张弘弢两位编剧一起创作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这个标准从来没有降低过。

当然对于一个剧本如何才能吸引住观众,这是我们创作者技术上的问题。《遥远的距离》有很多的遗憾,但是最终还是能牢牢吸引住观众的,是情感,是人物命运。我们最初在给《遥远的距离》定位的时候就很明确,这不是一部年代剧,而是一部情感剧。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很多观众说这部剧“虐”,这就对了。

 

中国制片人:我们知道您不光写剧本,也参与制作,能不能从制作层面给我们解析一下,如何才能制作出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九年:制作出一部高收视的作品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一点:掌握住方法。其实任何产品都是一样,产品质量取决于它的生产工艺,不管是奔驰轿车还是王致和臭豆腐,光有配方不行,只要掌握住了生产工艺,你的作品就不会差。


美国和韩国的影视剧为什么比我们强,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住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生产工艺,反观中国的影视创作,一直处在作坊式运作阶段,除了个人经验越来越丰富之外,制作工艺上没有一点提高,甚至还退步了。中国那些财大气粗的金主们动辄要超越美韩,那都是梦话,这一行不是有钱就行的。中国的创作者单拎出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差,但咱们没有一套成熟的影视制作工艺,凭得全是团队核心人物的个人才华和成功经验,个人能力和成熟的制作工艺相比,是根本无法抗衡的。

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影视生产工艺就那么难吗?真没那么难。但是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这个土壤。拿美剧和韩剧来说,目前那边流行的是编剧中心制,在生产工艺上以编剧为龙头,这一套在中国行吗?至少目前不行,就算金主们愿意,但是编剧还没历练出来,还不知道怎么管理一个剧组。而且目前貌似没有人愿意推动“编剧中心制”。咱们都很自大,只要自己有点经验,就认为自己是最牛的,自己这一套是最好使的,谁稀罕去吸收美韩的经验?除非你致力于要把整个行业带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比如王健林、马云这种角色,手上有着万达、阿里,需要大批量的影视产品来支撑自己的企业,但是他们哪懂创作?他们只懂钱。让他们出钱行,让他们拍戏,那是在难为人家,隔行如隔山。

在中国影视界目前这样一团乱麻的环境下,想出大作品,只能靠运气,靠个人能力。电影还好点,没有天花板,大投资有赚回来的可能,敢于精工细作。电视剧就完蛋了,本来制作工艺就不成熟,现在受大环境影响,还要拼命压缩成本,压缩周期,导致质量越来越差。拍戏跟生孩子一样,以前生一个孩子要怀胎十月,现在刚怀了五个月就逼着人家生出来,这孩子能不缺斤短两吗?现在能在质量上保持上乘的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团队了,说的是团队,其实还是决策者的个人能力,比如侯鸿亮、赵宝刚,基本上还能保持精品的水准。其他一些曾经很高标准的制作人、导演们都陆续向市场妥协了,作品质量越来越差,一部作品往往全靠剧本撑着,如果连剧本也没能撑住,那就塌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就生产不出好作品了,可能达不到曾经有过的那种高度,比如《走向共和》、《大宅门》那种水准的作品就别想了,降低一下标准,象《潜伏》、《亮剑》这种纯靠剧本撑着的作品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的。

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就越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生产工艺。没有好的生产工艺,给你一个好剧本也能拍砸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咱们已经玩儿坏了多少好剧本了?数不胜数。

 

中国制片人:那么在当前的状况之下,电视剧抓到一部好剧本,怎么才能保证一部好剧本不被拍砸呢?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九年:这个也是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很多人觉得花大价钱找到一个好编剧就行了,当然这是第一步。


首先,你必须要保证你找到的是一个合格的编剧,找到一个合格的编剧比任何一个环节都重要,绝对比你搞定一个大咖要重要N倍。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业余的人都明白,但是我们却有一大批专业的制作人不断在这件事上犯糊涂,他们诚惶诚恐地花大价钱请个小鲜肉来作践自己,祸害剧组,糟蹋剧本,却不肯在最需要投入精力的剧本上花费精力。


所以想做一个好项目的第一点就是要先端正态度——内容为王。哪个环节都可以省钱,千万别再剧本上省钱。

其次,作为一家影视公司,你的团队里必须有几个真正懂剧本的、经验丰富的责编。一个好的责编比一个好导演重要的多。现在的市场环境里,绝大部分导演对剧本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把握剧本质量的重任就落在了责编身上了。除非制作人本身就很懂剧本。记着,必须得是很懂,最好有过剧本创作经验。否则,你花大价钱请来了一个好编剧,结果几个二货对着剧本瞎提意见,把编剧弄得晕头转向,剧本就写瞎了。碰上一些很顽固的编剧还好,万一遇到了是一个人品比较好的编剧,完全按照东家意见来,那说不定会弄出一个什么东东来。

还有,我们看剧本一定不要一上来就看一部作品有多少缺点,一定要看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足不足以打动观众。保住优点,尽可能弥补缺点就够了。别奢望着打造一部完美的作品,没有。红楼梦也不完美。就算有,那也是经年累月才能够打造出来的,你没那个耐心。

 

中国制片人:前一段时间业内关于演员改剧本闹得沸沸扬扬,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九年:原则上我不反对好演员改台词。但必须得是好演员,具备改台词的水准,不过具备这种水准的演员没几个,我就没碰到过。还有一种情况,编剧粗心,某些台词写的不通顺,演员把台词捋顺了,这是应该的。这说明编剧本身就没完成人物,你还不让人改啊?


除了个别台词之外,我坚决反对除了编剧以外的任何人动剧本,谁改都是个灾难,都会对剧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我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这种傻事千万不能干。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在这个问题上遭受过重创。重创的只是编剧的心脏,损失的可是整个作品,那是要制片方买单的。所以就算你看到剧本里有个瑕疵,如果不能说服编剧来改,那就让它在哪儿放着,千万别动。否则,本来只是个针眼儿大的小洞,你一改,捅成了一个锅盖似的大窟窿,而且后边会有一连串的窟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犯一个错误——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牛的。你要是在团队里地位较低,被人嘲笑两句也就算了,万一是导演,或者是大咖,那就麻烦了,没人敢说你的想法很可笑,然后就按照你的想法来了,结果弄得驴唇不对马嘴。


还有些剧组很幽默,花二十万一集请的编剧,后来请了一个两万的编剧来做修改,结果你的剧本就值两万了。这样的事儿也很多。你会说制片人、导演都是傻子啊?改坏了他们看不出来啊?我告诉你,人会麻木的,人的标准会乱的,看得次数多了真容易看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说第一感觉最准。


编剧是个技术活儿,每个编剧都是经过长期训练才练成的这点手艺,尽管不完美,也是在一定水准之上的。给同行们一个忠告,梵高的作品瑕疵再多,也不是一个瓦匠能给他抹匀的。国足踢得再烂,那也比你强,你想把他替下来自己上?试试看?看出问题来很容易,解决问题是需要技术的。所以不要让非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已经认可的剧本千万不要让别人再动了,有点瑕疵就有点瑕疵,千万别把一个小瑕疵改成一个大娄子。

 

中国制片人:九年老师涉猎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神话、科幻、抗战、年代各种类型都有,接下来还要继续拓展新的类型吗?


九年:不想再拓展新类型了,创作者只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才能发挥所长。前几年我有点不务正业,最近打算回归。我公司最近在运作两部科幻题材作品,都是我自己的原创,有电影也有电视剧,电影打算春节后就开机了,希望能把收视率变成票房。收视率再高,也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电影票房那可是真金白银啊。


中国制片人:最后请九年老师和中国制片人联盟说两句话。


九年:祝愿中国制片人联盟越办越好,《中国制片人》杂志越办越好!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中国制片人

影视圈制片人,导演,演员大咖,投资人,剧组人员等。

期待您的加入






发稿,采访合作 请联系微信:ZG1818_

            微信搜索  中国制片人联盟秘书长微信工作号:zg1818_

(投融资洽谈)zgzpr33@sina.COM

《中国制片人》杂志   为中国制片人联盟 运营   隶属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中国制片人》新媒体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