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你可能不知道,那曾经是你的人生巅峰

 树悲风 2017-01-05

花儿街参考】| 出品




(一)


6岁那年,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第一个演讲大师,我的同桌二胖子。


他是那种,给他任何一个话题,都能展开出一本故事会的选手。一帮小朋友聊天,他胖嘟嘟往中间一坐,中气十足地开场“我给大家讲讲,巩俐和张艺谋为什么不好了,美国人登月成功是不是假新闻,巴乔的点球为什么踢飞了”,然后一群人就渐渐停了自己的话题,听他的演说。人越多,二胖子表现得越好。


牢牢奠定二胖子在我心中天皇巨星地位的事件,是有一次老师让同学读自己的作文,二胖子没写,却被老师点了名。然后,他特别从容地站起来,晃动着深邃的双下巴,盯着空白的作文本,开始读“我的老师”。他洋洋洒洒地读了好像有五分钟那么久,中间还卡着节奏翻了个页,结尾声情并茂地说“修改作业到深夜,柔和的灯光透过老师浓密的长睫毛,映着老师的大眼睛,老师的脸又瘦削了”。


看着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暗爽不已,我觉得二胖子太尼玛牛逼了。他已经超越了林志颖,成为我心中仅次于张国荣的偶像。


把作文本端的笔直,生怕老师看出来上面一个字儿都没有的二胖子,一定不会想到,这是他的人生巅峰之作。


(二)


话痨二胖子,是被老师严防死守的那种学生。没人觉得他是个演讲大师的胚子。那时候,就没有演讲大师这回事儿。


我们的童年,小朋友的语言交流过于频繁,会被视为一种滔天大罪。


二胖子的家长联络手册上,老师写“表现较差”,后面一句一定是“爱说话”。在高考的一分意味着千军万马的年代,学校需要剔除一切影响考试效率的动作,喜欢说话,当然不被喜闻乐见。


至于爱好演讲,在那时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眼里,就是个高阶的“喜欢说话”,是个不太上得了台面的兴趣爱好。


那个年代被提倡的兴趣爱好,是那种在沉默中刻苦练习的,钢琴、美术、书法,以及其他一些技能——比如我读小学时,学校有个“实验班”,会筛选同龄孩子中天赋异禀者,重点培养,一个女同学的家长是打字员,小学三年级的她,因为熟练掌握五笔打字法,被选入了特长班,还是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同学宣布的,光荣的一塌糊涂。


能在众人之前,进行一次直达人心的交流不是特长;坐在角落里,用机器飞快记录下他人的话语,倒成了特长。

二胖子终究还是被调教乖了,他不那么神采飞扬的“爱说话”,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胖子。我特别伤心,毕竟胖这事儿,只有配上妙语连珠,才显得特别有内容。



(三)


你有没有过公开演讲的练习机会,平心而论,每个人都有过很多次。


学生时代,老师问哪个同学愿意站起来谈谈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每每此时教室里的氛围,都比鲁迅先生笔下沉默的中国还沉默。


我的男朋友科学家,大学时代曾动过当个学生会干部,方便把妹的心思。结果听说竞选学生会干部需要演讲,他就直接骑自行车回寝室,继续了把青春托付给左手、把魔兽托付给右手的生活。


我参加过的大多数婚礼上,新郎新娘的讲话,大意就是两句“谢谢你跟我在一起,大家吃好喝好”,我觉得哪怕是调换一下次序,“谢谢大家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希望你和我一辈子能吃好喝好”,都稍稍有点儿新意。


面试过五个做了自我介绍后,我觉得他们都差不多的人。


以及天朝的大部分年终总结会,都像一个连环追尾的车祸现场。


参会者精神饱满、严肃活泼地听着彼此的发言,其实内心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究竟什么时候开饭?”。


大部分被要求发言的,都中规中矩地拿着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份讲稿通常很有生命力,只要第二年换个时间、换几行数字,就可以循环反复利用。


大家会有三句共同的台词。感恩领导的培养,感恩同事们的支持,感恩能身在这样的团队中。


其实大家最感恩的时刻,就是所有的感恩都念叨完了的时刻。


我们不愿意随意去向演讲的小山头挪动脚步,我们不愿意去做出一些突破自我的准备、演练、尝试,因为这可能会带来尴尬。


于是我们选择集体尴尬,每个人都躲闪、僵硬、无趣。


应试教育阉割了我们一部分交流与演讲的技能,被阉割后的生物出于怯懦,于是又自己自宫了一番。



(四)


比自宫更灾难的,是被某些演讲培训洗礼过的人生。


我的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朋友,曾参加过一次演讲培训,还带我近距离的观摩过。混进教室的那一刻,我一度怀疑自己进了传销组织,那是特别有成功学画风的“演讲培训”,老师站在台上告诉大家,每个人要成为一个热情、善于沟通的人,这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台下的一群人中间挥舞着手臂,像大猩猩一样捶过胸口,然后轮番上台自我介绍,每个人都激情四射的不要不要的,我差点儿吓尿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演讲大师的潜质,马丁路德金的那个“dream”,不是谁的人生都可以承担得起。有的人就是天性沉静,这也没什么不好。


我只是不相信,那些站在台上拿着演讲稿以一个声调音色念下来的人,都是从小内向的人格。他们中间,不曾有过几个神采飞扬的二胖子,或是羡慕过二胖子的人。我只是不愿意看到,在乔布斯之后,国内的科技公司掌门人们,就只会穿这个T恤在台上溜达的发布会方式。


有一本书叫《演讲的艺术》,书没看过,但至少觉得书名说的很有道理。好的表达、演讲与音乐、美术无异,人们通过不同的载体,传递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唤起被遮盖的共鸣。


共鸣的方式有很多种。在那部著名的《国王的演讲》中,严重口吃、几乎要被演讲逼疯的艾伯特王子(英王乔治六世),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的帮助下,完成了二战前那次苍凉、有力又传递着深远温暖的演讲。演讲结束,莱纳尔对他说“你在说和的时候,依然有些结巴”,乔治六世说“总得结巴几下,他们才知道是我”。


王子都这么努力,严重口吃都可以温暖矫情的腐国人。你至少可以找到一种让自己和世界都舒服的演讲方式,让听你演讲的妹纸想跟你深度交流下,让听你讲PPT的客户不再有便秘般的痛苦,让年终总结会不要成为天朝的感恩节。


给大家推荐一堂演讲课。无论手机做的肿么样,他都是我特别喜爱的一位演讲者。无论锤子的新品发布会如何被打趣为“单口相声”,你都得承认他的演讲真的让人走了心。


街头老大爷同款的汗衫,时不时掉出来的东北口音,小老头式的背着手,浸泡在骄傲里的自黑,他不急不缓地呆站在,下面是欢笑或者隐隐泪光的听众。我一直觉得,撑起老罗演讲的重要元素,在于他把理解中的自己特别舒服地摊平了给大家看,你知道那就是他。


我不觉得这是一堂能让你得到许多套路的课,但是希望你能找到一种温柔有趣搅动世界的方法。希望今年的年会上,能少一个尴尬癌患者,多一个二胖子,就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