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醉墨浠 2017-01-05
    针对目前老年人口逐步增多现状,我们对某镇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比重情况及趋势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对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粗浅探讨。

    第一个方面,关于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比重情况及趋势

    1、老年人人口数量及比重逐年增长

    2001年9月,该镇对特困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过全面调查,当时全镇总人口47940人,60岁以上老年人达7833人,占16.3%;2006年开展独居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总人口47864人,60岁以上老年人9568人,占20%;截止2008年底,全镇总人口47629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1245人,占23.6%。上述数字表明,2001年---2006年的五年间,全镇总人口没有增加(减少76人),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增加了1735人,老年人的比重增长了3.7个百分点;2006年---2008年的两年间,全镇总人口略有减少(减少235人),而60岁以上老年人增加了1677人,老年人人口比重增长了3.6个百分点。

    2、老年人的年龄结构更趋向老龄化

    从2001年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和2008年常住人口户籍情况统计比较看,七年间,老年人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趋于老龄化。2001年,60—79岁的中、低龄老人为6876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956人,百岁老人1人;2008年,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6252人,70—79岁中龄老人为3511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1479人,百岁老人3人。从这两组数字不难看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人口的增加速度比中、低龄老人增加速度快,2008年中、低龄老人比2001年增加了2887人,增长42.3%,高龄老人增加了523人,增长56.8%,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比中、低龄老人的增长快14.5个百分点。

    导致该镇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促使生育水平不断降低,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二是经济状况的好转,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使中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状况良好发展,寿命不断延长;

    三是重视教育投入、重视子女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几代的年轻人都以绝对多的数量通过求学或父母的经济实力进市入城安家乐业,最终导致新生代越来越少,总人口逐年减少,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因此,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第二个方面,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1、目前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老有所医基本有所保障,老有所养较以前相对安定。

    一是老年人老有所医基本有所保障。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2009年,该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40885人,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费,由个人缴纳20元,镇财政负担38元,其余42元由市以上财政负担。另有392个五保户、644个低保户、189个重点优抚对象的保费全部由市以上财政负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5357人。此项保险最高个体报销限额为6万元,2008年该镇结算报销总额达300多万元。

    二是在老有所养上只能说部分享受养老保障。今年,农村推行了新农保制度,该镇有7000多人参保,其中老年人有1256人。最高投保额为49500元,最低的8250元,即投即领的521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4538人,已有235个老年人享受退休金。享受新农保补贴的4782人,60---70岁的每月25元,70岁已上的每月50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和五保老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2008年五保户392人,集中供养的50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养的每人每年1800元。2008年低保户中的老年人为225人,保障总额为273000元。此外,还有400多名老年人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持金,生活特别困难的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2、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养老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目前该镇仅有一所几十个床位的敬老院,五保老人到敬老院入住率只有13%(五保户392人,集中供养50人),按照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的要求相差甚远。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住房条件差,生活质量差,那些有子女但子女长期在外谋生的独居老人更不可能获得机构养老的机会。

    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没有真正付诸实施。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相当重视,推进的力度也比较大,而且纳入民政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但为什么居家养服务机构一时还难以建立,养老服务工作还难以推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政府注重的是行政推动,但没有资金扶持;(二)目前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工作精力以及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当经济高度发达了,基层干部自然能转移部分精力顾及人性化管理,抓和谐社会创建,同时也会有足够的财力去建立服务机构、队伍,落实保障服务人员的经费,这也是最根本的问题。06年该镇对独居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也令人堪忧,70岁以下的独居老人477人,71—79岁的687人,80—89岁的433人,90岁以上的48人,身体状况较好的只有55人,身体状况一般的1180人,较差的410人,所以说目前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拥有一支庞大的队伍,迫切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建立起家庭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三是新农保参保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目前全镇新农保参保的老年人只占老年人总数的13.3%(1491︰11245),尚有86.7%的老年人完全依靠传统式的家庭赡养,尤其是80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和1—2个子女的养育责任。子女的赡养压力很大。

    四是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在大城市和极少数经济相当发达的农村能够推行和发展,在本地区,对兴办商业养老机构至今无人问津,一时很难推进实施。

    3、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应对措施(建议)。

    总的原则是按照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不变。具体有几点建议:

    (一)继续巩固家庭养老这一基础不动摇。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往后的家庭人口结构是“421”的常规模式,子女赡养压力不断增大,但法律赋予的义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要继续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倡导文明新风、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形式,进一步确立子女的赡养责任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础保障。

    (二)鼓励和支持低龄老人老有所为,走积极养老之路,尽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老年人在未老之时和进入低龄老人阶段要通过养老保险储备自筹养老金,或通过适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挣得一些收入充当日后的养老金,以减轻子女的赡养负担。

    (三)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政府在加大行政推动的同时,也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一是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二是服务设施建设。村庄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都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的健体、康乐、文化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项目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四)适度发展养老机构。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的投放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和居养水平。同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机构,要象招商引资一样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市场化的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空巢、独居等家庭养护困难老年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

    现行的新农保政策,给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年人暂时还无法享受到新农保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看到实惠、得到实惠,才能调动农民的投保积极性。要改变现行的新农保全部由个人缴纳的做法,实行与城镇养老保险一样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以逐步消除或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资源相对共享,体现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