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炙热的中东沙漠中,有着一群勇敢的人。而他们,经常诉说着一个故事:一名帅气的金发男子,曾带领着他们为了独立自由而战斗。他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小时候的照片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1888年8月16日出生于威尔士的特雷马多格。劳伦斯的家庭并不美满,他的父亲叫做托马斯·查普曼,并且还是一名英国血统的爱尔兰贵族。但是,劳伦斯的父亲最后抛弃一家人以及家产,和家庭教师私奔了。于是,劳伦斯的母亲辛苦把劳伦斯和他的三个兄弟一起拉扯大了。 ▲劳伦斯一家四兄弟 劳伦斯于1907年进入牛津大学耶稣学院。1909年6月18日,劳伦斯前往近东,独自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境内的十字军古堡遗迹。1909年10月,劳伦斯回到了牛津大学。他在中东的考察记录、草图、照片都写入了他的毕业论文《12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这篇论文让他在牛津以一等优秀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后不久,1911年1月,22岁的劳伦斯以考古工作者的身份返回中东,参加了发掘奥斯曼帝国境内赫梯王国都城卡赫美士遗址的考古行动,1914年春天劳伦斯离开卡赫美士。 ▲与同学在一起的劳伦斯(右侧) ▲劳伦斯在法国的行程路线 ▲ 劳伦斯在中东的行程路线 ▲组图:《12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加到德国一方,中东形势对于英军十分不利。无奈之下,英军把目光转向了“圣裔”侯赛因·伊本·阿里。英国同意提供现金和武器,并允诺在战争结束后成立一个统一的以大马士革为首都的阿拉伯国家,承认他为阿拉伯之王,希望借阿拉伯人的起义,缓解中东紧张的战事。 ▲行进间的土耳其部队 当时侯赛因拥有一支50000人的部队,可是他们手中步枪的数量甚至不到10000支。实际上,侯赛因听到了风声,土耳其人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罢免他,这导致侯赛因不得不接受英法的同盟请求。 ▲上两图:阿拉伯酋长与英国军官的合影 1916年6月5日, 侯赛因的两个儿子试图攻击麦地那的守备部队,但是最终却失败了。真正的起义于6月10号开始,侯赛因的长子阿里和三子费萨尔联合指挥的汉志战士包围并攻占了圣城麦加。到1916年9月末,起义军又攻占拉比格,延布等城市,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然而,即使有英国军官的协助,阿拉伯部队还是无法面对土耳其人的军队。飞机,大炮以及机枪带给阿拉伯起义军无法想象的伤亡。劳伦斯在自传中曾提到“一个连队的土耳其人可以击溃整支阿拉伯军队” ▲侯赛因的照片 1916年10月16日,劳伦斯从英军中东总司令部所在地伊斯梅利亚乘船抵达吉达港。他在那里与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进行了会晤,不久又见到了阿卜杜拉的兄弟阿里和费萨尔,很快成为费萨尔的挚友和军事顾问。但是,当地辅助阿拉伯军队的英国军官很直接的告诉劳伦斯,阿拉伯人现在毫无士气,甚至戏称一晚上就会有50个人逃跑。表面上,虽然阿拉伯人似乎赢得了很多战斗,实际上他们却一直在撤退。劳伦斯分析了情况之后建议阿拉伯军队不要试图强攻麦地那,取而代之的就是袭击汉志铁路。战术的变动很快使得阿拉伯军队最终取得了优势,土耳其部队不得不为了保护铁路而疲于奔命。 ▲穿着英军军装的劳伦斯 ▲组图:阿拉伯的游击队 ▲土耳其人简易的武装列车 1917年的3月,英军为了给阿拉伯部队做表率,而进攻加萨,结果是英军伤亡惨重。但是,至少英军成功的牵制了大量的奥斯曼帝国战斗资源,使得阿拉伯部队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 1917年7月,劳伦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件事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传奇——进攻阿卡巴。阿卡巴是当时土耳其部队最后一个在红海海岸占据的港口,但是无论是阿拉伯部队还是英军都无法拿出任何攻击计划。 劳伦斯最后决定从陆上进攻,但是这也意味着他要穿过一望无际的沙漠,同时,他手下只有40名阿拉伯战士。不过,劳伦斯遇到了奥杜酋长,并说服他进攻阿卡巴。这样,一支不到百人的部队,瞬间增长到了5000人,而对阵的土耳其部队人数只有600人。 真正的战斗发生在马安和阿卡巴中间土耳其部队修建的阵地。奥杜率领自己的骑兵进行冲锋,成功的击垮了土耳其人的防线。随后,他为了几个被土耳其人杀害的己方部落人员报仇,而屠杀了近300名土耳其士兵,剩下的300人被俘虏。英军也参加了这场战斗,皇家海军一直在向阿卡巴进行轰击,随后又派遣了200名士兵登陆阿卡巴。 这场战斗,让劳伦斯名声大噪,因为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他创造了奇迹,不单单穿越了沙漠。攻下了阿卡巴也使得英军可以支援阿拉伯抵抗势力,而且说服了其他部落一起作战。 获得了名誉之后的劳伦斯开始自己带领阿拉伯部队,对着土耳其部队发起了多次突袭。随后,在1918年的塔菲拉战役中,劳伦斯消灭了400名土耳其士兵,俘获200名。这场战斗使得劳伦斯成为中校,也使得劳伦斯项上人头的价钱增长到了15000英镑,成功成为中东最高的悬赏价格。 ▲表现劳伦斯与他带领的阿拉伯人英勇奋战的艺术作品 ▲穿着阿拉伯服装的劳伦斯,右侧的服装是阿拉伯人特意给他的长官服装,以此来表示对劳伦斯的认可与肯定 但是,随着英军的近一步行动,劳伦斯看到了英国的实际企图。当然,他也知道英国包括其他协约国国家根本不希望阿拉伯团结,他们甚至完成了瓜分阿拉伯的计划。 ▲英国,法国和俄国对于战后中东地区的划分计划,红色代表英国,蓝色是法国,绿色是俄国 对于劳伦斯来说,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斗,也是对于当时阿拉伯最重要的一场——解放大马士革之战。在英军以及阿拉伯起义军的总攻下,土耳其部队最终投降了。 两天之后,劳伦斯回到了英国。然而在1919年的凡尔赛宫殿中,劳伦斯和费萨尔争取阿拉伯独立的努力,最后以失败告终。 战后,劳伦斯要求加入英国空军,但是却使用化名。他还抛弃了自己已经得到的上校军衔。 此外,劳伦斯曾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航空拍照技术,海上救援技术,以及空军协同战术。劳伦斯在中东时期就鼓励使用空军,而他本人也是飞行迷,他曾称在中东的飞行时间超过了400个小时。但是,他唯一一次自己驾驶飞机,在降落时却弄坏了起落架。劳伦斯对于飞机协同战术的研究主要是在一战中,他发现当把飞机和可以灵活机动的装甲车配合起来时,他就有能力控制整个沙漠。 劳伦斯加入空军后,坚持在空余时间写作,他的自传《智慧的七柱》的制作过程十分曲折。总体而言,劳伦斯的生活仍旧是贫困潦倒。 ▲劳伦斯的著作,《智慧的七柱》,右面是书上的字,写着“剑代表着纯洁与死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劳伦斯可能是同性恋倾向,他曾经给一名14岁少年写过一首情诗。 1935年,46岁的劳伦斯不得不从空军退役。劳伦斯一时失去方向,但是他的一些搞政治的朋友希望他可以代表英国与德国谈判,因为希特勒当时曾公开称赞劳伦斯。劳伦斯随即开始着手此事,可惜在去邮局的路上遇到事故,在医院接收了6天治疗之后,他再也没有醒来。 ▲劳伦斯的铜像 |
|
来自: sonocaddi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