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首次发现 5000 年前大型祭坛 罕见用驴祭祀

 昵称33542116 2017-01-06

长 50 米,宽 26 米,辽宁首次在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发现 5000 年前大型祭坛。

墓主陪葬品惊人,包括一套权杖还有精美的玉猪龙。

更奇特的是,墓葬中发现一精美的石人头像。从五官看是来自域外人种,说明 5000 年前原始人的交往已经超出想象。祭祀坑中发现两头驴的骸骨,牲畜祭祀选择驴,此前还未听说。

大型祭坛建造罕见:一半是祭祀,一半是墓地

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的半拉山的顶部。该墓地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 2014 年 9 月— 2016 年 12 月期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对半拉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半拉山墓地为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墓地,年代为距今 5305 — 5045 年。

这座祭坛距地表有 1.5 米高,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工具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确实少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祭坛的现场发现 7 个直径半米,深半米的柱石坑,其中一对柱坑里发现承重的柱底石,这说明祭坛上面是有建筑的。

祭坛上面的土非常平整,是人工夯实的。 祭坛的一边祭祀用,一边是墓地,共发现 78 座墓地,专家分析,这绝非平民能做到的,即使是一般小部落首领也是做不到的。

墓主人持有权杖 无头部

在清理的 78 座墓地中,等级最高的墓地内为石棺,棺内除主人遗骸外,还有惊人的陪葬品。一件是玉猪龙,玉猪龙是我国古代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多认为是宗教礼器。

还有一件长约 15 厘米的玉璧,此外还有一套雕刻精美的石钺。专家说,它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个权杖,权杖手柄处度雕有熊头。

墓主可能是 ' 小国 ' 的元首或是大部族首领,地位很高,当时的社会马上要进入第一个朝代夏朝,因此会有一些初具国家规模的 ' 小国 ' 出现。

墓主尸骨中是没有头部的,专家分析很可能是在战场中被敌方砍杀。

专家表示,将会进行 DNA 测试,看看这 78 座墓地是否是一个家族墓地。

以驴祭祀之前闻所未闻

在此次发掘中发现祭祀坑 29 座,出土玉器 140 余件 , 器形丰富,有龙、鸟、斧、、镯、环、方璧、双联璧、三联璧、三耳壁、斜口筒形器、玉芯、玉料、珠、饰件、四孔盖形器等,另外还出土十余件雕刻精美的石人像。

在一个祭坑中发现有一大一小两头驴子的骸骨。有部分肢骨和下颌骨,经动物考古专家鉴定为驴,而不是之前猜测的马和鹿。

但是以驴祭祀在 5000 年前的考古中未有发现。

陪葬 ' 男神 ' 竟是域外人

此次共发现有 14 件陪葬石雕像,12 件石雕,两件陶像。其中一座墓中出现了一个 ' 外国人 '。

去过现场的专家介绍,该石雕头像非常完整,肯定出自高手雕刻。有点像西方著名的大卫雕塑。人物棱角分明,线条硬朗,鼻梁高挺,眼窝深陷,长脸、大眼睛,高额,下巴有棱角,具有白种人的特点。

专家说,雕塑都是以真人为原型创作的,这人是真实存在的。这也说明以前我们认为的,5000 年前人与人的交流有局限,现在看,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闭塞,当时人们的活动是开放的。

5000 年前的 ' 女神 ' 梳着披肩发

两件陶人像其中一件是女子头像,清秀俊美,长着瓜子脸,高鼻梁,樱桃小口。从前面看她的头发盘了三圈,后面看是披肩发。说明 5000 前新石器时期已经有女子在梳这种时尚发型,根本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原始人蓬头垢面的。

另一件陶像从脖子以下残了,只留下半拉手臂,说明这是一个完整的人像。 这些人像都是在墓地发现的,应该是殉葬品。

辽沈晚报 ·ZAKER 沈阳记者 王志东

相关新闻

沈阳发现战国时期最早城址 与候城同期却比候城大

都说沈阳有 2300 年建城史,专家认为,揭开这个谜底的钥匙将在浑南上伯官地区。

沈阳在浑南区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桩子自然村发现战国时期的青桩子城址,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址之一。与 2300 年的候城是同时期的,其规模要比候城大。

5 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青桩子城址,北濒浑河滩涂,东近抚顺市行政界。2014 年 10 月被列入辽宁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 2016 年 7 月开始,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青桩子城址进行发掘。 目前发掘面积约 500 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遗迹有房址、窖藏、灰坑、灰沟、墓葬等。

青桩子城址在战国时期就是长城沿线的一个军事要塞。地理位置比候城优越,正好是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扼守浑河的交通要冲。

出土有大量的军事用品,如箭镞、青铜短剑的配重器等。

另外还出土至少三个时代的钱币,如战国燕 ' 明化 '、秦代和汉代 ' 半两 '、汉代 ' 五铢 ' 等。

战国时期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 300 年)燕国大将秦开设立辽东郡时建立的候城作为沈阳建城始点,而这些钱币的发现说明,在大将秦开来沈阳之前,当地已经有土著民族。

另外出土还有大量的陶壁,是祭天用的,说明当时祭祀的规模非常大。

出土文物中还有一块 50 多厘米长的板瓦,说明当时这地区有大型建筑物存在,是官署建筑。

种种迹象表明,战国时期,上伯官地区是 ' 沈阳 ' 的中心地带。

康平发现一座辽墓内有儿童牙齿

两个月前,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家窑林场辽墓群的柳条通墓群发现 6 座墓葬,其中一座石圹墓葬内发现有儿童牙齿。

张家窑林场辽墓群位于康平县金沙台乡张家窑林场范围内,西北距康平县城约 60 公里。自 1980 年以来经过多次抢救性发掘,共计清理辽代墓葬 10 余座,出土金银器、陶瓷器等随葬品 150 余件(套),具有典型的契丹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2016 年 2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康平县文管所,对林场及周边范围内进行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

两月前重点对柳条通墓群进行发勘探和发掘,发掘石室和石圹墓葬共 6 座,清理出土典型的契丹文物,鸾鹤纹铜镜、绿釉鸡冠壶、莲瓣纹白瓷碗等随葬器物 14 件,时代大体在辽代中晚期。

其中一座墓葬等级相对高,墓葬规模较大,用石片砌成,有墓室和甬道。而一般都是石室墓。6 座墓葬成对分布,分三组。其中一座很小的石圹墓内发现有儿童牙齿,墓主可能是儿童。相邻的一座成人墓挨着很近,怀疑是母子墓地。

辽沈晚报 ·ZAKER 沈阳记者 王志东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