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安海棠山

 华军f8uxi6gghy 2017-01-06

我说的海棠山在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事处的安山村,上个世纪之前,由于秦岭阻隔,禁封在镇安深山的海棠山鲜为人知,或者隐约听说也没有亲历海棠山的容颜风采。上世纪末,秦岭打了洞子(隧道)之后,火车路、高速路都修到了镇安,各方游客纷至沓来,镇安海棠山才以其优势名传渐远。

优势一  距城近

镇安海棠山优势一是距城近。山顶距镇安县城仅10公里左右,山脚连着县城。来镇安的游客下了火车,出镇安火车站,朝背后的大山偏东方向攀登就上了海棠山。步行也好,驾车也罢,都可以饱览沿途风光,进而抵达海棠山中心景区,看到海棠山最精美的画卷,感动心灵,启动心智。

优势二  景观绝

镇安海棠山优势二是景观绝。海棠山景观不是很多,但每一幅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版佳作。爬上第一道山梁就看到了云海。海棠山海拔1500米左右,云海现象源于汉江支流乾佑河流经山下,水量丰沛,河面南北气流畅通。升腾的水雾铺满山谷,便形成了一望无际的云海,让无数高山浸没其中,忽隐忽现。此刻回想到刚刚登山离开县城,曾见县城高楼与城郊乡村融为一体的画面突然消失,刹那间却置身于云海之中,到了仙境,恍若隔世。

虽然到了云天之上,却只是逃离了县城的繁华与喧嚣,云雾上依然有乡村景象。山坳里,林木掩映着农家,炊烟袅袅,鸡鸣狗吠,让人分明感到这里是世外桃园。伫立俯瞰,一条七曲八折的盘山公路蛇行而上,直达海棠山中心景区。这条盘山公路被当地人称作“天路”,让人感到它既有四川雅江天路十八弯之雄壮,又有云南丽宁山路十八弯之秀丽,因为这里毕竟在云海之上啊!

到了海棠山中心景区,首推的景观应该是青龙古寨。停车场下车,攀登背后天梯般的石阶而上,穿过一段石子山路,沿山梁蜿蜒而行,就到了青龙古寨。

青龙古寨由王家寨、杜家寨、苏家寨三座石砌的古寨组成。苏家寨位居中央,王家寨、杜家寨左右供卫,遥相呼应。三寨顺山梁蜿蜒盘亘,石路连通,鸟瞰南北山谷,俯视东西云海。特别是苏家寨高大挺拔,气势磅礴,坐落九霄之上,寨墙平均高3.5米,寨门洞开,注视着下方的云海变幻。石寨砌有“哨口”、“箭窗”、“滚木、雷石发射座”、“炮台”、“烽火台”等。

青龙寨有多个“烽火台”,其中一座建在玉皇洞顶峰,一座建在王家寨石门前面。这些“烽火台”警惕着四方声响,捕捉着八方动静,随时准备着点燃烽火,通报匪情。据说海棠山苏、王、杜三姓曾富甲一方,吸引了光头山的土匪前来打劫。危急关头,三姓族人扶老携幼迁居寨上,寨内有粮有水,可以坚守数月,让劫匪无可奈何。土匪胆敢真的围攻山寨,寨民就会凭险据守,严阵以待,见数十土匪艰难爬近山寨时,寨民们便居高临下,发射土炮、滚木、雷石,把来犯之匪打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连滚带爬、四散逃跑,再也不敢前来打劫了。

古寨左边有青龙岩景点,那里有千年古树、奇特石林、万亩红叶,还有观景台和游戏基地,每个景观都有独到绝处,让人叹为观止。千年古树有着动人传奇的故事。奇特石林孕育了陕西著名的观赏石——海棠石。

海棠石又称海棠山石,形成于3.9亿年前,主要化学成分为蓝藻、绿藻与碳酸钙混合物。该石质地似玉,少数呈玛瑙质,硬度较大;造型奇特,色泽丰富艳丽;通体花纹由条状、带状纹理组成,似奇花盛开,又似浪潮翻腾,更似祥云朵朵,有的则恰似束束海棠花朵,或象根根孔雀羽毛,富于韵泽,极具观赏性。

万亩红叶则来源于海棠山富有的黄栌、枫树 、槭树、栎树等,每到秋季,这些叶子由绿变黄、变红,最后红透整个山梁,呈现出“层林尽染”“看万山红遍”的云天美景。

优势三  村民好

镇安海棠山优势三是村民好。海棠山在安山村,安山村在海棠山,以至于镇安文人刘立勤写了一篇很美的海棠山电视散文,题目不叫《海棠山之恋》却叫《安山之恋》。安山村有3个村民小组,254972人。安山村民勤劳纯朴,一直维护和丰富着海棠山的景观。

近年来,安山村更是以百倍的努力,一方面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核桃建园1000亩、种植烤烟1000亩、栽种无公害蔬菜500亩,林地散养鸡10万只,舍饲养猪2000头,种植魔芋500亩,种植中药材100亩,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海棠山独特的地貌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全村新建保护水源涵养林78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完善了村组路网建设,新增通组公路15公里,硬化15公里,拓宽改造通村公路10.2公里,建设集雨窖3个,蓄水池4个;铺设管网6公里,改造高压电网8公里,低压电网25公里,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发展海棠山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安山村支书苏文明如实说:“我们近年来,通过大兴主导产业和发展海棠山乡村旅游,人均增收达2000多元”。

为发展海棠山乡村游,安山人不仅修了“天路”,而且在青龙古寨脚下栽种和培植了山花草甸,打造出“天路花海”。每当盛夏来临,青龙古寨脚下成片的万寿花、百合花、格桑花竞相怒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了接待游客,安山人不仅修了停车场、天梯石路等,还发展了20余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便利。安山村民说,他(她)们辛勤付出的唯一愿望,就是想让前来观光的游客都能够:“观赏一次海棠山,终生记得安山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