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谢烟客 制香:青桐 摄影:无崖子 技术支持:南宫流云
 
小宗香,位列四香之四。此香渊源久远,为南朝宋时宗茂深所喜爱。《小宗香跋文》与其说是写香,不如说是写人。黄庭坚以香喻人,以人托香。黄庭坚心幕南朝宗少文、宗茂深祖孙卓然不群的风骨,文字令人陶醉: 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远山皆与之同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得,乃使陆探微画像挂壁观之。闻茂深闭阁焚香,作此香馈之。时谓少文大宗,茂深小宗,故传小宗香云。

【制沉香】
【古代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枯废白木,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炮制目的】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 功效。经炮制后,可洁净药材,使用药剂准确。
【附】 近代炮制方法还有蜜制、酒制、焙制等。
【制甲香】 甲香用淘米水浸泡三夜后,煮至沸腾并呈现红色的沫子,直到水变得较清为止。加入好酒一盏,再煮一段时间,取出,用旺火炮制成红色,再用一盏好酒泼在地上,这时把甲香放在泼过酒的地方,用盆子盖上,一天之后便可取出使用了。
【炼蜜】 白沙蜜若干,通过丝绵网滤如瓷罐中,用油纸重叠密封罐口,放入大锅内隔着火煮一天,取出。再将瓷罐放在炭火上煨煎,使其沸腾数次,水汽去尽,这样能使蜜保存很久。如果在每斤蜜中加入二两苏合油则更好,或加入少量的朴硝,去除蜜气,品质尤佳。用量不宜太多,太多会让蜜过于浓厚,合香时导致品质不均匀。
【调香】 海南沉水香30克(剉),栈香15克(剉),紫檀75克(用银石器炒,令其成紫色),将三物锯成屑。苏合油6克,制甲香3克(研磨成末),麝香4.5克(研磨),玄参 1.5克(磨成末),鹅梨二枚(取汁),青枣二十枚,用二碗水煮后取半碗。用梨汁浸泡沉香、檀香、栈香,煮一昼夜,慢火煮干。加四物调和,炼蜜少许放冷加淘米水调匀
【存香】 用磁器盛装香饼窨藏一月后,取出熏之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禁忌】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用。
问:海南沉香考证与辨别?
答: 沉香上品出自海南黎峒地区,又称土沉香,很少能寻到大块的。稍次一点的,如栗角、附子、芝菌、茅竹叶等形状的沉香也是佳品,其中即使是轻薄如纸也是遇水即沉。因为香木的节常年埋于土中,树脂便向下流而结出香来,在采香时,树脂凝结的香面都是朝下,结香并带有木质的一面则朝上。环岛四郡都有产出此香,且比其它地方产的沉香品质都好,其中尤其是万安(今海南万宁)产出的沉香为最好。有人说万安山在海岛正东,光照饱满,终年吸收朝阳之气,此地所产的香香韵丰美。总体上,海南所产沉香香气清雅,如同莲花、梅花、鹅梨、蜜脾之类的香味一样,取少许沉香焚于博山炉之中,香味便可弥漫于整个室内,并且把香四面翻转都可焚出香味,直至炭燃尽,也不会有烧焦的气味。这是海南的人辨别香好坏的办法,北方人大多不清楚。因为即使在海南地区也非常难寻得沉香,通常人们都是以牛和少数民族交换沉香,一头牛换取香一担,拿回来自己挑选,能沉水的十之没有一二。所以中原的人通常坐船到占城(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境内)购买沉香,近来又以登流眉(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洛坤附近)的沉香为贵,对比之下,也不及不上海南所产的中下品。这些香普遍气味腥烈,不是很腥的气味又非常短,因其中夹杂木质所以尾烟必然有焦臭味。海北的沉香出自交趾(越南北部),是交趾人在海外商船上买来的,然后将这些香运到了钦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称作钦香,此香坚实厚重,大块的气味尤其酷烈,没有海南沉香的风韵,只可用来入药,南方人通常看不起这种香。(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参考文献,《小宗香跋文》、《外台》、《博济》、《奇效》、《启玄》、《全生集》、《癸辛杂识》、《桂海虞衡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