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人 | 骨语神探

 圆角望 2017-01-06

 


从报告厅出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细碎的汗珠,他这才发现,自己的内衣全都湿透了。这是2011年的4月,北京的初春依然清旷萧瑟寒风料峭。


这里是被誉为“司法鉴定最高殿堂”的司法科学技术研究所报告厅讲台。就在刚刚过去的4个多小时,他为全国近百位专家学者做了《陈旧尸骨的鉴定方法》的学术讲座。基层法医。37岁。第一次和唯一……一切都让人们震惊和羡慕。春潮般的掌声还在耳边,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一切都如昨天。


10年前的那个夏天,市局成立DNA实验室时,总爱抬杠钻牛角尖、英文6级的贾东涛成为不二人选。年轻的贾东涛没有让大家失望,那一段时间,他通宵达旦呆在实验室。310遗传分析仪、2400扩境仪、移液器、离心机等器材逐步到位了,都是进口货。为了让这些宝贝听话好用,他一手捧着砖头般几斤重的全英文操作说明,一手捧着英汉词典,逐字逐句地学习。两个月后,终于可以顺溜地摆弄这些家伙了。


仲春的一个凌晨,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突起的大火中双双毙命。犯罪嫌疑人杀人后,用汽油焚烧了现场。贾东涛和同事们几经搜索,摆放在一楼客厅门口的一双蓝色塑料拖鞋引起了他的注意。鞋底留有被害女主人的一滴血。


“这双拖鞋可能被凶手穿过,是唯一可能留下痕迹的东西了。”贾东涛说完这句话后,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哦,总算找到了:脚掌与后跟之间汗腺最多,是细胞分泌最旺盛的位置,提取效果应该最理想。可是,三个人的混合DNA图谱里找出嫌疑人,仍让贾东涛头疼不已。比对,没完没了的比对。两个多月里,他茶饭不思、度日如年,时而满怀希望,时而满腹惆怅,一天到晚眉头紧锁,他觉得自己几近崩溃!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雨后的傍晚,嫌疑人终于落网。命案终于告破。


黑瘦的贾东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苟言笑,思维缜密,行动果断。


海安村民妻子李某失踪4年,警方发现其丈夫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陈某没有太多的狡辩,很快供出自己的犯罪事实,但偏偏缺少证据链中的关键一环——证明尸骨是李某的。贾东涛清楚地记得那棵梧桐树边挖出的已经发黑的尸骨。尸骸送到北京检测也没有结果。陈旧尸骨检验从来都是一道横亘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面对那堆沉默的尸骨,贾东涛似乎看到一双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它们就那样久久和自己对视,似有万语千言。又似一个无底的黑洞,随时都会吞噬他。那些日子,贾东涛满眼满脑子都是那团枯黑,那份沉重。检验,失败。再检验,再失败。还是检验,没有理想的结果出来,自己断不会放下这些的。贾东涛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患上强迫症,再也不是渤海边走出来的那个爱说爱笑性情开朗的小伙子了,他时时感受到身上背负的那份沉重。但是,他愿意。在采用免疫学原理做常规血型检验需要用新鲜血液时,正是深更半夜,没有采血对象,他就抽自己的血,前后抽了30多次,瘦到体重只剩下50多公斤,让妻子恼怒不已。这段经历,也被搬上了热播电视连续剧《刑警队长》的屏幕。


他上网遍寻国外案例和资料。终于,20天后,尸骨16个位点的基因终于被成功扩增出来!原本断了的证据链条实现了无缝对接。


贾东涛终于笑了。


他的有关陈旧尸骨DNA 课题研究在国内法医界引起轰动。“北京做不出,就去南通做!”连他的老师都说出这样狠话。他很快成为全国刑事技术物证鉴定尤其是陈旧尸骨鉴定领域的领军人物。


“骨语神探”的美誉不胫而走,他是一个传奇。贾东涛却认为,自己只是骨语密码的探寻者。


而在妻子眼里,丈夫不仅是一个十足的“疯子”,更是一个地道的“傻子”……


仅2010年以来,贾东涛和他的团队检验各类案件30000余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000多起。他以独特的鉴定技术引起多家国际大公司的关注,争相重金挖他,他全不为所动。人们觉得他犯傻。他只淡淡地说,我,是一个刑警。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