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领袖”二词的来源

 蓟草丛生 2017-01-06

一,革命。

革命,有两个词源。一个土著词源,另一个是泊来词源。

土著词源语出《易.革卦》的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孔颖达 疏:“夏 桀、殷 紂,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 汤 、周 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 ,诛紂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古代认为王者受命于天,改朝换代是天命变更,因称“革命”,谓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周易》之后,古史古籍中出现“革命”一词的就多了,简单举几个例子:《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承运革命,君临万国,秉统天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貽厥子孙,传之万叶。”《明史·太祖纪二》:“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

另一个词源是是经由日本再造后重新传入的泊来语。旅美学人陈建华于1998年的《读书》杂志撰文称,晚清王韬的《法国志略》(1890年)所使用“革命”、“法国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使用现代语义的“革命”词语。而王韬这个用法,和他这本著作的很多地方一样,取自日本人冈千仞的《法兰西志》和冈本监辅的《万国史志》。日本人近代所使用的“革命”这个词本就是从汉语来的,但到被加以改造,可以用来指变革,譬如“明治维新”便被称为“革命”,再后则与“国际用法”接轨。中国过去称之“革命”,都是用来指改朝换代的。日本称为“革命”的“明治维新”却没有改朝换代,这一改造,对“革命”的词义变化意义重大。

 由于“革命”的现代用法初进中国时和法国大革命的特殊关系,以及这个字眼在本土原有的特殊语义,使它从一开始就有两种色彩,一是暴力,二是正义。

二,领袖

在中国,“领袖”一词最早见于《晋书·魏舒传》,魏舒为国家鞠躬尽瘁,深受晋文帝器重,文帝每次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穿衣服很讲究衣领与袖口的式样大小,设计讲究的领口和袖口,穿戴后给人一种堂堂正正的印象。在古人的眼中,领和袖既突出醒目,又庄重严谨,具有表率的作用,所以便产生了“领袖”一词。

再后来,在汉语中领袖泛指团体负责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谁知这人,却是扬州一个大光棍。当机兵、养娼妓,接子弟的,是个烟花的领袖,乌龟的班头。」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位是浦墨卿先生,都是我们诗会中领袖。」

但是,关于领袖的含义后人有些困惑。第一个困惑是因为衣服的领子和袖子并不是衣服上多么重要的部分,许多衣服领、袖不全,有些则既无领又无袖。这都说明领子不重要,只起装饰作用。袖子也不重要,只要看看人们干活时把它卷起来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还有句俗语叫作“挽起袖子大干”,显然是袖子影响“大干”,要“大干”必须得“挽起袖子”,这不但说明袖子不重要,还说明它碍事。至于“甩开膀子大干”,就更彻底了,整个衣服都不要了,变成了“赤膊上阵”。显然,用“领”和“袖”组合来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代称和尊称,不会是用来象征领袖不重要吧?第二个困惑是,衣服的领子和袖子是衣服上最容易脏的部位,内衣尤其如此,每天都需要换洗。把最高领导人称作“领袖”,总不会是这种寓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