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微之处见真章”,两个案例看审计负责人的思考维度

 管仲4580 2017-01-06



采购

为什么可以免除 3000 元货款?



7 月中旬,公司收到东莞 xxx 公司送来的不锈钢螺母 200 只、塑料螺丝 500 只,供应商申请货款结算价为 5,760 元(而按常规,供应价应为 3,000 元),车间已进行了生产领用,但未办理入库。


8 月初,审计对以上情况进行了有关稽查审核。最终,采购确认该供应商表示可以不收该货款,财务便依此对材料进行了零成本入库。


【审计遐想】  


一、该供应商与我司合作时间长,是否因已获利丰厚,可以割舍小利?(毕竟,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是每个生意人的最终目标,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二、采购可以操作货款减免,是否说明公司对供应商的谈判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  


三、一直以来,公司的定向采购情况较多,采购部门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加上物料的申购、使用、采购以及验收均在生产中心同一部门内处理,是否可以说生产中心从内部管理上来说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从某一定角度来说,公司是否应要求生产中心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加大有关控制力度?


生产中心是否也应对采购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和控制力度,部署有关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积极干预?  


【风险提示】 


货物已签收入库,但至 9 月 26 日上午,仍未见供应商不收货款的有关书面字据(凭证)。因此,从法律层面讲,供应商仍有索取货款的权力,而公司仍负有或有支付义务。 




车间门窗为什么会长期破损?




经审计巡查,我们发现 s 车间门窗长期破损,也发现 s 车间和 f车间离心机钢板挡墙也是东倒西歪、弯弯曲曲的。


该情况引人思考:


1、行车工是否是对行车性能不熟悉以致驾驶不够平稳、起吊不平衡,抑或是因没人跟扶操作而导致门窗等碰坏?  


2、车间是否缺乏有关的作业操作规程?或者是车间作业规程表述得不够具体、细致而无法执行?


3、车间操作没有按作业规程进行,是否有人检查、监督和及时纠正?另外,车间的操作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是否起了作用?  


4、控制和检查的主体是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而车间主任与班组长是否只因高度关心生产任务而忽略了车间作业控制?  


5、生产中心是管理监督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可以理解为生产中心对车间的内部控制力度很弱?  


6、公司是否缺失对厂房和生产设施损坏有关赔偿和责任追究机制?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产中心是否应在车间生产上加大检查、监督、以及纠正、预防等内部控制力度?而公司是否也应思考应否增加对生产中心管理上的内部控制?


【审计遐想】


工厂管理是否缺乏精细化?


无法精细化是否因车间人员未能定岗定编使得管理无法标准化?


无法管理标准化是否因车间薪酬分配方案管理模式难以确定?


无法标准化无疑会导致作坊化管理(多会变成承包模式),而作坊化管理是否又会导致公司对车间管理的持续关注度降低?(因为既然是承包制,车间班组就是包工头,只需关注包工头即可,对车间生产环节的监管必然会放松。)


对生产管理的无法持续关注,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否说明公司对生产方面的管理实际上系缺乏一定程度的重视?


【风险提示】


这种管理格局,是否将使得车间设施损坏的概率增大(经济损失增高,工伤事故的概率也或将增大),导致公司经营管理费用暗增,从而最终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以上两个小案例

你还有其他【审计遐想】

【风险提示】吗?欢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