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父母们先提升自我

 nizijun 2017-01-06

有幼儿园举行“迎新年娃娃庙会”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

记者 付怡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教育的未来——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教育论坛上,知心姐姐卢勤发布了调查报告《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在家庭中,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渐淡化。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建议,父母应当提升自我,充实传统文化内涵,自己先重视起来,就是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

困惑

相比“洋节”,中国传统节日趣味少

来自全国12个城市及地区的近三千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报告》指出,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应重视情感与传承;孩子们更期待符合儿童趣味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64.6%的受访学生表示,喜欢与家人一起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和博物馆,观看传统文化演出,参加地方民俗活动等。但传统节日文化却在逐渐变淡。64.5%的孩子表示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舶来品”圣诞节和万圣节,他们对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喜爱程度不及这些西方节日。

记者采访中发现,多数家长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主要苦恼在于,古书古籍、传统文化演出和一些传统节日的内容不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相比之下,万圣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让孩子感觉更轻松、快乐。

郭女士的儿子快四岁了,今年刚上小班。她介绍,幼儿园里会教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背古诗,元旦还举行了庙会,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剪窗花、画脸谱、吃汤圆,儿子很喜欢。她同时坦言,孩子还太小,喜欢过传统节日,主要是因为可以放假不用上学。“就节日本身来讲,他可能更喜欢圣诞节,因为会有圣诞老人送礼物,节日氛围让小朋友更开心。”她认为,相比“洋节”,中国传统节日的趣味感和小孩可参与的环节设计得不够。

宁子是广州一名九岁的小学生,爸爸有时会带她去看粤剧、听民乐音乐会。宁子爸说,女儿最喜欢看粤剧里的武打戏,因为热闹。“她有时候会觉得无聊,但我觉得没关系,重要的是带她来感受和体验。”宁子爸告诉记者,“我们会刻意避免让她接触万圣节或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但外界搞这些节日比较热闹,她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亲子家庭教育专家于东辉曾经表示,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中秋节告诉孩子家人要团圆,春节告诉孩子要敬畏万事万物,重阳节告诉孩子要尊老敬老,即使是清明节,也要告诉孩子们谨记先人、怀念故去的亲人。

《报告》还显示,大部分家庭的传统节日,多在吃喝玩乐中度过,缺乏节日文化的教育。但中国节日在玩乐方面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又不如一些“洋节”,小孩子喜欢“洋节”多过传统节日就不足为奇了。

现状

缺乏文化自信,中国父母忽视家风建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也指出,如今的中国教育,热衷于以西方教育为正面范例,易忽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优势,整个教育环境有些盲目。

孙云晓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一大原因是中国的家长文化自信不够。而实际上,中国的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许多西方不能比拟的优势。

在当日的教育论坛上,孙云晓表示,家长们首先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哪里,才能建立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传承给孩子。

他认为,中国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把家庭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中国文化很重视家庭,几千年来,我们有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传统家规家训的代表,说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建设。”孙云晓说道。

第二,是把做人放在教育的核心;第三则是追求富有生机和灵性的教育,并不只以儒家思想为大,也吸收了道家老庄等流派思想,“其实《道德经》也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比如上善若水。”孙云晓说,“第四,是我们有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有《弟子规》、《三字经》,还有《楚辞》、《诗经》、唐诗宋词、戏曲小说等,它们一起构成了博大灿烂的中国文化。”

孙云晓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四个方面显示出的优越性,足以让中国家长建立起文化自信,并以其为切入点,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许多家长虽然有意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未必能领会到精髓。孙云晓解释,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年轻家长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背古诗、读成语故事、过传统节日上,对家庭文化的建设比较忽视,能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至教育思想的也比较少。

建议

家长提升自身传统文化内涵,就是最好的教育

孙云晓建议家长,首先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小孩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家长自己多读经典,孩子自然也会热爱阅读;家长重视每个节日,过节时不要只是吃喝玩闹,还告诉孩子节日背后的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熏陶。”他说:“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这其实是个好题材,因为春运的忙碌包含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的渴望,这就是春节最大的意义。从这种小切口切入,家长就有许多可以告诉孩子的。”

当地的民俗和习惯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报告》显示,在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老少边贫地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落后。孩子与家人一起听讲座、看演出、参加地方民俗活动的比例,均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

这是因为在一些偏远地区,人们更加传统,十分注重对民俗和习惯的传承。“比如在苏州‘冬至大过年’,即冬至是比春节还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很隆重。”孙云晓认为,每个地方不同的习俗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家长不要忽视,应认真对待。

如今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众多商家当成了促销的机会。郭女士就此向记者表示,社会上把传统节日搞得商业味道太重,将传统节日的意义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我们的节庆文化需要往教育的方向引领;同时也需要借鉴西方节日的欢庆方式,多挖掘节日里让小孩子感兴趣的部分,激励他们参与到真正的节日欢庆中去。“其实不只是节日,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时会比较艰深、难懂,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孩的角度帮助他们发现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