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系列之 簋(国博篇)

 郑跃春 2017-01-06



    天亡簋

   时代   西周武王时期   通高24.2公分   口径   21公分   相传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

   与司母戊方鼎一样,此簋也曾有数名,初为“大丰簋”,又为“朕簋”,近又有学者名其为“退簋”。文化人的心思咱搞不懂,只知道给大名誉品改名这种事,绝对个既简单又搏名利的活。

  今名“天亡簋”,取自器主之名,也就是说这位古代贵族的名字叫“天亡”。看这名起的,搞不懂。

   此簋内铸铭文8行共78字,上眼

    铭文大意是:在乙亥这一天,周武王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天亡做为助祭陪列在旁。周武王向文王祭告说真心感谢爹地,在您的英灵保佑下,孩儿我终于把老板干翻了,而今天下业已变商为周了,所以祭天祀神这活,往后就由咱家人接掌了云云。

    天亡身为助祭,在这次活动中十分卖力,所以武王在事后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表扬并奖赏赐了天亡等一干臣子。为了纪念此事,天亡特地令人铸造了这件簋,以示荣宠以传子孙等等。

    聊到这里想起了一件事,此事记在《论语·泰伯》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也就是说《论语》编者先举禅让上位的虞舜开宗明义,说他只用了五位贤臣就使天下得以大治。然后又举记在 《尚书·太誓》篇中周武王的自诩作比,(案:“乱臣十人”,实指治乱贤臣)所以二者一比,其中讽意就隐约可见了,因为虞舜受让上位以德治天下用了五人,而周武力是以武力抢来的天大,还比虞舜多用了五人,高下立见。

  更有意思的是,编者紧接着又拉出他老师说过的话来打马虎眼了。孔子是怎么说的呢?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尘埃,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孔老师慢悠悠地在说:“是啊,人材太难得了,自尧、舜时代以来,到武王时人材算是最多的了,可我记得这十人中有位妇女,要算也只能算武王有九位贤臣而已。(注意啦,这位妇女可不是一般人,指的是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太姒夫人。谁都知道,人若视老娘为臣下,那不管混的多牛也是一混蛋。)

  接着孔子又开始夸周文王了,说这老爷子行啊,在世时已经得到了天下三分之二诸侯的认同,可他依然臣服侍奉殷商,而那时候西周的政德,大概可以称为最高的了。

  其潜台辞是,你今天可以用武力取代别人,那明天有人也可以这样取代你。有时在想,如果孔子不是因为早就看透了这一层,那他只怕也就不会一生都在力捧尧舜时代的禅让制了。换言之,只要没有一个好的政治体制,那任何国家都避免不了这种恶性轮回。

  好了,不瞎扯了,咱接着观赏各种簋


    爯簋(2件)

时代   西周中期   通高   21.5公分   口径   20.5公分   2005年征集


此二簋形制、纹饰基本相同,盖内各铸铭文7行49字。





时代   西周中期   通高   19公分   口径   19.5公分   2013年征集


此簋盖内铸铭八行共89字,器底铸对铭88字,只是漏铸了一个“香”字

    铭文大意是,周王这天在太庙为“狱”举行册命仪式,“狱”的上司周师担任他的辅相。周王赐给了“狱”标志身份的佩玉、蔽膝等各色服饰等,并责令他务必克尽职守。而“狱”则向周王行叩拜之礼,同时高声赞颂天子恩德。之后“狱”为了表示不忘本,特地为死去的老爹甲公造了这个簋。并保证每天早晚都要用“茜香”供奉上天诸神,同时希望子孙后代也要将这个传统继承延续下去等等。


   卫簋

  时代   西周中期   通高   20公分   口径   19.8公分   2006年征集

  卫簋盖内铸铭12行共123字

   铭文内容与上面的狱簋类似,而且也称他老爸为甲公,由此可知,这俩人或许是兄弟。再看



时代   西周中期   通高   24.5公分   口径24公分   2013年征集

此簋是成对征集的,另一件形制、纹饰、铭文等基本相同。

    每件盖内铸有铭文68字,器底铸铭16字。大意是说此器是“伯狱”为老爸甲公而造,而且每天早晚,他都依礼用黎稷诸物祭祀诸神云云。

与上述一样,这位器主也称先考为甲公。

  众所周知,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天干字为名,是夏商王窒的习俗,如夏桀名叫履癸,而更有名的殷纣王则叫帝辛,等等。换言之,以上俱称先父为甲公的器主,应该是商之遗民,而且有可能是三兄弟。


      召簋

  时代   西周中期   通高14.5公分   口径21公分   耳距27.8公分   2012年征集

此簋失盖,器底铸铭6行共56字。

  铭文大意为某年四月初吉日,周王在太室对器主召进行了册命,当时井伯担任他的辅相,由内史宣读册命诏书。周王同时赏赐给召了一大堆与职务相应的服饰、马具,并责令召务必克尽职守。而召则向周王行叩拜之礼,且高声赞颂了周王的美德。事后召令人造了这件宝簋,以纪念他的老爸日癸云云。

   由器主召之父名叫日癸不难窥知,其人应该也是一位商代贵族的后裔。史料与大量出土文物显示,周武王商之后,对前朝贵族还是比较优待的,除封纣王之子继续统领商人外,还封了纣王之叔箕子于朝鲜、微子启于宋,而不少商之遗民,应该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迁入关中地区的。


    六年琱生簋


时代   西周晚期   通高   22.2公分   口径   21.9公分   1959年张少铭先生捐赠

器内铸铭文11行共104字

   铭文大意为,在周厉王六年四月甲子这一天,身为西周执政大臣的召伯虎突然驾临琱生家,他对琱生讲:告诉你个好消息,你托我办的那场官司的事,现在已经替你摆平了,你就放心好了。琱生听罢如释重负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命家人摆酒设宴款待召公。觥筹交错之间,琱生还将一件家传的珍贵玉璧献给了召伯虎以示感激。(哇靠,哇靠,哇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除六年琱生簋外,美国耶鲁大学还藏有一件形制、纹饰相类的五年琱生簋,其器底铸铭十一行104字。此外,2006年11月陕西扶风出了一对同铭琱生5年尊,如果将五年琱生簋、五年琱生尊、六年琱生簋三铭连读,可形成一篇完整的青铜文字,是为研究西周晚期之宗族结构、司法诉讼、田土税赋等课题的重要史料。

    秦公簋

时代   春秋   通高19.8公分   口径18.5公分   1959年故宫博物院调拨

   此簋盖内有铭文五行共54字,器内有铭文51字。与众不同的是,这些铭文是用印模打制范铸而成的,堪称开了早期活字模之先河。除此之外,秦公簋器盖另有秦汉间后刻的八字铭文,可知它当年也曾被当作容器使用,并且为西县官器。

  秦公簋铭相当豪迈,且看



   如果把 这节铭文翻成白话,也就是:秦襄公祈愿说:我壮丽的祖庙禀承天命,矗立在禹王的土地上,这里奉祀着我十二位先祖,地处西方白帝护佑下的犬丘城。 我的父亲谨守先王之命,在此守卫基业拓疆域辟土,威震蛮戎使其臣服。 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庸小辈,但也能勉力光大他们的仁政与美德。我勇敢无畏正直强悍,唯以人民所愿为施政纲要。

   愿天下英才都来归附我大秦,愿贤能的文臣武将聚于我朝堂,以使国家安定,百姓拥戴。我为此在这里虔诚的祭祀列祖列宗, 并做了这件宝簋供奉在你们的神位下,籍以颂扬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

   祈请父亲与各位先祖驾临宗庙享用这精美的祭品,也 请你们护佑我大秦国泰民安基业永固。象天上的太阳一样辉煌,光照天下抚有四方。这就是我中所思所想的。

                                                   时代背景

   史料与实物告诉我们,秦人的祖先,原本是远窜西垂、被西周统治者边缘化了的商朝贵族。后经二百余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才算在今甘肃天水一带站稳了脚跟,并被西周王室委了个“西垂大夫”的虚衔。而近年来天水礼县一带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秦公簋”、“不其簋”铭,也以实物印证了《史记.秦本纪》是真实可信的。

与所有被赶出故土的族群一样,秦人自然也是不甘心久居荒蛮之地的,可一直到了西周末年,因为出了周幽王这个糊涂蛋,老秦人才算等来了一次重返中原的机会。而这件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王东迁”。

其时秦襄公因率兵救周、保护平王东迁有功,这才被周天子正式封侯赐与伯爵,并同时得到了一张大大的空头支票---史载周平王戟指西向,康慨激昂地对秦襄公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须知周平王知这话大有讲究,因为“戎无道,侵我岐、丰之地。”实际是他先把自己与外公申候勾结犬戎、攻灭西周的罪责撇清了。而“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则等于在告诉秦襄公:凤鸣岐山听说过嘛?那可是我祖上发迹的龙兴之地。丰、镐京城知道不?那是我先人东进灭商的第一站。从岐山到沣水,全特木是关中最好的地界,只是现在都让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占去了。你若想要,那就去跟他们打吧,打下来的地盘全是你的!


(案:秦襄公于公元前771年受封为候,766年战死,所以秦公簋也可能就是这五年间造的。)

言归正传。如果在这个背景下品读秦公簋铭,那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呢?至于后来发生的事,以及周朝最终灭于谁手,也就不用我赘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