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版本比较

 老李一脉知微 2017-01-06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版本选择与校注是研读《道德经》的前提。从事《道德经》学术研究的人,对其有特殊领悟的读者,都关心版本问题。
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经考古学家认证,郭店楚墓比马王堆汉墓早100多年,即竹简书比帛书早100多年。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帛书甲乙本,及其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之前,流行版本中,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时期王弼注本最早,或者说其后的注本或校本都以河上公或王弼注本为根据。
根据历史记载的传说,如:葛玄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序》专门记载了汉文帝向河上公求教的经过。葛玄(164-244)三国吴道士,字孝先,又称葛天师。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河上公与汉文帝同时代。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样河上公要比王弼早400多年,葛玄与王弼同时代。而司马迁生活在前145或前135—前87,略晚于河上公。这说明,司马迁应该能亲眼看到完整版本的《道德经》。文字专家根据帛书的抄写字体,从字体历史演变作判断,甲本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应为汉高祖时期抄写,乙本字体是隶书,应为汉文帝时期抄写。甲本中的邦改为乙本中的国,也是上述结论的一个有力证据。在河上公之前,历 史记载中没有留下对《道德经》研究造诣高深的代表性人物,即使上溯到战国时期,庄子是唯一与老子思想接近的诸子大家,但也没有庄子注解整理过《道德经》的记载或流传。综合以上分析,《道德经》在汉初时有完整的版本,完整的版本应该是帛书版本,甲本要早于乙本。那么,河上公和王弼不仅对《道德经》的帛书版本进行了注解,而且也包括按照他们的理解,进行了增删和意改。董仲舒生于前179年,西汉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王弼生于226年,晚于董仲舒405年,王弼所处时代,人们经历了孔儒思想盛行时期的深刻影响,其思想多少也要受到影响。因此,他对《道德经》的注解、增删或意改,也会留下孔儒思想的痕迹。河上公注本应该更遵守和符合《道德经》原本和原义。
在郭店楚墓竹书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间隔的100多年里,处于战国末期、秦和汉初这个过渡时期,如果竹书是战国末期完整本《道德经》,汉初的帛书也是当时完整本《道德经》,两个版本的巨大差别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是谁或哪些人完成了从竹书到帛书的改写,丰富和完善了原本内容,还没有人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在此期间,没有河上公和王弼这样杰出人物的记载。由此可以认为,竹书是《道德经》完整本的节选,而不是当时流传的完整本。将竹书和帛书进行对照,可以观察汉字词义的演变,也可能发现个别的意改。但是,用竹书否定帛书的接近于原本地位,证据不足,结论难以成立。
由于帛书有很多残缺,需要对其做出补足,才能恢复其全部原文。如果没有考古新发现,通行版本应该是补足的主要根据,而不能任由后人凭臆想做出补足。只有将帛书和通行本对照互补,才有可能使得《道德经》接近于原本的真实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