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一种官职,本是正义的化身,最后却变成大害

 汉青的马甲 2017-01-06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833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传统戏曲里,常喜闻乐见的题材,就是惩贪戏。惩贪戏里担当正义使命的,常是巡按御史。


特别是好些经典审案戏,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勾结造假案,害得苦主眼看就要冤死,却是峰回路转,一顶巡按御史的简朴小轿从天而降,走下一身正气的巡按御史大人,立刻就场面大反转,挥手就伸张仗义,把先前拉足仇恨的坏人,瞬间霸气踩脚下。看得台下观众,常是不住口的喊好。比如一曲《苏三起解》,传唱了几百年。



拜这些经典传统戏曲所赐,中国古代官场上的这一重要行业——巡按御史,俨然成为正义化身,在世代善良群众间口耳相传,其光明正义形象,长期闪耀戏台。


而放在真实历史舞台上,传说中常见惩奸除恶的巡按御史们,真的也这般高大上?

曾经正义使者

作为一个专为肃清吏治而设立的官职,巡按御史的历史,也算是悠久。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专门派驻各郡的监御史,演变到汉武帝时代,变成了派驻各地的刺史,唐朝时期,第一次有了“巡按”的称呼。虽说称谓一直变,工作内容却基本不变——抓贪官!


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时,这位少年时吃够贪官污吏苦头的铁腕帝王,君临天下却也不忘本,想起贪污腐败,就恨得咬牙切齿。可恨起来容易,抓起来却难,元末的腐败成风,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出名,从中央到地方,好比层层腐肉,不单腐的厉害,病根更扎得深。想要斩除腐败,手里头就得有趁手的家伙!



于是,在结合了秦汉至宋元的历史经验,以及这个行业历代前身的兴衰得失后,痛定思痛的朱元璋,终于打造了一款专属大明王朝的反贪利器:巡按御史。中央设都察院,是为专职反贪机构,全国划分为十三道,都察院每年派监察御史按期出巡,监察地方吏治,是为“巡按”。于是,“巡按御史”就正式闪亮登场。在那段时日里,这个新角色,仿佛精钢匕首,十足犀利无比!




有多犀利?别看官职不大,哪怕八府巡按,也不过是个七品官。但实力却是真硬!比它官大好几级的地方官员,包括三品布政司以下,全由他来考核。政绩名声口碑,全得由他过眼!最恐怖的却是杀伤力!虽说官职小,下手却叫狠,只要发现问题,小问题可以当场就拍板解决,大问题也立刻上章弹劾,掌握确凿证据,分分钟就能把贪官踩到脚下!堪称简洁有效好用,明初整治吏治的不二法宝!


如此强大法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就是屡试不爽,每次放出去,都是一下扫倒大批贪官。而且越用也越有心得,明朝的巡按御史制度,也越发完善:选拔十分严格,要从一百一十个御史里,筛选出其中能力最强品德最好的人物担当此任。范围时限也固定下来,基本是每年八月出巡。等于定期就要亮剑。



而且不但对贪腐零容忍,自家规矩也严格:首先绝不能讲排场,虽说权力大,谱去不能摆,只能带个书吏静悄悄出行。而且别看能拿捏地方官的仕途,但尊卑一定要讲,权力再大也是个七品,见了地方上的官员,照样要以下级礼节参拜。最重要是管的严,别以为可以巡按,就能上天。巡按一趟,各类工作大小三十九项,回来后一条条查,哪条不达标?等着倒霉吧!


所以这个贪官们提起来就怕的职业,放在当时,谁担任都是一把辛酸泪:时间紧任务重规矩多,十足高强度的磨人工作,能扮演如此正义使者角色的,必须反贪战线的顶级强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明初不少巡按御史,都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政坛名流。


而放在反贪行业上,这个新官职,不但匕首般犀利,更似洗衣液一般效用强。在其辉煌年代,不但是大快人心的杀贪官利器,更好似明朝官场的清洗剂。除了要惩办贪官,还要时刻考察好官,发现有才有业绩的,就要及时上报。同时更要访贫问苦,朝廷的国策有哪些失当处,也要靠他们来及时考察纠偏。明朝的国策是否在正确路上,他们责任重大。


当然对贪官来说,这些正义使者,更堪称霸气强人,早年的时候,还有好些你死我活争斗,发展到明中期时,巡按御史们一度大杀四方,比如明英宗时代的巡按御史李纲,官场人送绰号“铁御史”,照着《国朝献徵录》里的形容,他只要出去巡按,想抓贪官几乎不用查,只要报上名号,所过之处的贪官们二话不说,赶紧扔下官印直接跑,吓得官都不做了。就是这么强大!


这般强大杀伤力,也正如明朝弘治中兴年代名臣王恕的形容:天下贪官污吏强军豪民所忌惮者唯御史尔。这个年代,确实是这个正义角色,最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再往后,就变了!

腐败重灾区

曾经正义无比的巡按御史,到了明朝中后期,又变成什么样呢?


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晚明,非常出名的一个现象,就是从上到下的腐败。套明朝崇祯年间给事中韩一良的说法,当时的明王朝,连官职都成了明码标价,从总督到举人监生,竟都能用钱买。真实的情况,其实比他更夸张,晚明的内外交困里,官员们依然赚得盆满钵满,可怜崇祯皇帝耗尽国库,悲愤自尽,打进北京的李自成,仅从京官身上,就压榨出七千万两白银。而这点钱,也不过是大明帝国贪腐状况的冰山一角。



明朝的灭亡,死因有很多,但一个死因无可争议:腐败而死!


那么在这个加速腐败的年代里,担当反贪大任,曾经斩除腐败不留情的巡按御史们呢?他们正带头腐败着呢!


巡按御史的腐败,从明朝进入十六世纪起,就开始冒头。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收一些贿赂,考察时给点方便,但在嘉靖年间时,好些巡按御史还没出巡,哪些官员该给什么样的考核成绩,早就按照收钱多少排好。甚至所谓考察,也成了走过场,匆匆到地方上亮个相就往回赶,当年的不辞辛苦,这时却是笑话!


但最雷的是,这些本来老百姓心中的正义使者,这时却成了带头祸害。比如嘉靖年间的巡按御史陈志先,回来路上遭了贼,结果一偷就吓一跳,官府寻回来的失物,不但有他收的黄金,更有记录行贿数额的账本,破案后惊倒一片。但这时腐败,比起最后苦哈哈的崇祯皇帝时,又是小儿科了。


明末崇祯皇帝,出名的苦人,自己穿的龙袍,都是补丁打补丁,可他用的巡按御史呢?巡按淮杨的史御史,一趟查出的赃款就是十几万。气的崇祯皇帝仰天长叹:每奉使富可敌国。当年的反贪正义使命,已经成了发财手段。



而形象正义的巡按御史们,明末时更是烂人辈出,除了能贪还能祸害,鱼肉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出入也十分摆谱,本来按照明朝制度,巡按御史出行都该低调,可到了明末,这帮人每到一地,都是大张旗鼓,地方官高接远迎。特别是当地官员,有些毫无廉耻的,竟扑通就行跪拜礼——朝着比他们理论上品级低得多的巡按们下跪!


为什么会这样?根子上原因就是一条:权力变化!


明朝最初设立巡按御史制度,考虑的是以小制大,巡按御史们品级低,却有独家权力,但在礼仪规格权限上,却也要受当地官员制约,两家互相牵制,才有反贪效果。可随着时间推移,明朝政治制度几经变革,巡按御史的权限,却是越发扩大,连考核推荐地方官,都成了巡按御史的自留地,昔日的布政使完全给晒到一旁。既然一家独大,那就排场派头都大,既然无人制约,当然就带头糟蹋!



这般变化,与其看收入排场,不如看个最简单现象:座驾!早年的巡按御史,执行巡按任务,就是带一个书吏,骑着头小驴就出发了,可晚明呢?基本都是宝马香车,出入都是高头大马,座驾换了,自然身份使命,也就自然换。什么叫绝对权力带来绝对腐败,看看曾经正义的巡按御史,最后换了什么座驾。一目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