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自我控制系统)?

 迷踪大力神 2017-01-07

一. 教育中的这些场景:

场景一:你4岁的儿子和他6岁的哥哥又在吵架,不断升级的争吵声告诉你,他俩从相处和谐的血肉至亲又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下面的情景并没让你感到吃惊:你4岁的小儿子一边躲在角落哭泣,一边用手揉着头,毫无疑问,他的哥哥打了他;而你的大儿子耀武扬威地拿着会说话的巴斯光年,这是看完《玩具总动员3》后你买给小儿子的。当你问“出了什么事”时,你的小儿子继续饮泣,而老大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声:“我想要。”

场景二:你非常吃惊,你12岁的女儿告诉你,她改变了周六晚上的计划,不和朋友们在一起了,她愿意看护小孩!鉴于在过去的两年里,每周六的晚上到朋友家过夜,是她雷打不动的活动, 你问她为什么。明显地,小姑娘并不愿意讨论这个问题,她边向自己的房间撤退,边不耐烦地说:“而且,我想你愿意我更有责任心些,赚点儿零花钱。”话音未落,她身后的门就关上了。

场景三:你和你的先生决定周六的晚上在外过夜,享受一下清静的二人世界,你那18岁的儿子说他愿意留守在家。周日你们回到家,儿子坐在门外的台阶上,还没等你下车,他已经过来道歉。趁你们不在家,他请了些朋友来玩,但聚会很快就升级到了他无法控制的饮酒狂欢。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他解散了人群,但一盏灯已被打破,客厅的地毯上洒了些红酒。你当然很生他的气,但他看起来对自己更生气:“我真的很抱歉,妈妈。我会赔弄坏的东西。”他并没为自己辩护。

二.场景背后是什么?

6岁孩子的还非常不完善,而12岁和18岁的孩子可以用语言寻求外界的帮助,来加强他们在自我控制的能力。

12岁的女孩不喜欢聚会中蠢蠢欲动的男孩的骚扰,她学会了自我控制中最有效的一招:打不过就跑。

18岁的男孩高估了自己的控制能力,但他知道如何求救,并对后果有深刻的反思。他在学习可以相信自己到什么程度,谁可以依靠。

这些孩子都在以和自己年龄相衬的方式,加强他们的自我控制技巧,而这些努力让他们可以很好地应对尚不完美的自控。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但所有这些孩子,都在和自己的自控系统斗争。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并巩固一系列自控策略。

二.培养孩子自控力,家长怎么做?

1.可以做

给孩子树立榜样,教给他们什么是好的自我管理策略。不要插队,不要不耐烦地拒绝等待,不要闯红灯。当孩子踏上自我控制的征程,记得把孩子的爸爸拉进来,他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要舍得让你的孩子尝尝痛苦的滋味。当他们面对越来越高的,但还能应付或勉强应付的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放手。做父母最痛苦的经历是,看着你的孩子纠结,还得忍住不伸出援助之手。

你那已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又把作业本忘在书桌上了,因为没给他送去,害得他明明做完了作业,但还是挨了老师一顿批评,他回家后很生你的气。不要打电话给他的老师解释说明情况。

孩子们需要这种“成功的失败”,这种失败可以加强他们处理问题的技巧。对你年纪尚幼的孩子来说,这种三年级忘了带作业本的‘失败”,他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当你的孩子能够对大多数人说“不”时,别吝惜你的表扬。当你的孩子第一次说“每个人都(说谎、喝酒、抽烟),可我觉得那不好”时,是值得庆祝的。你的孩子在自我控制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无论是当朋友抢了他心爱的玩具,他忍住不动拳头,还是在学校没听朋友的唆去玩性游戏,都值得你心生敬佩。不要过分插手,这种时刻应该完全“属于’你的孩子。

2. 不可以做

不要奢望没有你的引导,孩子就能自行学会如何自我控制。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演示如何转换目标、如何转移注意力、如何转移精力。

“与其在这儿千坐着等医生,我们干吗不看本故事书呢?”“旅途是漫长的,但我们可以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挂外地车牌的车。一当我不太高兴的时候,我发现到外面跑一圈对我很有帮助。”

在巨大的沮丧把他们压倒之前,我们要给他们解决方案。无法忍受的沮丧是个非常坏的老师。

面对孩子的坏心情,不要试图弱化或不承认它。自我控制的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我们有能力面对那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同时寻求健康的解决方式。

如果一个面对重大考试的孩子,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他就不会铤而走险地作弊。现在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哦,别担心了,不就是场考试吗尸严肃对待孩子的不安情绪,想办法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制订学习计划、请家教等)。即使有别的孩子作弊,你也要坚定他的信心:他完全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即使我们的孩子有了些自制能力,也不要放手不管。继续关注你的孩子都交了哪些朋友,还有他的行踪,保护他能经受同伴的压力,不做出自毁的行为。作为回报,这为他们赢得了足够的心理空间,使他们有能力思考和找到增强自控能力的方法。

记住,自我控制是贯穿我们一生的学习,我们永远需要在这上面花精力。而家庭,是孩子们的避风港,是他们可以随时补充能量的地方。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自我控制系统)?

该篇文章来自于《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精彩书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