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地画集作品欣赏

 莲藕蓬蓬 2017-01-07








颜地的画

吴衍休 《美术》 198003

颜地(19201979)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专门从事山水画创作,在老一辈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付抱石、李可染以及石鲁等人的影响下,他在山水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实践,终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颜地是山东省荣成县人,出身贫苦,幼年当过徒工。1944年参加革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文工团、电影公司、北京中国画院等单位从事美术工作,担任过科长、画士、,创作组长等职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颜地同志从事美术创作,完全靠自学入门,他作画十分勤奋,常常废寝忘食,有时甚至由于过度劳累而休克。粉碎“四人帮”之后,颜地同志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但精神格外振奋,仍带病参加欢庆胜利的美展的创作,顽强地和疾病搏斗。从他身后留下约百幅中国画遗作和数以千计的写生画稿中,可以感受到颜地同志热爱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看出他对艺术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忠诚态度,了解到他艺术成就的由来。

“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颜地青年时期投入革命队伍并开始了艺术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画笔转向山水,这是不难理解的,一个对土地爱得深沉的贫农儿子,参加了对侵略和蹂躏这片土地的内外反动派的斗争,并亲眼见到这片土地的解放和复苏,怎能不激发起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和表现欲望呢?颜地同志对祖国河山是以高度的热爱和深长的情谊去感受的,因而他笔下的山川无不是生意盎然,引人入胜。记得1974年当“四人帮”肆虐时,在他们搞的“黑画展”中,有几幅颜地的画,许多观众被画中诗一般的美的境界所打动连连赞叹,全然没有理会这是“受批判的黑画”,从这也可以看出颜地的画动人心弦的力量。

颜地的画所以如此动人,根本原因在于“美”和“真”。唯有“真”,能令人信服,令人如临其境;唯有“美,能令人感奋,令人陶醉。真,就要求形象刻画的精微,布局的合理等等;“美”,就要求通过取舍,夸张,虚构等各种艺术手段,达到形象的精粹,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产生鲜明的意境。

中国画向来被称为“无声的诗”,诗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产生来源于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被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结合。山水画家除了必须对祖国山河多情善感以外,还必须把创作立足于描写真实的基础之上,脱离了真实的主观臆造,或者无动于衷的模拟自然,都不可能产生诗意,这更不是胡涂乱抹而可以侥幸得之的。颜地同志不仅十分重视学习传统,同时尤其致力于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凡是看过颜地的写生稿的人,无不为他观察自然的深入细致和刻画形象的细致入微而叹服。颜地创作时,仿佛是随意挥洒,实际上他对大自然曾做过反复深入细致的观察描绘,丘壑在胸,造化在手,“若不经意”其实正是“经意至极”的结果。

颜地往往交替采用泼墨法,破墨法与积墨法,以取得淋漓而又深厚的效果,有时为了造成强烈的对比,把部分山石画得极为浓重,以突出明亮的部分,这正如龚半千所谓“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是“计白当黑“的反用;同时这也是为了充分表现山石的质感,正如古人赞荆浩墨法的诗中谓:“近岩幽湿处,唯籍墨烟浓”。“四人帮”把画得黑一点的山水画都目之为“黑画”,实在是无知!颜地的画雄强豪放而又含蓄秀逸,刚健笃实而又绰约婉媚,粗中有细,刚中有柔,宛如他的性格品质。正如老画家李可染在颜地遗作【烟江暮霭图】中所题的“此图雄山秀水,用笔极其苍厚,墨气腾然,实为亡友颜地同志生前绝品,颜地同志为人刚正不阿,品质高尚,展观斯图,如对其人,实不胜肃然慨然。”重读他的作品,不仅使我增添了对这位画家的无限怀念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