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第八回给貂蝉安排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出场:后花园,沉浸在夜色中,月光下,荼蘼架变成了一团阴影,荼蘼架一旁的牡丹亭也变成了一团阴影,貂蝉的影子在荼蘼架和牡丹亭间飘移。貂蝉人很美,貂蝉的出场也很美,但貂蝉在吕布被曹操俘获以后下落不明,貂蝉的下场变成了一个不解之谜,虽然存在许多种假设,却无一具有充分说服力。大闹凤仪亭时的董太师,至少是一个“中老年”,而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假设貂蝉有一个与董卓偶然相遇的机会,貂蝉是不会自动看中董卓的。后来貂蝉在司徒王允的安排下有了与董卓反复接触的机会,这时貂蝉看中董卓的可能性仍然接近零。一男一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生物学基础,虽然日久,未必生情。董卓死后,吕布在郿坞“先取了貂蝉”,此后貂蝉一直跟随吕布生活。 董卓娶了貂蝉,并且在郿坞藏了不少良家女子,董卓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男半女,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董卓死于公元192年5月22日,而吕布到了公元199年2月7日才死去,吕布和貂蝉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七年,却并未育有自己的儿女。吕布自己有一个女儿,可能是和严氏共同生育的。貂蝉不喜欢董卓,那么貂蝉对吕布感觉如何?貂蝉跟随吕布以后似乎是在一种无奈的状况中生活。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貂蝉极力劝吕布“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除此之外,就是“痛饮美酒”,消极度日,期间看不出对吕布什么爱慕之情。貂蝉跟随吕布,可能只是为了在生活上有所依靠。 貂蝉原来是司徒王允府上的歌伎,进入董相府之后变成了一个要搞阴谋诡计的特工人员,其行动听命于王允,其活动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董卓和吕布,总的来说,貂蝉进入董相府之后失去了独立运用自己意志的自由。貂蝉曾向王允表示,自己“蒙大人恩养”,这其实是貂蝉的一个认识误区。作为王允府上的歌伎,貂蝉一边服务于王允,一边享用相应的报酬,在月底或年底,双方即“谁也不欠谁”。所谓恩养,在这里可以理解王允对貂蝉的付出始终大于貂蝉对王允的付出,由于王允和貂蝉的关系定位在“歌伎”,王允的付出大于貂蝉这一情况不存在。貂蝉在王府时,王允和貂蝉按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王允负责“养”,貂蝉负责“歌”,有多少“歌”就有多少“养”,“恩”的累积无从谈起。 貂蝉离开王允之后所做的一切实质上是无偿的付出,此外王允此前对待貂蝉的态度和方式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王允没有为貂蝉安排好适当的退路,事情成功如何回到王允的身边,事情失败如何逃出董卓的宅邸,这些具体的问题,王允事先都没有做出有效的设计,也没有做出负责的承诺,王允送走貂蝉的瞬间,等于是把貂蝉推入一个自生自灭的境地。董卓被除掉之后吕布在郿坞“取了貂蝉”,这时王允没有任何反应,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对貂蝉的关爱之情。王允心中有“陛下”,但无貂蝉,临死时对“陛下”念念不忘,对貂蝉却绝口不提。事实表明,王允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小人。不久“王允宗族老幼”,全部被李傕和郭汜处死,这一结局恰好是对王允最有力的惩罚。 ![]() ![]()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