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西安

 泮溪别馆 2017-01-07

大概是因为极爱李世民、武则天的缘故,我极爱看西安人的眉眼。那眉眼里,有来自遥远大唐的雄风与隐忍,有盛世雍容的骄傲与深沉。所以,2012年,正好要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我去了西安,入住了位于远郊的一处名为“大秦温泉养生苑”的宾馆。

那些日子,天一直阴沉着,好似有雨,却一直被擎在半空。西安,亦如它厚重的历史,当我去的时候,也许正在犹豫该从哪一页向我讲起吧。

同屋安排的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位老师,因为她喜欢各地小吃,所以根据她的攻略,应该在晚上的时候去“回民一条街”,顺便看夜色下的钟楼、鼓楼、大雁塔。于是,在当天会议结束后,我便与一起去开会的同事孙老师去了那里。小吃一条街,在各个城市应该都有,尤其是在一些旅游城市,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一些传统食物上。很多人向我们推荐“羊肉泡馍”,走进一家店面,孙老师买了一碗羊肉泡馍,当时尝了一口,感觉味(很)道(不)鲜(好)美(吃)。

我不喜欢羊肉泡馍,问题在我。原因是上高中的时候长个子,晚上经常饿,所以就会提前从食堂买下馒头或饼以及咸菜,等到夜里学习累了,就会把馒头或者饼掰成小块,放进一碗白开水里,再添点咸菜吃,这样一连吃了三年。以至于后来,再也吃不了这种泡馍、泡饼之类的东西了。我想,羊肉泡馍的出现,与陕西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印象里,陕西、山西总是很缺水,也不知真的假的。总之一听到“额。。。额。。。”的,就觉得干渴。所以陕西一代面食极多,尤其是饼或者馍,易于携带,易于和其他食品混搭。

钟楼、鼓楼在灯光的映衬下,异彩纷呈,远观近观,都让人无法掩饰好奇与赞叹。但是我不想说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大雁塔。大雁塔传说是唐玄奘为了翻译从印度取来的佛经仿照印度的大雁塔而建。知道唐玄奘,最早是在西游记里,总觉得那是一个唠唠叨叨无能无智的人,整个《西游记》,都在围绕着他与孙悟空之间“杀”与“不杀”的故事展开。后来,有一年寒假,闲来无事,竟然看到了《西游记》的新版,虽然很多人吐槽,但是我却觉得在新改编的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是最成功的一部。整个剧情围绕的依然是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但这次是“度”与“不度”的矛盾,无疑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

对唐玄奘认识的提升来自于大学时的《翻译课》,里面提到了很早的两位翻译家,一位是鸠摩罗什,一位是唐玄奘。当然,玄奘主要是将梵文译成中文。第三次重新认识唐玄奘是来自于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述的“玄奘法师”,钱文忠是季羡林教授的关门弟子,秉承师风,严谨踏实。在他的讲述中,我不禁再次叹服这位大唐才子的聪慧、无私、坚持、勤奋、果敢。可是,在拜访大雁塔的队伍里,又有多少人是去凭吊怀古呢?在音乐喷泉响起的那一刻,那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将视线转向了喧哗。他们欢呼着,雀跃着,在浮光幻影中,如历史的游魂。

记得钱文忠讲,“观世音”是一处错译,其实玄奘的初译本是写的“观世相”,因为声音是闻的,不是观的,只有世间万象才是观来的。那一刻,我在观世相,那一刻,我感到无力。我想,菩萨也许也会有这样的无力感吧。菩萨之所以未能到达佛的境界,也许在于“觉有情”。

再次仰望大雁塔,我的眼里竟饱含泪水,忽然想起一个词----寂寞。也许它并不寂寞,因为它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的人,怎会寂寞?可是,我想它也许是孤独的。因为在那一刻,在万众喧嚣的时刻,我是孤独的。


会议结束以后,我想在西安再呆一段时间,好好品味一下这座古都的风韵,于是在“陕西省委党校招待所”定了一个房间。之所以住在那里,首先是因为距离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都不远,附近还有芙蓉大街,我喜欢那一条街上写满诗词的灯箱。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名字,感觉住在里面,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招待所”三个字,低调得有点寒酸,但是有时候越是普通的简单的东西,越能带给人无法言语的安全感。另外,“省委党校”,这四个字听起来还是比较踏实的。呵呵,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奴性来了,它们其实早已深入了骨髓,只不过平时不易体现,如常人身上留下的刀伤,只在偶尔的天气突变时隐隐作痛。

那晚的夜色很美,我独自沿着芙蓉大街往前走,一个灯箱一个灯箱地转着读,那一刻,我不再是我,而是穿越盛唐而来的一位墨客。我与历史如此相通,周围安静下来,此刻,一切的喧嚣都与我无关。

第二天下午,再次走过芙蓉大街时,便是故地重游了,那灯箱里的诗篇,恰如故人,我在走向它们,而它们也在走向我,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去大唐芙蓉园,买的是半价票,但是忘记了原因。许是因为我有一张全国旅游的通票?许是因为我有教师资格证?许是淡季?人有的时候确实好奇怪,我们容易记住一个人的好,却恰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了他为什么会对我们好。等你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已太迟。

芙蓉园里分区比较明显,上演着各个传说与典故。一推一敲,尽显文人的可爱;伯牙摔琴,却让我心生五味。我想,如果我懂伯牙,而伯牙亦懂我,我是不希望他摔琴的,而他也不会摔琴。人性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变化只在一瞬间。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如此,便够了。

杏园里面的各个房间以治学之序传达着人生的平常。只要有人在,便无法有脱俗之说。我亲见一个僧人模样的人,劝游客买香,那些人不为所动,于是便遭一番白眼与轻声诅咒。待到有人跪在佛前参拜之时,我亲耳听得那僧人说:“拜也白拜”。我转过身瞪了他一眼,他依然毫无愧色。虽是如此,我还是在功德箱里放上了100元的钞票,不为骗与被骗的尬尴,我只是不想因为别人的不善就抹杀自己的善良与初心。我依然愿意相信:佛在人心。

芙蓉园里诗林巍巍,我在里面仰视着,仰视着那些伟大的灵魂。我在想,俯瞰与仰视均为对视,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灵魂相遇,可以平视彼此。芙蓉园里荷花开得正好,很多人喜欢以物托情,自己在读那些文字的时候也极其佩服他们对比与结论的智慧,可是,如今面对满池的荷花,竟然有些恍惚了。草本只是自然,出淤泥而不染也好,利用污泥让自己妖娆也好,这都是宿命,荷花无得选择。美丑自是心生,所以,爱这个世界吧,爱你眼里的美好,也爱你眼里的丑陋。陆羽茶社位于园中一角,有竹有水,有灯笼,有木椅。坐下来,喝一杯茶,如啜饮琼浆。那一刻想起了一句印度谚语:停下来,等等灵魂。是的,慢慢长路,我愿意这样边走边停。

去秦始皇陵的那天,一直下着雨。雨中拜会先祖,也许更显诚意吧。有人说China 一词是来自于中国的特产---瓷器。因为瓷器就叫China,那么,为什么瓷器叫china? 据余光中的诗说,china,就是“秦哪”的音译。诗人的话么,可信度不高。后来儿子告诉我说,景德镇原来叫昌南镇,为了谐昌南之音,所以为China。不知谁对谁错。

想起相关的另外两个词来,一个是“silk”, 这个音与中国的“丝”相近,所以还可以理解;另一个词是“tea”, 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尤其是出生在燕赵之地的人来说,无论如何是理解不了的,因为“茶”音“cha”,而不是“ti.”直到有一天回家,嗓子有点疼,爱人说:“我给你沏一杯花茶吧”。才突然顿悟,莫不是“tea ”的音来自于沏茶的“qi ”音?北方不产茶,所以,对于这个词为什么是tea 一直无法考证,我想如果不是“沏”的发音,便应该是“茶”字在某处方言里发音类似于ti 吧。

旅游包车走到半路,上来两个大学生模样的人,手里举着旗,据说是导游志愿者,她们一路提醒大家景点处的各种骗局,并讲解了一些自保常识,忽然觉得陕西这个地方可爱起来,因为眼前那两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这个社会里有太多的黑暗,太多的不见底的深渊,可是,无论如何,你总能看到一些光亮,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灯塔。我无法去指责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因为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我一直相信”与其坐着抱怨,不如站起来改变“。而这种努力正是来自于民众的自发,当这种自发一旦形成燎原之势,任何的不作为都将自食其果。

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境内。对于它的向往,始于电视剧《秦始皇》。千古一帝,最终却迷恋起巫蛊之术,为求得长生不老,专门派了徐福东渡,求炼长生不老丹。但是,他知,长生也不过是一种希望,死,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于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安宁,并继续尊享荣华富贵,大兴土木。但是,他不知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伤痛也越深。几经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而来,站在门口的时候,我却忽然无语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不知所措。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留给子孙什么?秦始皇将整个江山留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是,不过匆匆14年,传到第三位皇帝子婴,便最终灭国。老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也不知,那些来此参观的贪官污吏们是不是能从中悟到这些。。。。

兵马俑共有三个出土大坑可以参观,虽然各有特点,但是,现在想想,似乎印象里都是陶俑,或者土坑,或者陶马。在我们慨叹古人的智慧的时候,忽然想到,是不是我们在夸大其词?又或者,是不是我们把自己放得太高了?然后,在另一种高度上,以另一种角度来承认自己?古人凭什么就不应该有那样的智慧呢?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总是会有能人的。假如,人人平庸,那历史,该如何写就?

场面永远是评判一处景致的标准。在这里看到那么多成排成排的兵马俑,第一次觉得自己与历史是那样的亲近。人说兵马俑千人千面,发型,服装,鞋子,包括佩剑都会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级别。学会了一个成语----趾高气扬。据说,一个人的鞋尖翘得越高,他的官级也就越高。人与人的区别,永远与外在物质有关。以貌取人是千古定律。

走出帝陵的那一刻,外面依然在下雨。也许是太过悲观,忽然觉得有点烦躁。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血洒疆场,当年刺秦的荆轲,背负潇潇易水,去实现对知己的一诺,那一诺,便是一条命,甚至更多的生命的陨落。大秦,从灭六国开始,到被汉取代,这其中,多少人成了君王将相的棋子死无葬身之地?而那些君王,在坐享江山之后呢?鸟尽弓藏,欲盖弥彰。成者为王败者寇。胜利者以手里的枪杆子篡改着历史甚至操纵人性。这是谁的悲哀?先人还是后人?举目看过去,巍峨的秦始皇像屹立在一片烟雨之中,脸上满是泪水,我不知道是他在哭,还是天在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