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流传在西秦大地的誓言

 songsgt 2017-01-07
     2017.1.4宝鸡日报  巨侃


       宝鸡之宝,不仅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的“国宝”和贵族墓葬里的明器,也是记在书中的话语和刻在碑上的誓词。《尚书》有“六誓”:《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和《秦誓》,分别记载了夏王、汤王、周武王、鲁侯和秦穆公等五个王的誓言。聆听这些誓言,我们仿佛看到,英气勃发的周武王如何鼓舞他的战士向商都进军,大战失败后的秦穆公怎样向他的臣民检讨自己的过失,而一个地方官又是怎样履职的。

     周武王说:
    如果我战胜了纣,凭借的不是武力,是人民的意愿。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摘自《尚书·泰誓》

    解读:
    武王说:“西方来的盟友们请听我说,上天自有原则,我们做事情必须彰显这些原则。今天的商纣王,对上天之道轻慢不敬,这是他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他切开一个过河人的腿,剖出贤臣比干的心,用杀戮建立威严,荼毒四海。他相信那些奸邪的人,放黜良师益友,把法律和制度抛在一边,囚禁正直的人,不祭上天不祭祖先,用奇技淫巧取悦妇人,他的劣迹何其多!
    “上天感到不满意,就会终止一个人的权力。古人说:‘爱护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领袖,虐待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仇敌。’我还听说:‘树立德行,务求广茂,除去罪恶,务求彻底。’因此,我这个鲁莽的年轻人愿与你们共同宣誓,让我们秉承上天的旨意,去完成这次讨伐吧!

    “战士们啊!你们应该在敌人面前表现出勇敢,以回报你们的君主。我在这里宣布:凡杀敌有功者厚赏,不努力杀敌就会受到惩罚。
    “啊!我父亲的德行就像日月一样照亮大地,我们周国因此受到大家的爱戴。如果我战胜了纣王,凭借的不是武力,是人民的意愿。如果我被纣王打败,也不是我父亲的过错,而是我这个年轻人能力不够。”

    点评:
    这篇《泰誓》反映出的一些观念足以影响
后世。一是“公平”观念: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子必须做到“公”——也就是公正、公平,才能统治人民,天子应该是没有偏私的。二是“革命”的观念:天子是承受上天之“命”来管理人民的,上天设立君主,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利益,因此,当君主残害人民的时候,他就失去上天赋予的使命,成为“一夫”,而反对“一夫”的“革命”,是顺应天意和民意的行为。因此,讨伐暴君不是“弑君”。这些先秦儒家、诸子关于政治正义的原则和观念,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普遍的思想倾向。

    秦穆公说:
    人只顺从自己,就会多出差错,我要引以为戒!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摘自《尚书·秦誓》

    解读:
    公元前 627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袭击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谏说,穆公不听。军行到崤山,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竟至全军覆灭。当秦军将帅回国时,秦穆公对他们说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

    穆公说:“唉!大家不要喧哗了,我有重要的话要说。人只顺从自己,多半会出差错。责备别人不是难事,受到别人责备,听从它如流水一样地顺畅,这就困难啊!我现在很后悔,但覆水难收了。“亲贤人远小人,察纳雅言,这是为君之道。那些光说漂亮话哄我开心的人,君子所不齿,看看我吧,竟然太多地亲近他们!“具有容人之量,对为官者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官员具有诚实专一的品质,胸怀宽广而能容人,别人有能力,好像自己的一样;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能由衷地称赞、学习,而不是口是心非。这样的官员才能保护我们的百姓。“相反,人家有能力,就妒忌,就厌恶;人家明明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却千方百计地打压不向我举荐。这样的官员,不仅不能用来保护我们秦国的百姓,也很危险啊!“痛定思痛,政治的安危在于官员,国家的安危在于我这个君王啊!”

    点评:
    穆公的话很恳切,核心意思是说:一个人,没什么特别本领,但人好,宽容,这就是国之栋梁。

    古人讲: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德者让他管人,有本事的人让他做事,这就不乱套,还能进取。无德者在位,要乱;无能者在职,活干不了。不过,有德者往往道德感太强,做事放不开手脚;有本事的人突破常规的胆略能力强,又需要一定度的限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明代扶风知县孙科说: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蝇营狗苟,贪赃枉法
    科曰:“张官置吏,本以为民。守官之法,廉仁公勤。克念四善,毋负所生。贪财害人,灾必逮身。右誓词非敢以律人也,第人心每成于有誓。科中人之资,必征色发声而后喻也!矢之于神,朔望一宣谕……”

    摘自扶风县城隍庙《朔望自警誓词》碑文
    解读:
    明朝嘉靖年间的扶风知县孙科,把他的为官感悟以誓词的形式刻在碑上,常念常思:“做官的根本是为民,廉洁、爱民、奉公和勤政,这是为官的准则。时时莫忘这个准则,不要让百姓失望!古言:文不爱财,武不惜死。做官的如果贪财,如果残害百姓,离灾祸就不远了!刻以上誓词不敢用来约束他人,而是为了自律自省,我发现,人一旦立下誓言,做事情往往成竹在胸。我孙科乃平常人也,禀赋一般,我在这里向神灵发誓,一定会早晚诵读,牢记于心并潜移默化地去执行它。我观日月星辰之变,自有无穷奥妙和法则,正像那日有黑白,月有圆缺,一切岂不有主宰?我期望我这个为人衣食的父母官,常怀战战兢兢之心,不放纵自己,恪尽职守,清白做人。”

    点评:
    孙知县勇为天下百官树良心碑,称道德秤,可敬也!前有周武王、秦穆公史书记誓,后有地方官立碑自警,西秦大地对“德”的追求,源远流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