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类方

 dupound 2017-01-07

九、附子类方

□附子应用范围

1. 病程中出现多汗,四肢逆冷,恶寒,沈脉,心音微弱,血压下降的场合。

2. 呕吐、下痢伴见手足冷,腹痛、腹满,脉沈弱,舌苔白滑的场合。

3. 关节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肌肉拘挛,运动受限,四肢逆冷者。

4. 患慢性疾患,或年老体弱,有下半身冷,腰酸膝软而无力、或冷痛,足背浮肿,夜尿,频尿,畏寒,脉沈弱等症者。

5. 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而伴全身机能衰弱症状,并有浮肿者。

□附子证

1. 精神萎靡,倦卧欲寐。

2. 畏寒感,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膝以下清冷。

3. 脉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若有若无),沈浮(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附子脉)

1. 患者神识虽然清楚但精神非常疲惫,经常想睡觉,但睡不熟,呼之即醒,状如朦胧。也有些患者但见疲惫貌,诉说病情时有气无力,或思维较慢。

2. 比较:以下为实热证
石膏证:身热、大汗、烦渴、舌干。
黄连证:身热烦躁、不眠、舌红苔黄腻。
大黄证:身热便秘、舌干焦。

□四逆汤

1. 脉微弱、沈浮、细软、或脉突然浮大而中空软弱无力(附子脉)

2. 畏寒,四肢逆冷,尤其是下半身及膝以下清冷不温。

3. 精神萎靡,倦卧欲寐。

4. 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舌苔白腻或灰腻,或干腻、或白滑(干姜舌)

1. 四逆汤方证的识别以附子脉、四肢厥冷、干姜舌为重点。

2. 比较

 

四逆汤

四逆散

相同

四肢厥冷

相异

1. 精神萎靡,或状若朦胧。

2. 全属虚脉。

3. 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苔多白滑或白腻。

1. 全身状态比较好,精神较饱满,思维清楚。

2. 脉虽然细,但弦实有力。

3. 舌质红或暗红,多坚老,苔干黄。

 

 

四逆汤

大承气汤

相同

有时可见四肢厥冷、脉微弱。

相异

腹胀便溏,泻下物多清稀无臭。

腹证比较明显;舌质干红,舌面焦黄;多见便秘。

3. 吴佩衡阴阳辨证十六字诀
阴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而不多,口气不蒸手。
阳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气臭粗;又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

4. 范中林用四逆汤重视舌象,其舌质多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灰腻、白滑。

□阴寒体质

外观特征:形体偏胖,肌肉偏松,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暗黄、缺乏光泽,或有浮肿貌,目精无神,精神萎靡,面带倦容,唇色暗淡干枯,舌质胖淡而暗,苔白润,腹饥松软,按之无力。

好发症状: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而喜热饮,小便清长。

□四逆加人参汤

1. 恶寒、四肢厥冷、精神萎靡。

2. 腹泻或便溏、腹胀或心下痞硬、食欲不振。

3. 脉微弱沈迟,苔干无津。

《伤寒论》加人参均在大汗、大下之后,患者出现脉沈迟、微弱,身体疼痛,舌上干燥、渴感明显等症状。

□真武汤

1. 眩晕,甚至身体站立不稳。

2. 心悸,气短,肌肉跳动。

3. 身体困重,嗜睡,四肢沉重疼痛,腰痛,关节活动不灵活。

4. 小便少,大便溏,腹胀或腹痛,或恶心呕吐。

5. 下肢浮肿,面目浮肿。

6. 或咳或喘,痰清稀。

7. 面热黄或暗,舌淡胖,苔白滑或黑润。

临床上只要有以上二、三项症状,并见以下指征者,可以使用真武汤。

1. 精神萎靡,倦卧欲寐,畏寒感,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膝以下清冷。

2. 脉微弱、沈伏、细弱。

1. 茯苓、白朮是治疗小便不利、浮肿的必用药物。

2. 芍药是治疗腹痛、脚挛急的药物,常与甘草同用。

3. 真武汤证是附子证加小便不利、浮肿、腹痛、腹满等症。

4. 比较

 

真武汤

苓桂朮甘汤

相同

均能治疗水饮。

相异

附子证办水饮证,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沈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症。

桂枝证伴水饮证,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症,且发病甚急,常因为精神刺激诱发,过则相安无事。

□附子泻心汤

1. 心下痞,或上腹部胀痛,大便不通或里急后重,心烦乱甚或昏厥,舌苔黄腻。

2. 恶寒汗出或额上冷汗,肢冷,脉沈微弱或血压下降。

本方证一方面是腹满、上腹部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或里急后重、心烦乱、舌苔黄腻的大黄黄连证;一方面则是恶寒四肢冷,出冷汗,脉沈微弱的附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