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邪”门手艺 绝了!

 内蒙古藏珠阁 2017-01-07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锔活这个行当。


   

                  之 美……





逐渐消失的手工艺人、即将失传的巧手绝技,

你还了解多少? 



“王老邪的锔瓷人生


几年前,一位人称“王老邪(原名王振海)的老人曾红遍网络。




“锔盆、锔碗、锔大缸……”他打着令子旗、敲着行令(拨浪鼓)有板有眼地再现了300多年前锔匠走街串巷吆喝的情景。这一幕早已成为很多人的遥远记忆,现已无法寻觅了。

 



王振海是锔瓷第五代传人,国家一级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祖父曾为清宫造办处锔瓷御工,自幼与锔瓷结缘,9岁就掌握“锔活秀”的全部技艺。

他所用的金刚钻是康熙年间的,是他爷爷山东巧工王神手的工具。而今,他为老金刚钻配上了102种钻头,无论陶瓷、紫砂、玉器、水晶、铜等任何材质的器皿,他都能操作起来准确无误。

 



锔瓷与很多别的手艺一样历史悠久

都说到这儿了

想必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

锔瓷的历史的吧

莫慌,我们都帮您整理出来了……



 


缝补生命 修复艺术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已经描绘了这一行当,

说明这项手艺至少在宋时就已存在。

到了清朝,这一行业在民间被称作锢炉匠,

也被喊作“街挑子”,

甚至于,这个行业在当时是“下九流”。

 


以前啊,贵族阶级最喜欢瓷器,瓷器地位比现在萌宠还要高。

八旗子弟醉心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

喝茶用的壶具、养鱼用的水具、玩鸟用的鸟具,

玩蝈蝈用的“葫芦器”等各类器皿在赏玩中免不了磕磕碰碰。

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

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便无计可施,

留着无用、弃之可惜。

 



市场需求催生出了许多研究瓷器修复的手艺人。

经过了艰苦的摸索实践,失败成功,

民间艺人在实践中总结、理顺,

规范出一整套合理的锔瓷技艺,

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钢钻”和“锔钉”。

继而便产生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

 

民国老照片中从事锔瓷行当的匠人


瓷器本身已经很美了,

有了裂纹以后拿去锔补,可谓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如何“锔”?


首先,准备好“做手术”的一切工具,

然后找碴、找缝,顺便点好修复的区域,

数好需要的锔钉数量。



确定修复的区域


确定锔钉数量 制作锔钉


然后用10公分的金刚钻打孔。

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

厚的还好,薄的要很小心才行,一不小心可能会打穿哈。

打穿了的话就麻烦了,还要找合适的碎屑来填补。

另外,还要打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打孔


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

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

锔钉的大小,

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

 


修剪锔钉


最后的最后,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

防止瓷器漏水,

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老手艺也属于“国粹


到了民国年间,“锔活”一度十分风光。很多玩家特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此时的锔活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

 



锔活秀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已经超越实用功能,承载着审美与象征的文化价值。历史上民间百姓有“惜物保福”的情感和习俗,器物即使有破损,也不舍得丢弃,而是加以修补,继续使用。锔瓷手艺,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

 


现代锔活匠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瓷器坏掉了人们多是直接丢弃,没人再造访锔瓷这一行当。没了市场,这给锔瓷技艺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苦难。如何将这份独特的手艺完整地传于后世,不应只是锔活匠人该烦恼的事。



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点赞鼓励一下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