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大虫文踪 2017-01-07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加)卜正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哈佛中国史”系列六卷本当中最为出色的一卷,以气候变化和极具中国文化特质的龙见为线索,从容讲述元明时期的中华帝国的运作生态与面相,将新文化史和社会史的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同时写法极具文学性,趣味横生。对于史料的灵活运用和全新的观察角度,都很值得国内史家学习。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王澍《造房子》(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王澍先生在书中的分享,让读者明白,建筑绝不简简单单只是一种技术性、工程性的技艺,而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关于人类文明的一种集大成式的综合性艺术。他对于纯粹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主导的造城运动的批判,对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与维护,都让人感同身受。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朱子彦《中国朋党史》(东方出版中心):以历史年代为经,以朋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发生机制为纬,全方位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朋党现象的一本政治史专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朋党现象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当中的关键词和重要特征,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核心线索。本书点面结合,既有通史性质的历代朋党状况概述,也有专题性质的个案深入研究,更有纵论朋党现象的导言统领全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汪晖《颠倒》(中信出版社):汪晖先生的随笔集,收入的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即求学生涯和师友回忆、重要著作的序言、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文章、《读书》杂志编辑手记的精选,以及对于重大世界历史问题的探讨。这样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涵盖了汪晖先生四十年求学、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节点记述和思想脉络,具有极强的文本价值和收藏价值。无论是有意了解和研究汪晖的生平和思想,还是希望通过阅读进入汪晖纷繁庞杂的论著体系,本书都是一本最佳的导论性著作。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钱理群《岁月沧桑》(东方出版中心):钱理群先生分量极重的一部作品,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郭小川等代表性知识分子进行个案研究,详细考查他们在1949-1976年的心路历程,以社会主义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与知识分子在强力思想改造面前的独立与坚守,作为主要论述线索,尽可能还原当时这些知识分子的内心困境与精神挣扎。实在是了解建国后前三十年知识分子心灵史和国家政权意识形态控制史的一部必读之作。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杨奎松《“边缘人”纪事》(理想国&广东人民出版社):杨奎松老师的最新作品,透过八个普通人在建国后前三十年里的遭遇故事,展现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政权对于个体的严密监视、改造与控制。尽管全书没有太多分析,只是史料与档案资料的整理和重新叙述,但杨老师将档案与史实相结合的叙事能力,以及用史料组合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功力,都让人无比佩服。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王明珂先生的史学理论力著,其核心观点是:我们看到、听到、读到、想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某种本相的表征,对这些表征的解读,受到我们所在的社会氛围、群体价值观和知识结构的诸多影响,而这些影响会让我们带有偏见,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本书里,王先生对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景等二元概念之间的区分与界定,是对史学理论的深刻反思和重要原创性贡献。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美)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江苏人民出版社):孔飞力先生学术生涯里的最后一部专著,尽管关注区域延伸至中国本土之外,但其对于中华民族在现代性进程中变迁与得失的研究兴趣,在这本书里仍然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延续。海外华人的五百年发展变迁史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历史应有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华人在海外跟周边“他者”之间的互动与冲突,也跟中国上述进程中我者与他者的对立和转化,形成明显的对照与呼应。本书虽然所引史料多为二手素材,但其对于海外华人之于中国变迁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对海外华人史提出的诸多全新的理论解释框架,仍然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美)托尼·朱特《思虑二十世纪》(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托尼·朱特和同事斯奈德合作完成的对话录,将朱特自己的生平经历,和二人对于20世纪诸多重大命题的反思巧妙结合在一起。由于朱特的犹太背景,以及在他出生时,20世纪进程已经过半,因而这本对话录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个人化色彩,比如着重分析了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复国运动和东欧二战后历史政治变迁等内容,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大屠杀之于现代性,东欧变迁之于社会主义和二战后世界格局演进,都具有全球层面的非凡意义。这种融个人生活经验与宏大历史叙事于一体的写法,跟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所津津乐道的学术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论书|蓑翁的2016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白俄)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中信出版社):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访谈集,书名“二手时间”很好地概括了全书的内涵,从批判极权到控诉资本主义的罪恶,苏联解体后二十年发生的种种演化轨迹,都仿佛是似曾相识的历史的轮回。作者的所谓“复调写作”,不只体现在访谈写作的多种人称和多种语境交织上,也包括她将各种身份、各种政治观和价值观的普通个体,置于同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去不加修饰地直观呈现,所谓功过得失,自由后人评说。这样厚重而真实的口述史,是前苏联地区当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2016年读过,并且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历史类书籍,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粉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